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曾说过,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衰老是几种限制健康寿命的慢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衰老机制越来越被认为是潜在的治疗靶点。年轻小鼠的血液在多个组织中逆转了衰老和疾病的各个方面,这支持了一个假设,即血液中与年龄相关的分子变化可以为与年龄相关的疾病生物学提供新的见解。2019年12月5日,斯坦福大学Tony Wyss-Coray团队在Nature Medicine 发表题为“Undulating changes in human plasma proteome profiles across the lifespa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测量了4,263名年轻人到90多岁老人(18-95岁)的2,925种血浆蛋白,并开发了一种新的生物信息学方法,提出了“衰老不是匀速的而存在三个生理转折点”的观点。而男女平均寿命显著不同,蛋白质波动也是差别很大。该研究发现34岁的突然衰老在“颜值”上体现得最明显:参与结构途径的蛋白质大幅下调,如细胞外基质(ECM)相关的蛋白质大量减少。60岁和78岁的崩塌式衰老在“健康”上体现得最明显:60岁时,激素活性、结合功能和血液通路相关蛋白变化最为剧烈。78岁时,血液通路、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传导相关变化最为剧烈。这种研究衰老的新方法发现了意想不到的特征和途径,可能为与年龄相关的疾病提供潜在的靶点。另外,2022年6月1日,英国剑桥大学Emily Mitchell等人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Clonal dynamics of haematopoiesis across the human lifespa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对10名年龄从0岁到81岁的人类受试者的单细胞衍生的造血细胞的3579个基因组进行了测序。造血干细胞或多能祖细胞(HSC/ mpp)出生后平均每年积累17个突变,每年丢失30个碱基对的端粒长度。65岁以下成年人的造血是大量多克隆的,克隆多样性高,稳定的2-20万HSC/ mpp群体对血液生产贡献均匀。相比之下,75岁以上个体的造血功能显示出克隆多样性的严重下降。在模拟造血过程中,恒定的干细胞群体大小和不断获得的驱动突变赋予了适度的适应性优势,这完全解释了老年人克隆结构的突变。2023年7月28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张维绮研究员、衢州市人民医院张峰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杨运桂研究员合作在Med 杂志在线发表题为“Determining a Multimodal Aging Clock in a Cohort of Chinese Wome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系统挖掘了中国女性衰老跨5个维度的生物学标志物,建立了中国女性的多层次复合时钟(30岁和50岁是“断崖式衰老”的2个时间点),并利用该时钟系统揭示了中国女性衰老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激素替代疗法对于女性衰老的潜在干预效果。该研究建立并丰富了人群衰老的系统生物医学研究范式,为衰老时钟的发展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衰老是器官功能下降的基础,也是几种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对衰老的深入了解可能会提供对疾病机制的见解,并促进新的抗衰老疗法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将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析(统称为“组学”)应用于衰老研究。人类遗传研究已经发现了相对较少的衰老修饰因子,然而其他组学模式,测量更动态的基因修饰或产物,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例如,在组织和生物体的衰老过程中,转录组变化很大,这表明发育和炎症途径在进化上是保守的、基本的作用。细胞、体液和组织的蛋白质组成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类似的变化,并提供了对复杂生物过程的见解,因为蛋白质通常是细胞途径的直接调节剂。特别是血液,它含有几乎所有细胞和组织的蛋白质,已经被分析以发现生物标志物并获得对疾病生物学的见解。因此,机体衰老导致血液中的蛋白质组变化,反映了不同细胞类型和组织衰老的各个方面。滑动窗口分析区分了衰老等血浆因子的波动(图源自Nature Medicine )也许血液可以用于研究衰老的最有力证据来自异体共生(heterochronic parabiosis)的实验,异体共生是一种手术诱导的状态,连接了年轻和年老小鼠的循环系统。这些研究表明,老年小鼠的多种组织,包括肌肉、肝脏、心脏、胰腺、肾脏、骨骼和大脑,都可以恢复活力。老年小鼠的血浆(血液的可溶部分)在注入幼鼠体内后足以加速脑老化,而幼鼠血浆可以逆转脑老化的某些方面。总之,这些研究支持了血浆蛋白质组包含衰老关键调节因子的观点。识别这些蛋白质特征可能有助于理解生物体衰老的机制。然而,血浆蛋白质组学随年龄的变化尚未被充分利用,需要新的工具来深入了解衰老的生物学。该研究对年轻人到90多岁老人的血浆进行了深入的蛋白质组学分析。使用新的分析工具,研究人员发现了蛋白质表达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变化,并将这些变化与生物途径和疾病联系起来。该研究发现34岁的突然衰老在“颜值”上体现得最明显:参与结构途径的蛋白质大幅下调,如细胞外基质(ECM)相关的蛋白质大量减少。60岁和78岁的崩塌式衰老在“健康”上体现得最明显:60岁时,激素活性、结合功能和血液通路相关蛋白变化最为剧烈。78岁时,血液通路、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传导相关变化最为剧烈。这种研究衰老的新方法发现了意想不到的特征和途径,可能为与年龄相关的疾病提供潜在的靶点。参考消息: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19-0673-2
生命科学综合交流QQ群:681341860
微信学科群:病毒学群,神经科学群、临床医学、肿瘤学科群、硕博交流群和医药投资交流群(微信群审核要求较高,请各位添加小编后主动备注单位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