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任是喜马拉雅山的猴子|每天一点心理学
最近我们上线了心理学小知识相关的活动,许多朋友都很喜欢,也在社群里讨论其中的题目。如果你还没体验,直接⬇️扫图上二维码来看看吧~
有的小伙伴问我们「越想忘记,记得就越清楚」为什么是「白熊效应」,记忆和白熊究竟有什么关系?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讲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和一个有关猴子的传说。(就是这么任性)
我与初恋分手时,曾使出了浑身解数想要忘记过往——把自己浸泡在图书馆里、每天都和朋友待在一起、遇到曾经一起走过的路都绕道而行、几乎每天都劝自己「你必须忘掉」。
然而,我的态度越是坚决,记忆就越是深刻,我越是拼命想要忘记,对他的想念就越是频繁、越是失控。
当时的我对此感到十分不解,直到我听闻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小村庄,来了一个可以点石成金的仙人,村民们对他盛情款待。仙人酒足饭饱之后,就告诉了他们点石成金的咒语。但是,最后补充了一句,你们使用这条咒语的时候,千万不能想起喜马拉雅山的猴子。
村民们都特别奇怪,心想,我们为什么要想起那只猴子啊,那猴子跟我们又没有什么关系。然而,特别讽刺的是,每当他们想要使用这条咒语,脑袋里面都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只猴子。所以直到最后他们也没能成功,还是一样的贫穷。
原来,分手后拼命想忘记、却总是会想起的前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只是我心里那只「喜马拉雅山的猴子」。
图片来源:《你好,旧时光》
在心理学中,这种现象被称为「白熊效应」。
这个效应源于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的一个实验。在实验中,他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参与者的思维却因此出现了强烈的反弹——他们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了一只白熊的形象。
当我们被要求不去想、不去做某件事情时,注意力就会情不自禁地集中到这件事情上,比如魏格纳实验中的白熊、比如点石成金故事中喜马拉雅山的猴子、再比如分手后提醒自己不去回想却反复想起的前任。
倘若发现自己在分手后深陷思维反弹的泥潭,可以先告诉自己「前任不过是一只喜马拉雅山的猴子」,接着尝试一些以前从未尝试过的新活动,例如健身、旅游、画画,用新鲜事物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走出分手的漩涡、踏上崭新的旅程~
🏋️✍️🚴
不让做的事反而更想做?被他人期待时会做得更好?在危机中容易爱上他人?
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有过这些感受?想知道它们在心理学中如何解释,邀请你来「每天一点心理学」问答活动:
每天解锁心理学小知识,答对100%有奖!猫狗抱枕、心理舒毯、精选实体书、帆布袋等超多好礼,等你抱回家~
▽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解锁好礼~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