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g Chinese!中国出海创业者前往星辰大海
编者按:
受 2020 年以来疫情的影响,出海已经是中国创业者和投资人们绕不开的一个话题。然而,海外辽阔,产品和创业者也很容易「水土不服」,如何让产品适应海外环境,如何让中国创业者吸纳国际资本还是一个重大的难题。
这期节目是大观资本北美负责人 Richer 与棕榈资本联合创始人李厚明的对谈,他们结合出海社交产品 Yalla 的四次融资实战,一起讨论了洞察出海地文化和风俗的重要性,以及中美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异同等话题。
▲文字有删减和整理,更丰富的对话语境可收听相关音频
一款没有主播、不露脸的社交产品,是如何打通中东市场的?
Richer :Yalla 的四次融资你都有参与,你为 Yalla 做 Financial Advisor (下称FA),是出于什么样的契机?
李厚明:我在做 FA 的第一年就和 Yalla 有过接触,那时我还是一个新手。我陪 Yalla 融了四轮,前三轮都没有拿到钱,第四轮很顺利,帮他们融到了几千万美金,这也是 Yalla 在上市前的最后一次融资。
▲Yalla 是中东地区最大的社交娱乐平台。图片来源:Yalla官网
Richer:在出海圈做创投,有一个难点是跟投资人解释新兴市场的具体情况。Yalla 融资的过程中。你们是如何向投资人解释新兴市场的?
李厚明:我觉得 Yalla 前三轮融资不太顺利的主要原因就是对新兴市场的解释不够。
首先,投资人对出海地区的市场需求不是很了解。Yalla 做的是中东市场,中东市场有很大的独特性,这个市场并不像欧美或者东南亚这种出海人常去的区域。投资人对中东区域的需求有顾虑,对产品增长的潜力也有顾虑。
其次,投资人对当地的政策风险监管也不是特别了解。
最后,新兴市场数据维度的理解也有差异。举个例子,同一款 APP 在不同的地区,对关键指标的考核不一样。各国的电商环境不同,渗透率不一样,所以它的价格段、市占率、渠道、投放的效率、ROI 可能都会不一样。这些是需要 FA 和企业方把大方向先把握好,再去告知投资人的地方。
▲Yalla 旗下游戏APP位列下载榜榜首。图片来源:沙特谷歌商店
Richer :当时募资的时候,Yalla 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李厚明:我当时对 Yalla 的数据特别惊诧。它的 ROI 非常高,平台用户使用时长也极长,一个付费用户能在平台上停留两个小时,并且付费用户的留存比较好。因为这几个亮点的数字,投资人花了更多时间去研究背后的逻辑。当时的投资方 SIG 和兰馨亚洲都对出海赛道有很深刻的研究,他们当时也都在中东等地投资过一些项目,所以能够比较顺利地厘清其中的逻辑。
Yalla 对自己的定位就是要满足中东人民的日常娱乐需求,要成为中东地区最大的在线社交娱乐公司。这个定位从 Yalla 诞生到今天上市,都从未改变过。他们的 CEO 跟中东的上层社会打过交道,管过中东的员工,也在中东生活过,他对这个地区的文化和风俗都非常了解。他发现中东人非常喜欢聊天,在斋月的时候,他们就坐在 Costa 聊天,平时他们四点就下班了,下班后也靠聊天打发时间。所以,中东地区是有娱乐和社交需求的。在 Yalla 出来之前,中东市场上并没有符合中东用户习惯的产品,但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这里有很大的用户群体,广义上的穆斯林都可以成为 Yalla 的用户,他们的消费能力也很强。
在产品设计上,满足当地的风俗和文化很重要。Yalla 一开始便非常坚定地要打造语音社交平台,并且没有主播,内容生态是纯 UGC。这和当地的风俗有很大关系,中东地区有很特殊的宗教文化,中东人不喜欢露脸。聊天的时候露脸,会增加中东普通用户的心理门槛。另一方面,有主播的聊天意味着这场聊天中有人的目的是赚钱,因此聊天氛围就变了,这也是为什么 Yalla 当时选了无主播语音为主的产品路径。
但是我们跟投资人讲的时候,由于他们没有这些中东的背景,便会代入主流的美国或者中国的平台逻辑,反复地问为什么不做主播,为什么不给主播分钱,为什么不露脸,以及为什么不做视频等等问题。
FA 的定位
中介的价值一直存在
Richer :在我过去的认知中,企业在有信息差,例如不认识投资人时才会去找 FA。但现在很多抢得很厉害的项目也会主动找 FA,你怎么理解这个现象?
李厚明:其实有很多项目是「反共识」的,反共识的意思是项目最后的结果可能还不错,但是在刚接触市场的时候,市场并不是一开始就对它的成功有预期。所以这种反共识的项目就希望 FA 能够帮忙梳理项目价值,以此节约与市场沟通的时间。
对于市场比较容易理解的项目, FA 能够帮助企业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结果。相较其他国家, FA 是一个在中国发展更好的一个职业,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中国的创业者更注重运营, FA 是融资中的运营,能够提供专业的服务去保证企业融资。
Richer :Web 3 最近在各行各业都很火,它有没有给 FA 带来一些模式的变化?这些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出现会给融资的方式带来变化吗?
李厚明: FA 本身就是一个新行业,还处于适应时代的发展阶段。我也做过 Web 3 的项目,Web 3 省掉了中间很多谈判的流程,让整个流程更简单了。同时,Web 3 的门槛是偏高的,尤其是一些偏技术类的项目,对参与人的专业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作为 FA,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
至于 FA 的角色,我觉得不管在什么赛道,中介的价值是一直存在的,变化的是中介的呈现方式。
Richer :出海项目要走向国际化,募资时要拿的就不仅是中国资本的钱,还要去拿国际资本的钱。这对很多企业是一个挺大的挑战,因为不仅要将自身的商业模式给国际资本讲清楚,还要把相应的资源兑换成国际资源。你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这种案例?
李厚明:出海赛道对创始人天生就有着很高的要求。创始人要了解出海目的地的文化和社会环境,相较于美国的创始人,中国的创始人相对来说比较内敛,在募资时只是说一些现在做到的事情,对于项目的星辰大海说得不够多。本地化程度不够、英语不够好、本地资源不够多以及 pitch 不够好,这几点我觉得是中国企业在海外融资时的主要困境。
为了让中国创始人能够更好地融到资,我们会为他们准备两类问题清单。一是业务类的问题清单,其中包括一些业务问题和管理相关的问题;二是务虚问题清单,其中包括创业的原因、欣赏的 CEO、工作中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等等。我们发现中国的创始人们在务虚问题上回答得比业务问题差很多,对此,最好的提升方法就是不停地去和合作伙伴、管理层、招募的人才去讲项目的务虚问题,去讲诗和远方。
▲ 华尔街,图片来源:Unsplash
Richer :中国的资本和美国的资本在投资时关心的点有什么不一样?
李厚明:美国的资本很关心项目是否足够创新,产品是否足够优质。中国的资本关心项目是否有一个足够大的市场,在市场中能够切哪一块蛋糕,项目抓住的痛点是否准确。总之,中国资本评判项目的标准非常现实,反之,美国资本评判项目的标准更加「星辰大海」一些。
给中国创业者的建议:即便国内业务做得不错,也可以看看海外市场
Richer :疫情前和疫情后,中国出海企业在融资的逻辑上有没有转变?
李厚明:出海企业的融资逻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千亿级别且未上市的公司只有三家( SpaceX、TikTok 、SHEIN),其中有两家( TikTok、SHEIN)是出海公司。
▲TikTok,图片来源:Unsplash
疫情后,大家对出海更加关注了,这和 TikTok 等出海公司非常成功有关系。然后中国的供应链很强,中国工厂支撑着很多海外企业。所以我觉得消费的出海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同时疫情后电商的渗透率也提升了很多,这些因素都提升了大家对中国公司出海的关注度。
Richer :现在硅谷很多华人创业者的项目一开始就能直接拿国际资本的投资,我在想华人背景的创业团队可不可以尽早开始海外的融资?
李厚明:如果有机会,我还是建议大家早期便接触一些海外的机构。这能让中国公司更早地了解中美两边不同的投资逻辑,这也是对自己融资提出一些更高的挑战。当然对创始人的要求也很高,你要有在这个赛道中搞定两地的能力。
美国很多公司都在做创新,美国人对产品有很高的要求,中国人对运营又有极致的追求,如果将中美双方的长处都结合在一起,这将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以前很多机构募资的主题是「Long China」,投资人从欧美拿到很多钱,主要用以投资中国市场。现在我觉得大家可以把眼界打得更开一些,今年听到一个词叫 「Long Chinese」,意思是除了中国本身带来的市场机会以外,华人创业者也很有潜力。
中国不仅仅是出海的市场,也有很多优秀的创业人才和经验,能够走向全世界去开创事业,对内来说,这也是中国要走向强大必经的一部分。我觉得下一个时代,就是一个中国企业家把创业精神和创造力带到海外各地区的时代。
Richer :纯国内背景的创业团队,如果想找国际融资,应该怎样去讲故事?
李厚明:一定要认清楚自己的价值点。当项目价值梳理得很清楚时,项目的故事更容易被传播。
如果团队确实没有海外资源,可以请 FA 或者认识的海外客户、上下游机构等介绍。还有一个很多中国创业者没有想到的渠道,就是去打 cold call 或者直接在 LinkedIn 上直接联络投资人。很多美国的投资人会看邮件并且会回消息。我在美国见一些人也是在 LinkedIn 上约他们,我觉得大家都喜欢主动的人。
现在中国的很多基金在支持中国创业者走出去,所以我想呼吁创业者,如果国内的业务发展得不错,可以看看海外的市场。如果你有什么好的创业想法,也可以考虑是不是可以不局限在国内,还可以用在国外。
更丰富的对话语境,可收听相关音频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