Redian新闻
>
为什么更多人想开滴滴,反而打车更难了?

为什么更多人想开滴滴,反而打车更难了?

公众号新闻

关注并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设为 ★ 星标

每天早上更新,与你一起成长

在被上级监察之前,滴滴一直占据网约车市场绝对领先的地位。而现在,据说是已经被高德切下了30%的市场。但现在跑网约车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这一年,很多35+的同龄人被裁,大家戏称“大不了就去送外卖、开滴滴”,身边也确实有人去开了滴滴。

按理来说,滴滴司机应该更多了,我们更好打车才对?

但情况并非如此。

不知道你是否有这种体验:现在我在北京,非上下班高峰时段,打滴滴居然也常常需要排队。叫到车后,司机也常常离得很远,通常也需要等上一个乘客结束,八九分钟后才能接到我。

有时候,还只能叫到拼车。

在两三年前,可不是这样的。那会儿非高峰时段叫滴滴,基本上是秒应答,三五分钟车就到了。

那么,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按道理来说,更多人开滴滴,不应该更好打车吗?为什么等待时间反而变长了?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找了在滴滴、高德工作过的朋友,也找了近20位滴滴和高德的司机们聊了聊,不仅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找到了滴滴和高德打车竞争的主要逻辑。

本文将会以以下结构呈现:

  1. 为什么更多人想开滴滴,反而打车更难了?

  2. 滴滴过往领先的竞争策略

  3. 高德打车是如何崛起的?

  4. 高德打车如何解决安全问题?

  5. 滴滴还能怎么做?

为什么更多人想开滴滴,

反而打车更难了?

当我问滴滴的朋友,为什么周围这么多人想开滴滴,我打车等待时间反而越来越长了?

对方说我的体验其实不是个别现象。

实际上,疫情后,滴滴打车的响应时间,确实一直在慢慢延长。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最重要的原因是:过去几年,高德拿到了近30%的市场。

而高德市占率提升导致的结果是,由于滴滴的订单被高德分走一部分,滴滴上的打车需求减少了,相应的,滴滴也就需要控制司机的总数。

实际上,滴滴从不敢让司机数量多于需求。

为什么呢?

因为滴滴怕平台放进来太多司机,订单会不够分,导致司机收入整体下降;反而引发更优秀司机的流失,订单量少了,司机们也容易不满、闹事。

对很多司机来说,开滴滴是一份全职的工作。

他们的心态是:

如果开滴滴每个月能净赚6000元,我就开滴滴。

如果每个月只能净赚5000元了,少了1000元,我可能就不开滴滴了。

因此,在滴滴的运营经验里,司机的收入是最需要被保障的要素。

哪怕越来越多的人想开滴滴,滴滴也不会放更多司机进来。

那随着司机的减少,滴滴在路上的车密度就会降低,从而导致了我们等车时间变长。

这又是为什么呢?

为了不让解释过分复杂,我提炼一个极简(也很极端)的案例来和大家描述。

假设,我们现在在一个只有一条街道的城市,这条街道长10公里。

如果这个城市需求少,只能养活1辆网约车,我在城市的一头打车,这辆车很可能正拉着另外一个乘客。我必须等前一个乘客下车,司机才能来接我,当司机来接我时,平均下来,距离我会有5公里的距离。

而如果这个城市需求增加了,可以养活10辆网约车,那当我同样在城市的一头打车,不仅更容易有一辆车,此刻车上没有乘客。司机为了接我,空驶的距离,也可以平均下降到1公里。

所以说,当一个城市车辆密度越高时,乘客的等待时间就会越短。

这也就是大家喜欢说的“网络效应”:对于平台,只要规模越大,效率就越高。

当滴滴过去拥有越来越多的订单和司机时,乘客的等待时间会缩短,司机的空驶距离会降低,从而带来司机收入的提升。

但是相应地,高德过去几年拿走了近30%的订单和司机,就使得滴滴的司机密度降低了。就导致了像我这样、惯用滴滴的乘客等待时长变长。

我感知到的,其实是滴滴的司机密度下降的过程。

有趣的是,对于习惯用高德的用户,感知到的,却是随着市场占有率的上升,车越来越好叫、等待时间越来越短,体验越来越好。

据几位在滴滴工作过的朋友反馈——在部分城市,高德的叫车等待时间等体验,已经超过了滴滴。

滴滴过往取得领先的竞争策略

按理来说,一个打车这样拥有网络效应的行业,曾经在市场中绝对领先的滴滴,它的效率,作为后来者的高德本该无法追上,为什么还会让高德抢走近30%的市场份额呢?

原因在于:对于最大多数的网约车用户,首先敏感的不是等待时间,而是价格。

高德实现了比滴滴更低的价格。

前面说的网络效应确实会影响价格,因为订单越多,车越多,司机接乘客前的行驶距离更短,司机的空驶成本就更低。

网络效应不是唯一决定价格的要素。

我们还是用前面那个只有一条10公里路的奇葩城市来举例。

假设在这个城市,一个平台有100辆车,平均接每个乘客上车,只需要司机空驶0.1公里。

另一个平台只有10辆车,平均每接每个乘客,需要司机空驶1公里。

看起来,两者的空驶距离相差了10倍。

但实际上,这1公里司机的行驶成本,可能只需要一两块钱。

10倍的效率差距,靠平台补贴,却是多补一两块钱,就能覆盖掉的成本。

所以,当两个平台的订单、司机密度都达到一定水准时,网络效应对价格的影响就没那么大了,会小于补贴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所以说,真正有价值的护城河,其实来自于用户最在意的核心价值的实现过程。(比如对网约车来说就是价格)

我们说“网络效应”虽然是护城河,但如果不能转换成用户最在意的“低价格”,也不能始终保持优势。

也是因为这个业务特点,滴滴过往的竞争都很激烈。

面对每个竞争对手,滴滴都会追求更大的市场占有率,但却很难像其他互联网平台一样,仅靠市场占有率的优势杀死对手。

在我那位前滴滴的朋友看来,滴滴历史上赢得每场竞争的策略都高度一致。

第一,不断提升各端的效率。

团队要努力提升招募司机的效率、拉新乘客的效率和补贴的效率。

不过在这方面,竞争对手可以挖滴滴的人,也可以抄滴滴的动作。

历史上,能和滴滴打到决赛阶段的竞争对手,都不太差。业务动作很难构成最终的胜负手。

第二,进入资源消耗阶段。

在这个阶段,就是看谁的资源更多,资源消耗更少,就能活到最后。

但有意思的是:在资源消耗阶段,滴滴会控制自己在每个城市的市场占有率,既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

为什么不能太高呢?

因为更多的用户是价格敏感型的,双方主要靠补贴抢这些用户。

谁订单更多,谁的补贴就更多。因此,市场占有率太高,就意味着在补贴乘客上的资源消耗会过大。

又为什么不能太低呢?

一方面,因为网络效应的存在,市场占有率太低、订单和司机密度太低,就意味着每个订单,司机要空驶更久,才能接到乘客。

司机在空驶时是不挣钱的,这部分成本,还得平台补贴给司机。

另一方面,每个城市维护业务,还是要养一个本地团队,会有一些固定成本。市场占有率一旦太低,固定成本就更难被订单收益覆盖,也会持续亏损。

所以,市场占有率太低了,资源消耗也会大。

因此,滴滴在每个城市,会控制市场占有率在一定范围,既不太高、也不太低。

同时,它也总是尝试获取更多资源,想要耗死竞争对手。

在一个视角里,柳青加入滴滴最大的帮助,就是带来了帮滴滴赢得竞争的资源。

不仅仅是资金,还有大量的流量,特别是来自微信的流量。因为腾讯的投资,微信入口内为滴滴带来的订单量,曾经一度超过了滴滴总订单量的50%。

只是,不幸的是,曾经,有流量的腾讯,如何帮助滴滴取得最终的胜利。今天,手握流量的高德,在打车业务上,也在以同样的方式崛起。

高德打车是如何崛起的?

简单来说,高德打车崛起,靠的是“流量”和“低价格”。

背后,它同时满足了这么几个要素:

第一,在需求侧,高德天然就拥有精准的打车流量。

高德和腾讯一样,同样有流量,高德日活早就已经过亿。

但是高德比微信更精准。和微信拥有的最广泛网民不同,高德用户使用的场景,主要是规划此刻或者明天要去哪里。在做完这个规划后,不少用户就会选择打车出行。

面对这种精准的流量,只要高德给出打车入口,用户们自然都能看到高德打车。

第二,在供给侧,高德在市场上拥有现成的司机供给。

此刻的高德,并不需要像当年的滴滴一样,自己做供给、管理司机。

因为市场上有现成的供给——比如首汽约车、曹操出行等,这些在与滴滴竞争中长期失利的供应商们,手里有车、有司机,只缺订单。

因此,高德在打车业务上,不必自建供给,而是接入了上百家不同的供应商。

用户在高德下单时,只需要勾选接受的价格区间,高德会自动选中范围内的供应商,帮用户在各家同时叫车。

第三,在竞争侧,滴滴上市后的下架,也给了高德一个极佳的发展时机。

不过以上都是常规分析,高德依然要回答一个更本质的问题——为什么打车用户一定要来高德,而不是继续用滴滴就行?

我访谈了一些高德的用户和司机。在他们看来,用户选择高德主要是因为,高德更便宜。

便宜是用户做打车决策的最普遍的考量要素。

我发现,高德确实是在各个环节(获客成本、供给成本、监管成本),都实现了比滴滴更低的成本,从而为用户实现了更低的价格。

第一,高德自带流量。

也就是说,高德比滴滴少了获客的成本。

第二,高德给司机的车费更低。

那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收益低,还会有司机愿意开高德呢?

实际上,不少司机是因为开不了滴滴,只能开高德。

或者开滴滴只能拉最低费用的订单,但是高德降低了对车辆的要求,开高德可以拉更高档的订单。(仅限个人调研的不到20个司机)

比如有一位司机明确说他的车,开不了滴滴。

有一位司机刚持有驾照两年,而滴滴对驾龄的要求是至少三年、且每年都没有扣满12分。但他注册高德上的某个服务商时,对方对驾龄的要求只需要一年。

有一位司机,他的车,要开滴滴只能接快车单,但在高德可以拉贵一档的优享单。

更低标准的车和司机,也意味着能接受更低的定价。

还有一部分司机会同时开滴滴和高德,也是为了让自己整体利益最大化。

比如有一位司机在高德上的阳光出行主要是接顺路单,阳光出行允许他接无限次的顺路单,而滴滴每天的顺路单只有3次。

第三,高德的监管成本更低。

以北京为例。按照要求,开网约车是需要有网约车的两张证的。

但不少司机并没有这两张证,原因在于:

  • 办证需要北京户口,但并没有那么多有北京户口的司机。在司机们看来,北京的本地运力是不足的,需要有外地人补充。

  • 即便有北京户口,很多司机也不乐意办证。因为一办证,自己的车就要从私家车注册为营运机动车,报废年限会大大缩短、将来卖二手车,折旧也会更厉害,各种意义上都不划算。


所以,司机们普遍都不太想办。

但没有证,遇到查证的监管人员,司机就会被罚款。

一旦司机面临罚款,滴滴和高德承担的责任也是不一样的。

一位滴滴司机被查过,他说当时都不需要自己去沟通,车被叫停了、只需要第一时间联系滴滴,滴滴就会有人接手处理。过几天,就会有滴滴的人电话联系他去取车。过程中的罚款,由滴滴承担。

所以,滴滴也会建议和辅助司机们办证。

而在高德司机们的反馈里,高德上的那些小服务商们,就不会管他们的罚款问题了。被罚了,就是自己倒霉,就要司机自己承担。

所以,高德并不承担无证司机的处罚成本。

最终,高德通过降低成本,实现了更低的对客定价,吸引了网约车市场中数量最多的价格敏感用户。

同时,也因为高德更低的获客成本和监管成本,它可以用更少的订单抽成、给司机奖励的方式补贴司机。

于是,在很多既可以跑滴滴、也可以跑高德的司机看来,跑高德的收益与跑滴滴差不太多。

一天如果跑13、14个小时,收入差不多能有600、700块钱,如果开的是电车,扣掉电费和其他成本,到手还能有个不到500块钱。

高德打车如何解决安全问题?

我们都知道,滴滴之前出过“顺风车遇害事件”,社会负面影响极大。

那高德作为一个平台,司机标准已经低于滴滴了,下面还是这么多标准不一的小服务商,安全不会更是个大问题吗?

正常应该多加一点安全策略才对。

反常的是,我发现在安全上,高德比滴滴的安全策略更少。

比如,一位滴滴司机曾和我抱怨:开滴滴时,滴滴的要求特别多,比如有时候导航卡死了,自己只是杀一下进程、重进滴滴,就会被系统提示“驾驶过程中操作手机”,就会被扣分。

但是,我观察到的另一位高德司机,在导航卡死后,直接熟练地杀掉了进程,系统并没有提示和惩罚。

比如,滴滴在司机行驶过程中会有安全监控,一旦车辆有异常、马上提醒乘客和司机的动作,在坐高德时也并没有遇到。

再比如,虽然滴滴和高德一样,要求每位司机工作4小时就休息20分钟。但滴滴对司机的总工作时间会有严格限制,今天几点出的车、到了晚上几点后,滴滴就不再派单了。保证司机一天睡足觉。

同样的限制,在高德却并没有出现。

那么,本来司机的标准就低于滴滴了,高德的安全策略还更少,不会增加它的平台风险吗?

肯定会。

但风险始终是个概率事件,市场规模还小的高德,在同样订单数量下,哪怕高德的安全问题发生率更高,乘上市场规模,安全事件的总数上很可能还是少于滴滴。

但更重要的是,高德的平台模式,分担了自己的风险和责任。

在滴滴上,任何人出了事,甭管司机还是乘客,一定都有滴滴的责任。

但在高德上,高德只是分发流量的、司机是那上百个小服务商管理的,怎么能要求高德为服务商负起全责呢?

所以,高德只需要审核服务商的资质,就尽到了最底线的义务。

哪怕真有服务商出了安全问题,高德可以代表用户追责。但那个服务商相比滴滴也很小,并不会承担像滴滴那样巨大的舆论风险。

哪怕高德因为安全原因,剔除了一两个小服务商,也不太会影响平台的运转。

毕竟任何服务商,都只是高德的百分之一。

滴滴还能怎么做?

前面我们一直在说,对打车业务来说,在意价格的用户最多。因此价格成为了影响最多用户选择的第一原因。

这也是滴滴历史上的补贴策略之所以有效的根本原因。

只不过,影响价格的,不仅仅有由规模决定的网络效应,还有各种成本的降低。所以,哪怕滴滴有更大的业务规模,也无法有效阻挡占据了“更便宜”的高德的进攻。

那么,滴滴还能怎么做呢?

实际上,真正有效的竞争策略,需要围绕着用户最在意的要素展开。只有在这一要素上占据优势,才能赢得用户持久的选择。

对于打车而言,这个大多数用户最在意的要素,还是价格。

所以我认为,滴滴只有将网络效应转化为价格优势,才能挽回此刻的劣势。

我一直觉得,拼车和顺风车是滴滴最该做的事儿。(监管到位的前提下)

只有订单量最大的滴滴,才能保证最高的拼成率。也只有调度经验最丰富的滴滴,才能实现每单拼车订单更顺路,让每个乘客价格降低的同时、路上时间不会大幅度增加。

而拼车的形态,还可以更多:比如指定出发时间,从而提高每车拼成概率等。

虽然我不确定,此刻在中午叫车,有时也会叫来拼车,是不是滴滴有意为之。

不过调高拼车比例,会提高拼车的成功率,从而带来用户价格的降低。也许就能阻挡一些用户流向高德的进程。

为了降低用户的等待时间,滴滴也接入了那些在高德上的服务商。如果能让自己顺利转成和高德类似的平台模式,也许滴滴的监管成本也能因此而降低。

滴滴也入驻了高德,在高德上,也能叫到滴滴的车。

不过据滴滴的朋友说:高德并没有给滴滴什么订单,毕竟对于高德来说,它会更希望养大自己的供给,而非让滴滴一家独大。

对于滴滴来说,它也不希望帮高德做好打车业务,不希望用户养成习惯,去高德叫车。

总结

在一开始聊这个话题时,我没想到,我体验到的打车等待时间更久背后,是网络效应下,滴滴规模降低带来的影响。

也没想到,高德能从滴滴手中抢走一部分市场的原因,在于滴滴虽然市场规模最大,拥有最强的网络效应,但大多数用户首先在意的却是价格,而价格并不唯一关联于市场规模。

因此,高德做了大量的有效动作,实现更低的价格,来抢占市场。

当然,滴滴和高德的打法,也并不适用于每个行业。

而对于创业者们来说,能从中得到的启示是,我们始终要回答好这样一个问题——用户最在意什么?谁能拥有条件,最好地满足用户最在意的点?

谁能提供给用户最好的选择,谁最终就会胜出。

参考资料:

晚点独家丨网约车订单增长超预期,高德调高目标

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203275633106518580

作者:冬琪

微信公众号:于冬琪商业笔记

原文标题:复盘滴滴:从绝对领先,到被高德抢走近30%市场

题图来自 Pexels ,基于 CC0 协议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2023年上半年,超市企业更难了华人注意!买房更难了!房贷利率回升至今年最高 达6.96%比起大牌,我为什么更推荐这款抗老精华?送外卖开滴滴,房产中介苦等楼市回暖 | 谷雨快递业最后一公里内耗:快递员离职,网点转让增加;从业者直言“今年反而更难做了”又一家!Farmers Insurance限制加州房主保险范围!加州买房更难了为什么有些事,领导不直接找你,反而让同事联系你?54亿豪赌:经销商滴滴,为小鹏卖低端车援助帮不了加沙人民,反而会加深他们的苦难突发!亚琛工大宣布暂停联审,申请机械类硕士变得更难了吗?澳洲下狠手!又一移民签遭殃!英国首相:澳洲抢走12000我们的人!澳洲PR更难了...买房更难了!房贷利率回升至今年最高 达6.96%女运动员的膝盖为什么更容易受伤?追求“真实的生活”,反而可能摧毁正常的生活 | 一周荐书入夏夜小鹏滴滴“联姻”:小鹏造车,滴滴运营只是因为在桥上多看了一眼一到节假日,反而觉得更加孤独……你不是一个人震惊: 因这原因BC轮渡2023取消上千航班!乘轮渡出行更难了聊聊澤連斯基這個人山东人当年闯关东,为什么不去富饶的南方,反而去严寒之地东北?买房更难了!美国平均长期抵押贷款利率飙至7.23%,为2001年以来最高!经济更难了,年轻人猝死性崩盘滴滴“橙果计划”六年来为近千名滴滴司机子女颁发奖学金为什么易梦玲靠美貌进阶成女明星后,反而更显普了?旧金山|横行100多年了!汽车窃案不仅没改善,反而变本加厉...马云或将布局农业板块;滴滴:境内外用户打车可用数字人民币付款|首席资讯日报正餐之间吃点零食,反而挺健康?为什么懂的越多,反而活的越惨?醍醐灌顶!小鹏绑定滴滴,双刃剑的开始突发!以后来加拿大留学更难了?!新移民部长公开表示:将严查国际学生入境!这类人成香饽饽...下周一起,悉尼公交车服务大减,早晚高峰出行更难了!华人出行注意!咀外文嚼汉字(263)“生冷中华”,“菎蒻刺身”小蜻蜓,轻轻飞翔为什么“讨坏型人格”,反而更受欢迎?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