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四年级回头看:从低年级做起,这件事真能防落后
之前和大家分享过小D数学暂时落后,老师给了一些建议(戳这里看→旧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学习策略就是:一定要带孩子整理错题本。
我特别认同,在我家,错题本不只是给小D的,也是给我自己的。
除了总结复盘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对我们来说,也是维持孩子心理优势,帮咱们自己缓解焦虑的定海神针。
你们看,这样翻一翻,是不是也挺赋能的呢?
错题本虽然好用,但大部分人不知道要怎么整理怎么做,留言区里也时常有人问起。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怎样用错题本,才能高效又省妈,关键还能让娃学会(正好可以利用国庆长假期时间)。
先说说,什么时候可以开始用错题本。
我的建议是,幼小衔接阶段,甚至更早,启蒙阶段就可以带着这样的意识,做起来。听到这,肯定有很多妈妈会疑惑,学龄前娃本身学的也不多,有啥可记的呢?
记录学龄前娃做错的题,确实没有必要。那记什么呢?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重点,下面来分别和大家说一说:
启蒙(幼小衔接)阶段--孩子不做,父母心里要装着“错题本”。
大家应该都有感受,娃小的时候,我们看娃都是有亲妈滤镜的,他们一旦表现出某方面的优势,我们就会放大,观察了身边很多朋友做启蒙,也都是这样,孩子做得好的,我们陪玩也起劲,“这孩子有天赋啊!得好好把握!”
但相反的,娃短板的地方,就算有所觉察,亲妈也很可能“选择性忽略”。
结果到了小学,突然发现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了,就开始焦虑了。
所以,启蒙阶段,父母心里一定要装一个“错题本”,目的就是让我们学会观察孩子,对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也能避免启蒙反复在一个地方做功,而忽略了孩子不擅长的地方。
小学低年级阶段--父母带着做,重点培养习惯
要让一个刚上小学的娃,一上来就整理错题,分析错误原因,是很有难度的,所以头一两年一定是家长带着做起来的。
这个阶段的娃,学习上的小毛小病很多(也很正常),他们可能会因此受挫。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的重点不是紧盯错题(当然,典型的错题还是要记,但关键放平心态),而是通过这个方式让娃明白,任何练习、测试,其实就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
引导他们客观地去看待作业和考核,做错了考砸了不是我不行,而是检验出来咱们这块知识还不熟悉,在这个地方多花点时间练习,就能把知识装进脑袋里。
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孩子独立做,重在总结和分析
到了三四年级,就可以尝试放手让孩子独立整理了(如果孩子是这时候才开始使用错题本的,那还是建议先从上一个阶段开始),家长可以定期和他们一起复习错题本,并针对性练习。
这里错题本的重点是,观察孩子是否能够分析自己的错题思路、找到错因,联系相关的知识点、以及总结解题和改进的方法。
让孩子整理错题本这个过程,其实对他们自我管理能力和建立思维模式,提升学习能力是非常有好处的。
错题本虽然好用,但不是每逢错题都要往上搬,不然光抄都要抄到累死了,而且密密麻麻一本,我肯定是翻不动了,不仅自己看着烦,还给娃徒增压力,大家也千万别陷入这个误区。
在我看来,真正值得记的,只有这两类:
1、粗心马虎的错---单独一本,不用每错都记,只记典型
像看错小数点,看漏一两个字,忘写标点符号……这种“粗心”导致的错,看起来真的没啥好记的,口头提醒娃“下次要注意”不就行了么?
相信很多朋友都是这么做的,但结果呢,也常常就是,娃下次遇到,还是一模一样栽跟头。
粗心这类错,真的是需要单独记一本的,但不能只笼统地写个粗心,而是要找到“粗心”背后掩藏着的真实原因。给大家举个例子:
让选出错误的选项,娃却把对的选上了,让填序号的结果直接写了答案的。这种其实就是审题出错。
明明在草稿纸上算对了,往试卷上一抄,就写错写漏的,这是抄写出错。
拼音漏写声调,句末忘写标点符号,括号只写一边,数学应用题忘记写“答、解、单位”的,那就是书写疏漏。
除此之外,还有漏题跳题等等,这些粗心的错不必每次都记,但只要出现第一次,就要记个典型,写上原因,分好类。下次出现了,在同类型上计个数。这样也能知道自己常常在哪类问题上栽跟头。
同时,针对这类题,每次总结并优化解决方法、自检策略,整理在分类的前面。
2、没有掌握的错---分析错因,总结规律
娃不会的、经常出错的题,记录后,再多做一步——细分题型,整理到一起。
需要记录的,比如,数学中,某种题型总是特别容易出错,那么常常就是这个题背后的知识点,孩子还理解得不够透彻,应用得不够自如。
我们可以先引导娃梳理完整的解题过程,进行错因分析,这一步,就是帮助他们对自己这一类题的易错点更加清晰,下次遇到可以有个觉察。
然后,找到这题考察的核心知识点(或者孩子用错的知识点),回到课本,帮助娃重新理解,和加强巩固。
不需要专门记录的,比如,语文中,生字、拼音、词语常常写错的,直接在手机备忘录里,或者练习本上圈一下,错误频率高的,平时练字帖的时候,这几个字重点让娃练一练就行。
复习时间和分段复习节点
错题整理好之后是要定期复习的,但复习不是看一遍就好,而是重新做一遍,才能知道孩子到底掌握了没。
第一次、在记录后的周末做一遍。
建议第一次,可以在记录后的周末拿出来做,这样的好处是,这个时候娃对这道题的解题和答案已经模糊了(避免因为熟悉答案,而误以为这道题已经拿下了)。
但因为还有点印象,娃重做时,容易回忆起当时的分析和关键点,帮助孩子加深巩固。
第二次,本单元结束后
第二次复习在本单元结束后(大约2-3个星期),打印出来让孩子做一遍,如果还没有掌握,可以及时复习巩固。
第三次、一个月后再复习一遍
第三次则是,一个月后再复习一遍,对于已经复习了3遍,都正确的题,就可以移出错题本了。
但如果多次复习娃还是会做错,那一定要重视了,咱们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带娃重新分析这道题,巩固知识点。
当然也不一定非要按照这个时间严格执行,大家可以根据自家娃的情况做调整,比如以10道题为一个周期,或者一周复习一次。
简单说就是,间隔学习更有助于记忆,小模块多频次地进行,家长孩子都不容易急躁焦虑。到学期末的时候,再拿出来看一看,重点回顾复习本子上留下来的几道题。
记忆曲线的规律👉8成父母都不懂学习方法,却在埋怨孩子笨
还是做错了怎么办?
① 我真不会的,理解不深,运用不灵活的题
就回到书本,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加强对易错、易混知识的梳理。
当然,如果是数学,要达到举一反三、运用自如,肯定离不开一定题量的练习。大家可以适量结合刷题,帮娃拿下题型。
② 我马虎的,常常在这里丢分的内容
只记录,不重做,每次发现类似错误,引导孩子自己归类。
粗心的题,娃自己整理的时候,就很容易发现错因,平时记录的时候针对不同错因,总结几个检查策略,提醒孩子带着这个意识去做题,慢慢的这个方式就会长在孩子的肌肉记忆里了。
比如审题出错,引导孩子在读题的时候,遇到关键词都圈出来,做重点标记。
比如漏题跳题的,遇到难题不会做,或者跳题做的时候,在空出来的题的题目序号处,打个大大的标记,检查的时候,重点检查做了标记的。等等
针对不同的“粗心”方式,总结相应的自检策略。下次考试前也可以专门拿出来看看,自我提醒。
③ 结合常错题型,日常针对练习
日常给孩子练习的时候,也可以针对性地布置练习,比如拿出错题本上的易错题型,变着花给孩子试试,帮娃吃透题型。(找同类题型,使用APP是个不错的方法,下面会提到)。
1、活页本+贴题的方式
2、错题本APP
大J叨叨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