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长鼻、啤酒肚的猴子还会反刍?!
东南亚的婆罗洲森林里,生活着一群“怪模怪样”的猴子,它们有着大大的鼻子和橙粉色的面孔,腹部高高隆起,长长的尾巴像藤蔓一样,不时在林间跳跃游荡。
这是一种极为神秘的猴子,常常躲藏在树梢高处,一般人很难窥见它们敏捷的身影。有当地人管它们叫做“荷兰猴”,因为看起来和长着鹰钩鼻的的荷兰殖民者很像,这个名字一度让西方研究人员哭笑不得。
这种猴子就是著名的长鼻猴,顾名思义,该种最大的特点在于那长长的鼻子,最长可以超过10厘米,甚至能将嘴唇盖住,远远看起来就像是猴子中的匹诺曹,显得颇为滑稽。
最近的研究揭示,如此醒目的大鼻子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性选择的产物,雄性借此向雌性表明,选择我作为伴侣吧,我的身体多么健康,基因多么优良,看看我的大鼻子,我会将它传递给下一代。
除此之外,这样的大鼻子也改变了长鼻猴的鼻腔结构,使得长鼻猴能够发出更加响亮和动听的声音,有利于在热带雨林中呼叫同伴和预警天敌。
雌性通过这明显的大鼻子来选择配偶,雄性之间也通过鼻子的大小判断地位,从而避免了残酷的竞争行为。
因此与其他一些灵长类动物相比,长鼻猴群显得颇为和谐,不仅残酷的杀婴行为十分罕见,不同群体之间也很少因为领地爆发矛盾,雌性长鼻猴有时会脱离原先的家族,带着幼崽加入新的家族。
雌性长鼻猴鼻子短于雄性
和其他大多数灵长类动物一样,长鼻猴也是一种典型的素食动物,其食谱上包括多达188种植物,主要以各种树叶和嫩芽为食。
尽管树叶在丰饶的热带雨林里几乎是唾手可得,但其本身却并不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不仅蛋白质含量较低,有的还富含各种毒素。
而长鼻猴也演化出了一种类似“反刍”的习性,将胃划分成四个部分,用以储存食物。长鼻猴会将胃中的食物重新咀嚼,胃中的微生物可以降低食物毒性,反刍也可以提高营养利用效率,这种类似食草动物的习性在灵长动物中颇为罕见。
除此之外,长鼻猴的消化方式也十分独特,它们的胃部小巧,肠道却不成比例的大,这是因为其主要消化活动是在肠道中进行。进食以后,首先将便于消化的物质在小肠中进行分解,接着将那些不易消化的纤维素推入后肠,由肠道里的微生物菌群负责继续消化。
此类消化方式能够更加彻底地吸收食物中的大部分营养。为了容纳足够多的菌群,成年长鼻猴通常有着极为庞大的肠道,显得腹部十分臃肿,看上去就像喝多了的啤酒肚一样。
当然,长鼻猴也热爱营养多汁的水果和花朵等,它们的食性具备很强的季节性差异,每年1~5月主要进食各种水果,而到6~12月之间则更多食用丰富的树叶,应对不同食物的高效策略,使得长臂猴能够在竞争激烈的雨林中谋得生存。
长鼻猴体型较大,性二态差异显著,成年雄性的体重可达20公斤以上,是整个亚洲体型最大的灵长动物之一。
孤悬海外的婆罗洲,生物区系与大陆有着明显不同,缺乏老虎和花豹等典型的大型猫科动物,但这并不意味着长鼻猴可以高枕无忧。长鼻猴的主要天敌包括马来鳄、巽(xùn)他云豹、网纹蟒和圆鼻巨蜥等,一些猎人甚至会猎杀长鼻猴作为捕捉圆鼻巨蜥的诱饵。
很多报道声称长鼻猴的手脚间有蹼,其实并没有,但长鼻猴确实比较擅长游泳。早期猎人曾观察到长鼻猴跳进水中以躲避天敌,这一点十分特别,毕竟其他大多灵长类动物都很怕水。
视频来源:BBC
过去半个世纪以来,长鼻猴的自然栖息地发生了极大变化,大片丰饶的热带雨林在隆隆的伐木声中消失,或被迫转化为油棕种植园,这导致其种群数量大幅下跌。
除此之外,长鼻猴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人类干扰的危机,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研究,除了丛林肉贸易以外,在一些地区,长鼻猴的胆囊结石被视为一种名贵的药材,因此遭到了非法盗猎的威胁。
早在1986年,科学家就已经意识到长鼻猴面临的生存危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评定为濒危(EN)等级。华盛顿公约也将其纳为附录一保护,严格禁止任何商业性国际贸易。
尽管在长鼻猴分布的所有国家,它们都被列入法律保护,但这种“怪模怪样”猴子的命运,依旧面临着不确定的未来。
撰文 | 有苏煜骧
图片 | 图虫创意
微信编辑 | 未末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