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诗经骂人”事件, 暗示一场巨大的身份危机
本文转载自:文化纵横
作者:阎光才
【导读】近日,一篇名为《诗经·彼阳》、实为脏话谐音梗的学生伪造古诗,被发布在某知名高校的历史文化学院公众号上,并在网上广为传播,令舆论哗然,最后涉事学院公开道歉。很多人质疑学校老师为何对文章把关不严,也有不少人对负责老师表达同情,认为杜绝此类低级错误不应依赖教师的审核管理,而应从学生群体入手,呼吁尊师重道的传统回归。从这一事件来看,学生用伪诗表达不满,就和近年来的师生关系之变有关,也折射教师身份角色的尴尬困境。
本文从教师身份的制度和文化根源切入,指出:无论中外,教师的阶层定位都是一个悬疑问题。虽然“为师者尊”被纳入我们整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之中,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教师的形象却面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危机。在市场主导的社会中,经济、文化、符号和社会资本等等都可以买卖,精英阶层的官、士、师身份一体格局被打破,教师逐渐丧失作为“天职”的崇高性,教育领域的各种问题也在社会上产生“溢出”和“放大”效应。随着媒体不时曝光“禽兽教师”之类事件,对教师群体的污名化炒作也此起彼伏。与以往不同,这一次危机直接撼动中国教师传统地位的根基——人们对教师所应具备的文化身份产生怀疑。
本文节选自《教师“身份”的制度与文化根源及当下危机》,原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参考。
教师“身份”的制度与文化根源
及当下危机
▍教师“身份”的制度型构
本文原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原题为《教师“身份”的制度与文化根源及当下危机》。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联系版权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来源: qq
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