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关注亲子教育、亲密关系、儿童发展、人际问题等领域,相信你一定对“依恋”这个词非常熟悉。
安全感、回避型恋人、焦虑型人格、控制型父母、高需求宝宝......
这些网络上的高频词语背后或多或少都涉及到依恋。
依恋理论认为:在小孩子未形成语言之前,大概在小孩一岁之前,妈妈与孩子形成的依恋关系,就已经为这个孩子将来如何与他人建立关系奠定了基础,直至孩子三岁,就已经基本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并影响终生的依恋风格。
为什么依恋理论如此重要?
前文提到:依恋理论指人类早期与养育者,尤其是母亲所建立的依恋关系,奠定了其成年后的依恋策略和人际关系、自我观和他人观等一系列行为模型。这一理论于上世纪70年代被精神分析师John Bowlby提出。经过50年的发展,如今依恋理论毫无疑问地已经成为社会和行为科学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框架之一。临床治疗师要识别患者的依恋结构,并探究这些依恋是如何与疾病症状、情绪调节、人际关系和治疗过程相联系的。
婴幼儿时期的依恋模式有可能影响学龄期同伴关系的建立,而学龄期的同伴关系又有可能加深或是改变成年后的人际互动模式,甚至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会再次将母婴期的依恋模式唤起。
研究表明:孩子会倾向于跟母亲拥有一样的依恋类型,也就是说安全型依恋的妈妈,她的孩子也倾向于是安全型的,而不安全型依恋的妈妈,她的孩子也倾向于是不安全的,这揭示出创伤的代际传递。心理学家们将这种未被母亲识别的发生在她自己身上的代际创伤称为“育婴室的幽灵”,它无意识的“操控”着母亲,将这种未被识别和解决的创伤传递给她的孩子。而受到依恋创伤的孩子,长大后会难以信任他人,无法与他人建立很好的关系,不断地品尝孤独和痛苦的情绪。创始人John Bowlby认为:心理治疗师的角色与母亲相似,需要为来访者营造一个安全的基地,所以依恋理论是得每一位心理咨询师都需要掌握的必备理论。心理咨询师要学会洞察来访者的依恋模式,帮助来访重建安全的依恋关系从而发挥潜能自由地去爱、感受和反思,极大降低脱落率。依恋理论几乎适用所有心理治疗领域,不管在学术理论还是临床咨询中依恋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几乎所有心理学流派都需要整合依恋理论,而在现实中小至“亲密关系”“手机成瘾”,大至“咨访关系”,都与依恋的形成有密切相关性。但是咨询师也是活生生的人,在自我成长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时,也可能会因为自身依恋模式再度陷入过往创伤性体验中,而不自知。简单心理Uni特邀 前美国APA团体治疗分会主席Cheri L. Marmarosh博士推出了《依恋理论临床实践》专题课。涵盖前沿理论+应用场景+测评工具+临床案例多个角度,打造超完备的课程体系,帮助你快速掌握依恋理论的核心知识点。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
这门课可以说是一门“理论与实操并存,专业但易于理解”的系统课程!本课程将从依恋理论的起源,到最前沿的实证研究,帮你透彻理解依恋在个人成长、人格形成过程中的重要角色;也通过分析依恋在咨访关系、人际关系、亲密关系中扮演了何种角色,帮你更好的理解心理治疗为何能够促成个体的改变。为了能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为咨询师们提供专业的理论及技能支持,老师还将结合丰富的案例应用和实用的测量工具,帮助你高效准确的识别问题、提升觉察,更有效的促进来访者的改变。注:课程大纲供参考,具体课程内容授课老师可能会有微调为什么邀请Cheri L. Marmarosh博士
Cheri L. Marmarosh博士是前美国心理学会APA分会主席,在乔治华盛顿大学专业心理学课程中担任全职教授已有17余年,期间一直从事研究依恋与压迫的应对、治疗同盟关系的破裂及修复、个体和团体心理治疗的效果之间的关系。而作为一名在华盛顿特区执业 27 年的持证心理学家,她也十分关注团体和个体心理治疗如何促进改变,以及依恋在其中的应用。其编著出版的图书《团体心理治疗中的依恋》(已有中文版),作为依恋领域的专业书籍除了获得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推荐外,也被国内一众大咖强烈推荐。如果你期待能够通过学习提升咨询效果,预防咨访关系破裂和来访脱落,这门课程正好能够满足你掌握理论并将其运用在临床实践中的期望和诉求。但如果你只是对“依恋”这一领域感兴趣,想要通过学习完成个人生活中的一些探索或问题解决,我们也在课程内设置了足够丰富的基础内容,包括依恋理论在伴侣关系、人际关系、儿童依恋等领域内的使用。
- 班级式社群,专属学习讨论区,组队进步让你的学习不再孤单
全方位的配套服务,丰富的学习资源,我们十分真诚的期待这门课程能够帮助你在工作或生活中打开另一个视角,照亮某一个角落。11周带你入门掌握依恋理论,掌握真实场景下的技能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