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有一种简单的幸福,叫宽恕
1846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刚一出版人生中的第一本小说,便广受好评,甚至被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称为“俄罗斯文学的天才”。
1849年,他因公开朗读革命信件而被捕,同时被剥夺发表作品的权利。
仅仅三年时光,这本应熠熠生辉的文学新星,就被乌云遮住了光华。
此后近十年,他经历了审判、苦役和流放等重重磨难……
也就是在这苦难的磨砺下,他明白了一个道理:
在苦难来临时,淡然以对;在苦难过去后,学会宽恕。
后来,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恢复了发表作品的权利,于是他大笔一挥,写下了这部兼具“爱与宽恕”的长篇小说——《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
故事中,管家伊赫梅涅夫的女儿选择与仇人之子私奔,这让伊赫梅涅夫十分愤怒。
他怨恨女儿、不肯原谅女儿,可天性中的父爱又让他瞒着所有人,常常独自守在女儿家窗下,只为偷偷看女儿一眼。
这是一场爱与恨的拉锯战,这让伊赫梅涅夫备受折磨与煎熬,直到他宽恕女儿的那一瞬间,一家人才重获温馨。
有人的地方,就有伤害。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没有永远的和平。
在《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里,伊赫梅涅夫先是被和平相处14年的雇主诬告,后来又被宠爱19年的女儿背叛,最终身败名裂,成为一个敏感易怒的穷光蛋。
他本是一个无私善良、忠厚诚恳的人,有声有色地经营着父母遗留下的庄园。
周围的其他地主经常来拜访他,向他学习管理庄园的方法。
其中,与他毗邻而居的公爵给他们一家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公爵每天都上他家玩,给他们讲一些俏皮话或生动的故事,有时还在他家弹琴唱歌。
在伊赫梅涅夫夫妇眼里,这样的公爵可亲可敬,完全不像其他人说的那样傲慢无礼、心机深沉。
大多数时候,人们只相信自己看到的,而听不进别人所说的。
伊赫梅涅夫被公爵友好的态度和恳切的言辞打动了,渐渐打消对公爵人品的顾虑,反而应邀做公爵的管家。
他真心实意地将公爵的庄园打理得越发兴旺发达,让公爵无后顾之忧地在外面拼事业。
他把公爵当做自己的亲兄弟,关注其动向和种种成就,甚至感同身受。
正如唐朝诗人张谓在《赠乔琳》里写到:“丈夫会应有知己,世上悠悠安足论。”
这个世界上的人那么多,我们渴求的就是能有一个互相认同、互相支持的知己。
伊赫梅涅夫和公爵便是这样的知己,他们互相信赖、友好相处了14年,没有发生任何的不愉快。
后来,伊赫梅涅夫应公爵之邀,将公爵之子迎入家里,像对待亲儿子一样照顾。
这让公爵的儿子有些乐不思蜀了,即便后来公爵回到庄园,他也不愿回去和父亲团聚。
与此同时,庄园附近滋生起不少流言蜚语,谣传伊赫梅涅夫利用女儿魅惑公爵之子,从中获利、中饱私囊。
正所谓,三人成虎,公爵渐渐相信了所谓的证人证言,最终狠下心来将伊赫梅涅夫告上法庭。
伊赫梅涅夫因为缺失某些证明文件和没有强硬的后台,最后输了官司,庄园也被查封,不得不举家迁离。
拉伯雷在《巨人传》里写道:
人与人之间,最使人痛心的,莫过于以诚恳的态度,希望得到别人的善意和友好,结果得到的却是恶意和伤害。
被视作兄弟的人夺去家产,已是难以承受的伤害。
而伊赫梅涅夫还来不及舔舐伤口,另一把尖刀便迎面袭来。
他的女儿与常来拜访他们的公爵之子,相恋并私奔了!
这坐实了那些谣言,更激化了他和公爵之间的矛盾。
他不仅要承受来自“兄弟”的指责和侮辱,还要忍痛面对女儿的背叛。
爱之深,伤之重。能让我们受伤的,都是我们曾经信任、真心相待的人。
也许,人这一生,爱是渴望,伤是常态。
心理学上有一个“自毁型人格”理论。
说的是,有些人会有意或无意地做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言行,只为引起他人的注意。
这样的人越是在意对方,越是容易做出别扭、钻牛角尖或言不由衷的事,到头来伤人伤己。
伊赫梅涅夫就是这样一个自毁型人格。
他明明深爱着女儿,却丢掉有关女儿的一切物件,不准任何人提起女儿。
可是,逃避就能让自己忘记伤害,缓解痛苦吗?
事实显然并非如此。
在一个潮湿的夜晚,伊赫梅涅夫偶遇一位后辈,双方一番闲谈后,他似乎有事难以启齿。
在将近一分钟的沉默后,他终于开口了:“我答应妻子……”
顿了一会儿,他重新说道:“我们夫妻商量着要收养一个被遗弃的女孩。对于养女,我们没有什么要求,只要她不离开我们就行。”
“不过,我妻子还有点不赞成,你能过去跟她谈谈吗?”
“但不要说是我让你去的,要说这是你自己的想法。”
语无伦次的他渐渐嘀咕起来,极力说服自己:
领养女孩,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让妻子快乐一点。
他不愿承认,也害怕被人看出:他深爱并思念着女儿。
他以为领养一个女孩就能消弭这份爱和思念。
伊赫梅涅夫自欺欺人的言行,在妻子眼里不过是装模作样和硬充好汉。
其实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早就在他怪异的行为中暴露无遗了:
与人相聚时,他会突然旁若无人地自言自语或指手画脚;
夜幕降临时,他会一声不响地拖着病体走进阴冷的街道,伫立在女儿家窗下;
夜深人静时,他会独自一人在屋里哭泣,低声呼唤女儿的小名。
有一次,他不知道从哪里得知,公爵之子要与伯爵家的小姐结婚,他的女儿即将被抛弃。
听到消息后,他立刻回家,打开尘封多年的铁皮箱,用一整个晚上归置里面的古老文书。
这些能证明他家也曾是名望贵族,他的女儿并不比别人差。
他还捡走并藏起妻子的项链,只因为项链里有女儿仅存的一张相片。
但当他被妻子发现后,却恼羞成怒地踩踏项链里的相片,之后更是像孩子一样嚎啕大哭,热烈地亲吻着相片上的女儿,释放那压抑许久的父爱。
此时的伊赫梅涅夫是懦弱的。
他逃避现实的苦难和内心的渴望,沉湎于自己的不幸和仇恨里,甚至以伤害自己和最亲近的人为乐。
殊不知,当命运施以铁拳时,只有爱和宽恕,才能使百炼钢化成绕指柔。
人心如拳,握得越紧,越易受伤,惟有放开,方得自由。
伊赫梅涅夫放不下公爵对自己的侮辱,更无法宽恕女儿的背弃,这让他越来越痛苦。
在得知公爵向他女儿提亲时,他坚信公爵有着不可告人的私心,他的女儿将陷入更大的不幸中。
他想要阻止这桩婚事,便向公爵发出决斗的信函,可公爵却将信函交给了警察,他也因此被抓进了警局。
这让他怒不可遏,仿佛受到极大的侮辱。
他始终无法参透:活在仇恨里,失去的是将来的自由;学会宽恕,解开的是过去的束缚。
直到一个叫做內莉的小女孩出现。
內莉用自己外公史密斯的故事,教会了伊赫梅涅夫要学会放下。
史密斯的经历与伊赫梅涅夫相似,也是女儿带着家产,与情人私奔了。
一气之下,他与女儿断绝关系,即便在女儿病入膏肓之际也不肯原谅女儿。
后来,他的女儿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希望见父亲最后一面,请求父亲的宽恕,便让內莉去邀请史密斯。
“妈妈要死啦,叫你去,走吧!”
內莉的疾呼被史密斯挡在门外。
一星期后的傍晚,內莉再次出现在史密斯面前:
“妈妈马上就死了!”
史密斯这才手忙脚乱起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奔向他的女儿。
可惜,等待他的不再是他深爱的女儿,而是一具冰冷的尸体。
史密斯执拗的愤怒,不仅害死了自己的女儿,也让自己在孤独中长眠。
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里有一句话:
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
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
史密斯的故事惊醒了伊赫梅涅夫。他哆哆嗦嗦地撑起病体,哀号着:
“我的女儿在哪里!她在哪里!她在哪里!”
恰在此时,他那被情人抛弃的女儿突然落魄地闯进家门,跪倒在伊赫梅涅夫面前。
伊赫梅涅夫将女儿紧紧搂在怀里,父女俩终于都选择了原谅对方。
伊赫梅涅夫不再执着于过去的苦难,他决定找一份工作,带着妻子和女儿去新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
铁,愈炼愈硬;爱,愈熬愈浓。
经过苦难的熬制,人们愈能品味出爱的甘甜。
“在不幸中能悟出真理”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这本书的基调。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书中运用人物的大段独白或对话,深度刻画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巧妙地将没有交集的伊赫梅涅夫和史密斯联系在一起。
他们有着相似的悲惨命运,却因为不同的选择,有了不一样的结局。
人生实苦,苦于不幸时常不请自来,令人猝不及防。
有人深陷其中,沉沦于苦海;有人宽容待之,徜徉于爱河。
山之美在其雄奇险峻,河之美在其波澜壮阔,人之美在其坚韧善良。
若是生活太苦,不妨品味一下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这句话:
“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作者 | 阿丽,在文字中汲取能量的书虫
主播 | 素年锦时,微信公众号:素年锦时FM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人生路长,只有身体无恙,
才能把生活过成想要的模样。
十点特创【自愈养生营】,
邀请忠于自己,忠于健康的你加入~
营内每天养生知识放送,
专业养生顾问1对1解答,
每周定期养生课程分享,
与同频养生人一起打卡共勉!
下图扫码添加老师即可进入~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