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是学习成长的法宝。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也,贤与不贤的两个方面都可思考。
我们在学习榜样的过程中长大。孩子们学习英雄模范故事,大人们也仍然在学先驱楷模事迹。这些人物,特别是历史人物,有些距离我们很远,有些现实条件与我们很不同,那么这样的学习,该发生什么样的效果呢?
前些天跟同事们讨论李大钊《史学要论》的这段话,对如何学习英雄豪杰人物,颇有启发。李大钊先生说:
即吾人浏览史乘,读到英雄豪杰为国家为民族舍身效命以为牺牲的地方,亦能认识出来这一班所谓英雄所谓豪杰的人物,并非有与常人有何殊异,只是他们感觉到这社会的要求敏锐些,想要满足这社会的情绪热烈些,所以挺身而起为社会献身,在历史上留下可歌可泣的悲剧、壮剧。我们后世读史者不觉对之感奋兴起,自然而然的发生一种敬仰心,引起“有为者亦若是”的情绪,愿为社会先驱的决心亦于是乎油然而起了。
读罢生发两种感想,一是英雄豪杰有何不同呢?二是学习英雄豪杰原来有四重境界。他们并非与常人有何不同,但是他们对社会需求的感觉“敏锐”一些,想要满足社会需求的“情绪”热烈一些。所以奋起,为社会献身。想想身边那些对社会问题、小区问题、校园问题,比较敏感的人,不能小看他们。他们已经具备了改变条件、改造环境、做出成绩的第一个前提素质。当然,仅仅发现问题、发发牢骚是不够,还要有热切的心、热烈的情绪,想要满足这样的社会需求,然后再进一步,要奋起努力,为之献身。这里说的献身,应当也指献出时间、智慧、汗水……看看身边对社会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还真是个个如此。一是对英雄豪杰先驱模范感奋兴起。读到听到他们时,感兴趣、愿意了解、想要知道。如果这一点好奇心、趣味心都没有,那么第一重境界也够不着,恐怕真是个无趣的人,自然也不会对社会生发任何好奇和责任。二是发生一种敬仰心。此处不仅是好奇和兴趣,而是增加了一层价值取向,对英雄豪杰发生敬仰、仰慕。教育的意义在此处就开始生发了。虽然自己未必能成为英雄豪杰,但要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人物是了不起的、该敬仰的,见贤未必能思齐,但是知道了情绪和行动的方向。三是生发“有为者亦若是”的情绪。这种情绪了不起,是从仰慕他人到反思自己、从心中敬仰向躬身实践的关键转折点。形象地说,就是生发“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想法。这样的故事真不少,从小看杨利伟飞天,后来成为飞行员航天员的,读科学家故事考上好大学攻读数理化基础学科的,了解到祖辈和父辈的光荣,决心投身军营的……举不胜举。四是决心为社会之先驱。这种决心,实际上已经超越敬仰和行动了,甚至已经超越所学习的英雄豪杰,而是要把这种英雄豪杰的精神和风范,学习传承并予以发展,在自己所生存的社会做先驱。这样的人物,基本都是大有声响的,不愧人生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