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世界知名多组学科学家王融加盟品生医疗,加速全球化精准诊疗创新应用落地

世界知名多组学科学家王融加盟品生医疗,加速全球化精准诊疗创新应用落地

财经


品生医疗又有新动作。

近日,动脉网获悉,海归科学家、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终身教授、全球知名多组学专家王融教授正式加入品生医疗,担任首席科学家,将全面负责品生医疗在质谱与多组学领域前沿技术的探索与应用,致力于以国际化的视野和眼光,推动品生医疗继续深耕创新生物标志物的研发及临床转化,为造福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王融,世界知名多组学科学家,在该领域拥有超过40年的研究与临床转化经验。1982年,王融教授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开始了质谱生涯,之后赴美留学,先后在美国约翰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获得生物化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在洛克菲勒进行博士后研究,后在美国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获任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终身教授,兼任结构和化学生物学系教授。王融教授同时担任美国健康卫生院(NIH)、美国阿尔兹海默病协会、香港研究资助委员会(RCG)和中国科技部相关项目的评审专家。2016年,王融教授正式回国进入产业界,不断推动质谱技术研究及临床转化。

 品生医疗首席科学家王融教授

是什么吸引这位硕果累累的多组学质谱科学家加入品生医疗?质谱与多组学研究与转化存在哪些新机会和待解难题?最近,动脉网与王融教授进行了对话,了解质谱与多组学领域发展形势及方法论。

质谱与多组学研究深入发展,临床转化事关民生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高分辨质谱技术、多组学整合分析方法及数据库的发展,组学技术正从传统的单一组学迈入代谢组学、蛋白组学、微生物组学等多组学整合分析,推动精准医疗时代向更深处发展。以质谱为核心的多组学研究在疾病机理研究、疾病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评估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1986年赴美留学后,王融教授便开始接触到质谱技术和医学应用研究。在他看来,质谱技术最大的优势是对复杂化合物的分析,进行多组学分析才能够得到更全面更有用的信息。通过多年在质谱与多组学前沿研究深耕,王融教授创新研究硕果累累,其代表性论文发表在Science、Nature、Nature Medicine、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Genetics、Neuron、JBC、PNAS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论文被引用23000余次(h-index 68)。

2016年,王融教授正式回国进入产业界。让基础科研能够快速进行转化从而受益于群众,是推动王融教授回国的重要原因。

对于多组学研究来说,如何能够更灵敏、更快速、更高通量、更全面地获得所有组学信息?这是摆在所有研究者面前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在国内,由于不同地域人群和种族之间的历史渊源和遗传背景存在巨大差异,通过展开大人群多组学研究能够更高效地对各种复杂疾病进行研究。”王融教授说。

近年来,大人群多组学研究在慢性病、肿瘤和遗传病的预防、诊断和新药研发领域的价值日益凸显,也推动了个体化精准健康管理和疾病诊疗的变革,为全人类的医疗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也已在精准医学规划中启动部分项目。

“民生项目与基础科研之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通过科研单位与企业共同进行民生项目,收集大量科研数据,加快科研转化,科研转化后的成果又可以为老百姓服务。”王融教授说。北京大学医学部出身的王融教授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北医西门校名石上刻着的‘厚道’二字,在北医人心中有着沉甸甸的分量。这种社会责任感与品生医疗所提倡的‘让生活更有品质’和‘让每个人都受益于精准诊疗’十分契合,也是我真正想做的事。”

临床转化时机已成熟,复杂性疾病领域具有更大潜力


随着质谱与多组学技术深入发展,王融教授指出,尽管多组学研究尚存在许多难点,但目前我们已经能够基于已有成果推进临床转化。

多组学研究与传统研究不同,不是研究一条通路、一个分子在疾病当中的作用,是更全面、更系统对疾病进行研究。对于当前而言,利用多组学技术是否能够获得最完整、最真实的数据?是否能够将数据进行关联来更全面认识疾病、再将其转化为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手段?这些都是多组学研究面临的一大挑战。”王融教授说。

目前,多组学在科研服务和新药研发板块已成为刚需工具。多组学研究可以用于药物靶点发现、生物标志物鉴定、耐药机制研究、疾病分型和适应症选择,为药物研究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支持,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2022年,品生医疗正式宣布推出专注于以蛋白质组学为核心的分子表型多组学临床转化全流程服务的战略子品牌——氨探生物。氨探生物作为新一代多组学平台级企业,致力于提供生物标志物发现与转化全流程解决方案。同时,品生医疗还联合中国药促会发布“神农计划”,支持分子表型组学在转化医学和创新药物研发领域的应用研究。

品生医疗布局多组学前沿的步伐,是王融教授选择加入品生医疗的原因之一。品生医疗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成晓亮博士作为国内第一批质谱技术研究者,也是第一批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的研究者,带领品生医疗从成立之初就专注于组学研究,经过多年积累, 自主研发的精准组学平台qULTRA已搭建完成。

qULTRA精准组学平台,能够实现各类型临床样本的蛋白质组学、翻译后修饰组学、代谢组学、脂质组学的分子表型多组学检测,一次全蛋白质组检测可以覆盖超过10000个蛋白,一次代谢组分析可实现4500种内源性代谢物覆盖。目前qULTRA平台已经过全球多中心验证,相关成果在Nature等多个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

对于有多条通路或者多个因素参与的复杂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多组学研究有更大的发挥空间。”王融教授说。近年来,王融教授便集中精力研究以阿尔兹海默症(AD)为主的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

“老龄化是中国、乃至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寻找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路径就是我们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王融教授说。品生医疗也很早意识到了全球老龄化挑战,针对阿尔兹海默症,品生医疗利用免疫蛋白质谱技术,在商业化的质谱检测平台上开发了针对血液中Aβ1-40、1-42的检测方法,是目前国内少有能够实现阿尔兹海默症精准早筛早诊的临床质谱企业。

此外,品生医疗还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多家顶尖医院合作,联合葛均波院士团队首次基于国人数据发现多种神经酰胺组成的代谢组标志物,可更早、更精准预测心血管疾病。同时,经过内、外部验证和多中心大队列的研究,基于中国人群数据建立模型,利用数据模型可准确判断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目前,品生医疗通过全面的知识产权布局,已经在神经酰胺检测领域形成技术壁垒。

在王融教授极为看重的临床转化方面,品生医疗在妇幼、肿瘤、内分泌/心血管、神经、代谢储备了多个创新产品。截至目前,品生医疗已成功推出超过500项临床质谱检测项目,覆盖妇幼、内分泌、心血管、肿瘤、神经、药物浓度监测多个领域,包含多个独创的精准组学检验项目。

新方向:加快多组学研究临床转化及市场教育两手抓


如何进一步推动质谱和多组学研究临床转化?王融教授表示,一方面将继续深入质谱和多组学研究,加快临床转化,另一方面将抓紧质谱与多组学技术的市场教育工作,让多组学技术更快转化为临床易用、百姓接受的临床应用。

对于质谱与多组学技术的市场教育工作,王融教授认为主要有三个重点。“一是临床医生,如何让临床医生接受并在临床上应用源于多组学的新检测方法,及如何与临床医生共同克服观念上的障碍,共同推进精准医疗;二是患者,如何通过我们的成果转化使这种新方法‘物美价廉’、满足患者诉求;三是多组学方法的管理管控,建立操作和收费标准,真正推动新技术与应用转化落地。”

在政策鼓励、新技术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背景下,临床质谱与多组学领域将保持上扬趋势。目前,组学技术中的样品前处理、质谱分析、数据处理、生信分析等各环节已经打通,形成了平台型技术,为标准化、规模化的临床组学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能为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的临床科研提供更多支持,同时也开辟了基于组学技术的临床检验应用。

现在,多组学技术的临床应用潜力正在不断扩大,已逐步拓展至想象空间更大的复杂疾病等场景。在生命组学时代中, 覆盖组学研究、设备、试剂、检测的一体化布局将是品生医疗开拓临床、药物开发,以及国际市场的策略之一。

王融教授在质谱和多组学研究超40年的积累,对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有深入了解,必将与品生医疗产生独特的化学反应,用丰富的研发和管理经验为品生医疗下一阶段的临床转化提供强大助力,帮助品生医疗继续覆盖组学研究、设备、试剂、检测的一体化布局。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团购优惠倒计时】2023(第六届)单细胞多组学研讨会9月14日上海开幕!​对话彭文生、白重恩:过去40年的全球化模式发生改变,逆全球化带来重新调整诺磊科技Raymond Wu:解决AI应用落地,“小”芯片也能办大事情丨GACS 20235123 血壮山河之武汉会战 富金山战役 11【老键曲库】Sad sad, Sinead O\'Connor died「卓视智通」获数千万Pre-B+轮融资,加快推进AI视觉大模型研发和应用落地|36氪首发百模大战进入第二幕:应用落地的新阶段,创业者如何参与?首富的傲娇和价值观早鸟票最后3天!2023第六届单细胞多组学研究与临床应用峰会,金秋9月,盛会将启!旭显未来荣获2023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创新应用奖”项目路演征集 · 投融资对接 | 2023(第六届)单细胞多组学研究与临床应用研讨会多组学数据整合更精确,川大团队借助迁移学习揭示细胞异质性可用于改善数据整合2023第六届单细胞多组学研究与应用研讨会成功召开,助力单细胞研究领域发展!明日开幕 | 2023(第六届)单细胞多组学研讨会上海嘉定开幕!直播预告 | 类器官与免疫细胞共培养,助力未来个性化精准医疗!2022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小微企业在全球化发展中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1个平台、15款器械、60种化妆品,依托再生医学,磐升瑞祥布局再生医美强强联手!逸思医疗与华芯医疗达成战略合作,加速创新一次性内窥镜产品全球落地Cell Discovery | 王拥军/刘斯洋/金鑫联合绘制万人卒中多组学图谱,建立该领域迄今最大规模的多组学平台锂电产业,加速全球布局【8·19致敬全体医师】2023(第六届)单细胞多组学研讨会限时免费多组学技术有助于设计下一代新冠肺炎药物和疫苗 | NSR【9·10致敬全体教师】2023(第六届)单细胞多组学研讨会免费票速抢!下一代病理产业化加速,阔然生物多重荧光免疫组化助力肿瘤精准诊疗再升级全议程首发!第六届单细胞多组学研讨会嘉宾日程公布,20+大咖技术分享,800+业界同行9月共聚魔都【首发】源星智造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打造国产原创单细胞空间多组学工具平台闲聊从基因组学到多组学,纳米孔测序还可以做更多?「源星智造」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开发国产原创空间多组学上游工具|36氪首发友道智途,「领跑」自动驾驶多场景应用落地|金球奖入围公示追忆半个世纪前的苏州一日游马飞教授:德曲妥珠单抗突破肿瘤异质性,实现HER2低表达TNBC精准诊疗快手再落地AIGC新应用场景,AI玩评功能已开启内测2023“医创先锋, 改变世界”碧迪医疗+HiMed医疗创新营全议程首发!第六届单细胞多组学峰会嘉宾日程公布,20+大咖技术分享,800+业界同行9月共聚魔都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