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撇子”(二)中西大历史与博弈、中国“大筛子”、孩童教育
兔主席 20230926
本篇结合个人经历、观察、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及历史学维度,结合现实政治,饶有趣味,敬请关注。
目录:
7.“左撇子”的存在价值:冷兵器时代的“武者”
人类进化过程中,左脑半球的功能更加重要;惯用右手者在人口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是一个自然选择的结果;
那么为什么“左撇子”还能存在呢?且在人口中还有一定的比例。这说明“左撇子”一定有某些特质、特性、能力,使其有“存在价值”。
是什么价值呢?仅仅是音乐、情感、艺术等右脑半球的功能呢?
我的直觉,主要在于人与人间的搏斗竞技。
在现代社会,“左撇子”在一个特定领域仍有突出优势,就是一对一的体育竞技,例如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棒球(投掷)、拳击、拳击、等存在左右非对称性的对抗运动里。
原因其实很简单,一个运动员,无论惯用左手还是惯用右手,从小到大,从接触这项运动开始,到不断的学习、训练,强化,日常对抗的大多是惯用右手的对手——因为惯用右手的人在人口比例里更高。而如果最终面对一个“左撇子”时,“左撇子”相惯用右手者而言,又可以相对更加轻松地调整。
这就使得一些特定体育项目里,“左撇子”选手比例非常高,远远超出“左撇子”占人口的比例。
我认为,现代体育竞技可能正反映了“左撇子”在冷兵器时代的人类战场上的优势。
所以,“左撇子”可能是作为战士留下来的:
——他们擅长的右脑半球是负责直觉、冲动、感性、冒险、创造性、总体思维的;
——他们用右手攻击,给对手措手不及、意料之外的打击;
——他们更有发展多样性,“左右开弓”,发展出涉及左右协调的复杂技能。
“左撇子”可能是天生的战士,这就是他们在人类社会里的作用。
但这只对冷兵器时代的单兵有效。到现代战场就不灵了。
英国Durham大学有一项研究,研究了板球运动员的死亡记录。研究板球运动员是因为他们的惯用手是有公开记录的,涉及几十年,数据量足够大。战争年代,不少板球运动员就派上战场了(两次大战)。研究发现,“左撇子”男性在战争中死亡的可能性是惯用右手者的约两倍。研究者推测,这是因为现代武器装备都是为右手设计的。(《Evidence for longevity differences between left handed and right handed men: an archival study of cricketers》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059767/?page=1)。一位板球新闻评论员在评价该研究时写道:“我可以同情所有那些试图用‘右撇子’的Lee Enfield .303枪射击而早逝的‘左撇子’板球运动员们。”这些发现,与之前美国类似的研究结果相似:学者发现:“左撇子”美国海员发生严重事故的可能性比右撇子同行高34%。
在高度依赖现代装备与科技,有无人机等自动化武器,甚至有大规模杀伤武器的现代战争里,“左撇子”的相对优势就不大了:可能仍然可以作为一个指挥官存在,但肯定不是一个战场上的骁勇骑兵。
8.合作还是冲突?关于车行道的隐含设计考虑
人类社会里有一些隐含的右手设计。例如车行道。
全球大多数地方(约七成的人口)都是采用右行道的,即行进时在右方通行。
如果大多人都是用右手的,为什么会有左行道和右行道的区别?
#1采用右行道的情景:合作模式
一般认为,右行道和和骑马有关。骑马时,惯用右手的人都是左侧上马,右手握缰绳。对于古代佩剑的人来说尤其重要:剑一般佩戴在左侧,如果右侧上马容易被别住。
再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你骑着马,遇到对面来人怎么处理?而且你可能领着一群的牛羊牲畜,对面来人可能也领着牲口。用右手拉缰绳,把马(及动物们)引向右边以避开对方是比较顺手的安排。
再如马车,惯用右手者,都是用右手抽鞭的。右行道的话,可以避免马鞭抽到对方。
综上,在要避让对方时,右行道更加合理。但这主要适用于“合作模式”。
#2采用左行道的情景:冲突模式
如果要防御对方的话,左行道就更合理了:惯用右手的人,剑佩戴在左边,需要时右手握剑。与对方相向而行,如果对方可能给自己造成威胁,则应避免把佩剑的左侧面向对方,而是用握剑的右侧面向对方。
这就是左行道。
上图是一个标准场景。
我们可以判断,如果一个社会是暴力型、冲突型的,那么很有可能采用左行道。
当然,也有例外,就是欧洲中世纪骑士的长枪比武(jousting),长枪比武是“右行道”。
因为长枪是用右手持的,如果走左行道的话,很容易和对方碰上。所以,骑士持长枪时一般都用右行道。这是一个冲突模式下的合作例外。
目前,全球绝大多数左行道的国家或地区,都是英帝国殖民地的产物,典型如印度、巴基斯坦、南非、孟加拉、津巴布韦、牙买加、新加坡、香港等。(澳门是左行道,因为葡萄牙以前是左行道,葡萄牙的另一个殖民地莫桑比克也走左行道。但葡萄牙自己在1920年代顺从欧洲大势,转成了右行道)。
还有一个国家就是日本。
有说是19世纪时受到英国影响。但更加合理的解释是,当时武士是带刀上路的。走在左侧比较合理。
所以,似乎突然出现了某种规律:资源稀缺、冲突博弈主导、暴力真实普遍存在的地方(岛国),更有可能走左行道。
强调合作、和谐无害的地方则走右行道。
欧洲大陆就一定是强调合作、和谐无害的么?并不一定。作者原来写过,他们都是“肉食”动物,从右行道转向左行道,可能有特殊的历史。通常的说法是,这与拿破仑有关:拿破仑是左撇子,左手持剑。他总走在队伍的右边,确保剑在自己与队伍之间。
按照这个说法,模式还是冲突模式,只不过这次是“左撇子”说了算。
拿破仑之后,欧洲大部都跟随变化。少数没调整过来的国家后来也陆续调整了。
9.不同国家的“左撇子”人口比例——东亚占比较少
如果看外国的研究统计,会发现“左撇子”占总人口比例大概10%左右。
但所有的跨国统计都会告诉你,东亚人里面,“左撇子”占比最低。
其中,中国又是东亚社会里特别低的,只有3.5%。
其他的,台湾地区5.0%,韩国2.0%。
欧美国家的“左撇子”比例很高:荷兰:13.2%;美国,13.1%;比利时,13.1%,加拿大,12.8%;英国,12.2%,爱尔兰,11.6%,瑞士,11.6%,法国,11.1%……
解释#1:社会接受度。对此,有一个常见的解释是,各个社会对“左撇子”都存在歧视。伴随社会的发展,对“左撇子”的接受度越高,人们愿意承认自己是左撇子,或者越能发现自己其实惯用左手(只不过被强迫改为右手写字)。因此,看上去左撇子的比例就上升了,但实际上“左撇子”占总人口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上图是基于Gilbert & Wysocki在1992年对美国惯用手的一项研究。根据这项研究,2000年的左撇子较19世纪中叶的时候“增加”了很多。
解释#2:如何定义“左撇子”的问题。以前很多统计是以用哪只手写字为标准的,自然惯用手为左手,但用右手写字,那么仍然不被归为“左撇子”。如此,就会系统低估“左撇子”在人口里的占比。
而且很多人对自己的惯用手也不一定有清晰的认识。但在现代社会里,人口识字率提升了,更多人的能写字了,写字是一个精细动作,用哪只手对效率和质量是有影响的。另外,现代社会里各种物件和设备更多了,为右手设计的物件和设备自然也更多了。这时,“左撇子”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被“右手世界”包围,需要有意识地适应“右手世界”。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们对惯用手的意识增强,统计出来的“左撇子”占比自然也会“提高”。
但我认为,社会文化的保守性,以及对“左撇子”理解、定义的准确性,可能还不足以解释中国/东亚社会“左撇子”数量较少的原因。
我的看法是,中国及汉字文化圈对“左撇子”特别地不友好。
甚至有没有可能左撇子真的被自然“淘汰”了?
10.对“左撇子”特别“不友好”的文明:古代中国
小时候,有老师建议我改右手写字。给出的理由也是有道理,并且是我学习中的痛点:
但如果我被投放到中国古代社会,估计就完蛋了:自有科举以来,大多数人要改变命运,只能通过考试。
作为考场上的书生,我首先得保证书写的工整美观,所以我极大概率需要用右手写字。
如此,如何匹配自己的思维,达到一定的书写速度,且还能达到书法的工整、美观呢?
作为“左撇子”,假设我是个幸运儿(即成为右侧高认知能力的“异常值”)——而非认知和心理有缺陷者,我估计自己仍然会输在起跑线上:我成功通过科举体系跑出来的概率很低。
可能我得另谋出路了:从事体力劳动?不是每个人都有健壮的体魄。做生意?(语言、数字、逻辑偏偏又不是“左撇子”的强项)。艺术?也许吧。可能可以做个工匠,国画要用毛笔,“左撇子”恐怕画不来。
或者从军?骑与射。“左撇子”有些优势。但在战时年代,估计死亡率会很高。
所以,中国古代对“左撇子”来说几乎肯定不会是一个太友好的社会。
“左撇子”在整个人口里就是一种少数,一种异类,一种异常值(outlier),“左撇子”内部的标准差又如此之大。
——“左撇子”群体里天生认知能力较弱的人,可能直接在中国的“适者生存”和“自然选择”里被淘汰了;
——“左撇子”里天生认知能力较强的人,因为输在起跑线上,很难通过传统中国的文化教育体系。
中华文明强大的文化教育体系好比一个“大筛子”,“左撇子”要通过这个筛子,要挑战无数的艰难险阻。
所以我觉得中国社会里“左撇子”少是很正常的——他们可能真的被淘汰了。
从小到大,我都会观察身边有没有左撇子。
——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左手写字的人,除了我的家族成员;
——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观察到一个有明显的左手倾向的人;
——我也有喜欢参加的体育运动,譬如乒乓球。我从小到大,在非专业运动员之外,我只见过一个、一次“左撇子”。但我认识一个国家队的朋友,她是左撇子。
我和其他人交流,他们遇到过“左撇子”或惯用左手者(非左手写字),但感觉怎么也到不了人口10%的比率。
我猜是,通过中国文化历史“大筛子”的“左撇子”们并不多。“左撇子”在中国人口的比例,可能不是系统低估的问题,而是系统高估的问题——以为中国“左撇子”占比和西方类似,纯只因为文化因素被低估。
在周边的汉字圈国家,离中国文化越近,“左撇子”可能越难生存。
相比之下,在西方社会则比较容易:
——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的笔划和书写,对左右手没有那么敏感,惯用手的效果接近中性;
——没有强大的“大筛子”——科举体系;
——一直有暴力和尚武文化,配合世袭传承。因此习武就能生存。
所以,作为“左撇子”,如果要在古代世界投胎的话,到中国/汉字文化圈以外的社会,我的生存发展机会可能会更好。
当然了,中国古代世界既有消灭“左撇子”的“大筛子”,也有输入“左撇子”的“机遇”,就是北方游牧民族的进袭与融合。
我猜想,那些游牧民族里的骑兵,有可能有超比例的“左撇子”——因为在冷兵器时代,他们在战场上可能有优势。
回到我自身,我的奶奶是满族人;我的父母家族往上基本都在华北/东北。所以我可能有这样的一些基因“传承”。
以上,我已经提出了不少大胆的假设,是可以通过科学研究来证实(或证伪)的,看相关结论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统计需假定对“左撇子”定义清楚,“左撇子”为惯用手而非写字手)
——中国人口里,“左撇子”的比率低于其他国家,例如将欧洲作为参照;
——在多民族的移民国家,例如美国,华裔“左撇子”的占比低于其他族裔;
——在中国,北方“左撇子”的比例总体高于南方;
——少数民族(特别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左撇子”比例高于其他民族。
——……等等。
11.更加“左脑思维”的中国和更加“右脑思维”的西方及大国博弈
大胆猜测。我们还可以做一些更加宏大的叙事。
西方人好说中国人理性、务实、谨慎,善于计划、规划,数学也比较好。这不就是“左脑思维”么?而中国人似乎很难和感性、直觉、冲动、冒险乃至创造性等品质联系起来。
所以,相对来说,中国似乎更贴近“左脑思维”。这是两千年“大筛子”对国民性的铸造结果。北方游牧民族虽然为我们注入了多样性,使得我们保持丰富和变化,但不足以改变我们的国民性格。
再这么看,西方社会似乎就更贴近“右脑思维”了——开拓、冒险,直觉导向、带有随机性和短期主义,这些都是“右脑思维”。
艺术创作也是一个重要领域。西方世界知名的“左撇子”,大多是从事艺术创作的,科学家并不多。有人说爱因斯坦是“左撇子”——错。一切视频证据显示,爱因斯坦惯用右手。
“左撇子”最集中的领域,除了体育,还是艺术创作和表演。
之所以西方有更多的“右脑思维”,是因为“左撇子”在西方更能适应。不要小看“左撇子”的贡献:他们能够为西方生成和输出文化“软力量”。
相比之下,由于有文化教育“大筛子”的存在,中国社会就变得比较同质了。“左撇子”这样的“异常值”不易生存。
也许,我们应该让我们的文化与机制更加地灵活和包容,让更多的“左撇子”能够生存下来。
中国和美国处在竞争的世纪。如果用大历史维度去“化简”,可能发现竞争取决于少数人群。
一是华人和阿什肯纳吉犹太人之间的竞争(高智人群)
二是“左撇子”之间的竞争(文化创作与软力量)
三是psychopath和常人的竞争。
(我一直认为西方人里psychopath占比特别多——不是一个统计问题,就是绝对占比问题。Psychopath可能也是一种“勇士基因”,在一个崇尚斗争的社会里能够生存下来。中美大国博弈,最终有可能是psychopath和常人的博弈)
12.对儿童教育的启示
对孩子的教育,有时可以简化为:就是不断激活孩子的大脑,让孩子的脑神经不断养成。
因此,使劲开发孩子两侧大脑的潜力,加强左右脑的链接,应该不会让孩子变得更笨。
两个情形:
#1孩子是先天惯用左手者:可以让孩子坚持使用左手写字画画,不用“矫正”。要看到,写字画画和思维链接,如果坚持下来,说不定有奇效。其他的,顺其发展就可以了,孩子生活在“右手世界”里,每天都要被迫适应无数的右手场景,左脑被开发是注定的;
#2孩子是先天惯用右手者:对“右撇子”的父母,我想说,“左撇子”的孩子因为生活在“右手世界”里,每天都在锻炼左脑。如果没有特别设计的话,“右撇子”的孩子则不一定总能锻炼右脑,毕竟孩子需要用左手的场景很少:强迫孩子在右手场景里使用左手(例如用左手开瓶盖)是不现实的,甚至是“反人类”的。那么如何用左手呢?放在过去,家长可能会让孩子学钢琴。我个人的看法,学钢琴是19世纪欧洲中产家庭的做法(特别是犹太人家庭),很不适合现代社会。现在的青少年学习必须高度预测及适应未来社会,否则孩子所学技能可能会在十年、二十年后被AI彻底替代并淘汰。通过学钢琴锻炼右脑,需时太多,成本可能远远大于收益,窃以为不值当。
我的建议如下:
——如果是为了双手协调练预期的话,可以设想其他用时更少的乐器,例如架子鼓;
——其实,应该让孩子投身到需要两侧身体机能协调的作业,例如游泳、舞蹈;
——较早开始接触电脑键盘也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很多家长会担心对孩子视力的影响)
——锻炼左手只是工具,真实目的还是开发右脑。音乐、艺术这些都可以培养感性、直觉、感知、感悟,而且可以成为陪伴孩子一生的宝贵财富。因此,与其练钢琴,不如直接上艺术欣赏课,或和孩子一起接触音乐。艺术创作方面,哪怕是用右手绘画,也能开发右脑。其他的,带孩子去爬山,徒步,增加对大自然的体验、感悟,经历一些未知和变数,也可以开发右脑。要看到,这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开发孩子右脑,而不是锻炼孩子的左手。左手只是一个方法、一个途径,一个抓手,最终我们希望指向的还是大脑。所以,应该“两点直线”,直奔主题,针对人类右半脑的侧化功能入手。
以上是关于左撇子的系列文章。如果读者觉得有趣,还请点赞。
(全文结束)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