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孩子妈妈回头看:明白了这些,能显著降低育儿焦虑
看点 还在育儿焦虑吗?这个问题,对于很多父母来说都是yes,学区房、升学考、兴趣班……各有各的焦虑点。可其实比起这些,掌握合理的育儿策略、抓住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些的重点,便能有效降低育儿焦虑,更能增加孩子面对未来的底气。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童书妈妈三川玲(ID: tongshuchubanmama)
受访人丨单梧 编辑丨小羊 编版丨May
大家的暑假过得怎么样?鸡飞狗跳还是母慈子孝?
今天的故事带大家跳出焦虑的暑假,从更长远的时间回头看,养育孩子,到底最重要的是什么。
大连妈妈单梧的儿子小锡今年大学一年级,秉着不鸡娃的初心,在人人喊卷的大环境下,他们走过弯路,也无心插柳推了孩子一把,如今回头来看,他们发现了什么?
孩子不是上藤校,也不是清华北大,但是却过得有滋有味,生动充实,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力,养育孩子20年,一心想给孩子好教育,单梧一家经历了什么?哪些真不用着急,哪些越早做越好?
以下是单梧的育儿故事。
儿子小锡出生后,我看了很多养育的书籍。有一本杂志上推荐了很多小孩教育的一些书籍,我就根据建议把所有的都买了回来。
当时看得最多的书,作者叫蒋佩蓉。她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后来是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儿童成长力培训专家,养了三个儿子,都考上了美国的名校。
当时看了她的《丰盈心态养孩子》《蒋佩蓉谈商务礼仪》等,印象最深的是她说的,家庭教育很重要。还看了《窗边的小豆豆》《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孙瑞雪的敏感期一系列书籍,受到很多启发。
我和孩子爸爸觉得国内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太局限和禁锢了,不想让孩子去上补习班,做题背课文。
当时想找一个不教知识的幼儿园,非常费劲。看了很多幼儿园都不行。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结果在家长的要求下也开始教知识了,我们就挺郁闷的。
小学一年级傻眼了,儿子啥也不会,尤其是英语。当时全班只有两三个孩子没学过英语。第一次英语考试儿子不及格,但卷子更奇葩。单词翻译“白色”,啥也没写,他说卷子是白色的,不用写。翻译“蓝色”,他直接写的汉语拼音。
老师请家长去,我们老紧张了,心想估计是让我们报班。幸运的是遇到一位与我们同频的老师,不但没要求报班,还安慰我们不要着急,不要批评孩子。他说小学三年级前要注重孩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不要只看孩子的成绩。
所以我们一直也没给孩子报课外班,当时想给他找个玩伴都特别难,没有孩子出来玩,都在补习班。
一直到四年级换了老师,要求比较高。就不得不去报了一个英语的补习班,没想到这个老师教的新概念很有意思,儿子就跟着学了音标,但是后来越来越难,我们觉得没必要,也不上了。
但这个老师有一句话我一直记着,方法不对,努力白费。孩子确实学到了一些英语学习的方法,不单纯背单词,做题,英语一直都还不错。
我后来给孩子选课外班,一直坚持宁缺毋滥,更看重孩子有兴趣和学习方法。
小升初的时候,我看了北京外国语大学曹文老师的英语启蒙书,觉得理念和方法很好。后来看到他们线下开班,我就请了假,寒假带孩子去北京上了半个月的自然拼读课,进步很大。
还听了很多名师的讲座,面对面交流,这些老师也在探索用孩子喜欢的方法教英语,对我和孩子启发很大。
孩子本身有基础,这些环境对他学习英语还是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后来他自己喜欢听英文歌曲看英文电影,即使没有提前学,后劲一直很足,英语一直不错。
回头看
我们不愿意让孩子提前学知识,但是那些该学的,一定要选择真正教给孩子方法的课程,而不是拼时间拼记忆力。好的方法能让孩子产生兴趣,这很重要,只有兴趣才能让孩子长期坚持。
我们给孩子报篮球课,也是这样的思路。找了一个黑人教练,理念跟国内的教练完全不一样,不单纯是训练,是一种玩乐,更是一种体育运动的认知和文化,孩子就一直很喜欢打篮球。
结果过了十级,
居然坚持多年成为爱好
我特别想说说孩子学钢琴的过程,一方面确实很多孩子都在练钢琴,另一方面,钢琴能成为儿子真正的爱好,没有痛恨,确实是无心插柳。
儿子6岁开始跟着我表妹学钢琴。
我听说有一些孩子从小学美术学音乐,到了一定年龄阶段了就特别恨美术和音乐,根本不练了。有一个同事的孩子考完10级之后回家把钢琴盖一盖,说再也不弹了。
我不想这样,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钢琴家,而是希望他有一个放松,缓解压力的渠道,能欣赏音乐本身的魅力。
我表妹是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毕业的,非常严格认真,说每天要练琴至少两个小时,我们是真做不到,不想强迫孩子。我一开始很较真,等他考到五级的时候,我们两个人之间的火药味就比较浓了。
孩子说,妈妈,我练琴没有好的回忆,我也挺崩溃。
纠结还要不要练,不想因为练琴影响亲子关系,就开始后退。不再盯着他练,每次把课程录下来,回来他自己对照练,练半小时可以,20分钟也行。没想到,他没了约束,反而一点点喜欢上了。
考十级的时候,我们都觉得他考不过,毕竟功夫没下到。很多孩子基本上都是考两次才过,没想到他考一次就过了,他甚至把自己的手法编排在里面,一气呵成,非常顺畅。简直是打我和表妹的脸。
钢琴没有带给他痛恨,真正成了他表达感情和放松的方式,一直到现在都在坚持。
后来他还自己研究,听古典音乐,甚至还尝试作曲,编排节目,因为钢琴,他对音乐的理解更深刻了。有时候他会反复琢磨自己喜欢的一段旋律,反复弹,能持续几个小时。我们会忍不住说,可以弹个完整的吗?他说你们不懂。
哈哈,在这个过程中他会去找作曲家的介绍,写曲子的故事,甚至是这个曲子在影视作品里的配乐等等,会为自己能够抓住某个切合点而兴奋不已。那种状态挺让我羡慕的。
回头看
学钢琴从最初的不太情愿到一直坚持弹到现在,确实有点无心插柳柳成荫。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家长要及时提供,但在适当的时候,家长要学会后退。
一开始让他考级是让他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上,后来的坚持完全是兴趣带来的自驱力。当然,每个孩子情况不一样,家长可以观察、判断孩子的情况,在什么时候后退,怎么退,让对事情本身的兴趣驱动孩子。
高中考上军校重点班,
没想到···
孩子初升高时,我们从学校知道了一个消息,大连有定向招收青少年的航空班。
当时考虑到孩子的身体条件比较好,去部队里锻炼成长,也是一件好事。他的身体条件和当时的成绩,都是符合的,顺利通过了几次笔试、面试、体检等层层选拔,最终他初升高成绩排名也很靠前,顺利去了这个定向招生的重点班。
但完全没想到,这个选择却给他带来了重大的打击。
学校是全封闭军事化管理,加上突如其来的疫情,下学期开始网课,加上孩子们处于青春期,全国各地的孩子生活习惯差别很大,孩子很不适应,心理上有很大变化。
我们跟老师、孩子沟通后,决定让孩子在高二转入普通班,但没想到跟预想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科目不一样,孩子落下很多,在重点班排名靠前,反而在普通班垫底,老师不理解,跟同学之间也有差异,无法融入集体,孩子比较迷茫,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身体开始出现状况,颈椎不适、皮肤过敏,甚至失眠、焦虑。
在这段特别痛苦煎熬的时间,孩子的兴趣爱好对他帮助很大。
他喜欢摄影,小时候出去旅游,就挂着个小相机,走到哪拍到哪,还加入了校摄影社团,甚至有位老师特意找他拍照,将照片放在学校公众号里的教师介绍。
他还经常弹琴,弹流行音乐、古典音乐、爵士乐;
晚上到楼下打篮球,他喜欢斯蒂芬·库里,会找一些小视频,反复研究练习动作,我就充当他的“陪练”;
看评分高的外国电影,也看中外名著,这些都是他度过难关、缓解心情的重要方式。
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晚上开车回家,没找到喜欢的音乐,孩子突发奇想,他用手机播放一段音乐,让我们用心听,猜是什么音乐。
最开始静不下心来,根本听不出来,经过孩子的耐心和坚持,我终于感受到一种纵深的,一点点陷进去的感觉,他兴奋地说,对啦,这是“星际穿越”某一段的配乐,还听了“盗墓空间”“末代皇帝”等,度过了特别难忘的晚上时光。
回头看
这也算走了一段弯路。培养什么样的孩子真的不是家长单方面的意愿,而是你要顺应孩子自身的特点以及家庭的资源,是一种天时地利人和。
家长都是为了孩子好,但什么才是真的为孩子好?看到孩子这么不适应军校生活,我们要不要调整?我们也经过了纠结,但是真的为孩子好,还是要看到孩子的需求,孩子的情况。所以,最终我们还是放弃了重点班。
结果怎么样了
高考报考时,我们报了民航,但也因为阴差阳错,没通过。孩子自信心受到很大冲击,一度有点萎靡不振,临近高考,当时我们都很焦虑。后来又错过了艺考的机会。
几件不顺利的事情接连发生,我们很担心孩子的状况。
高考结束最终报志愿时全家人很纠结,那几天简直就是度日如年。虽然最后孩子被一所经过考量,比较适宜的高校录取,但整个过程一波三折,孩子有些受打击,暑假时,我看到一个学习机构发布的夏令营消息,鼓励他去参加。
活动结束后,孩子心态变了,找回了自信,入学后非常积极主动,开学就做志愿者,自己还加入了好几个社团:摄影部、主持人部、模联部、学习部等,网课报了音乐鉴赏、舞蹈鉴赏、艺术哲学,全是他感兴趣和擅长的方向。
他每天都非常充实,前不久还得了校主持人大赛冠军。天天有干不完的事,一打电话就说,妈妈我好累。但是,我们能听出来,他很享受其中。
我们挺欣慰的,感觉孩子慢慢走出来了,经过了初中高中之后,到了大学是一种完全的释放,能够自信的在大学里面去完成他自己想要做的事,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回头看
从高中以来,孩子还是经历了不少挫折,却一直坚持弹琴、看有质量的电影、拍照、运动这些从小养成的爱好,我觉得这些爱好帮助孩子有了一个很好的释放出口,让他很快就能从低谷里走出来。
这些兴趣爱好跟学习仿佛游走于他的两个平行世界,他在兴趣世界的全身心投入,让他得到了内心的平静,找到了专注和坚持,再投身学习,循环往复,乐此不疲。
家长都希望孩子好,但是往往身在其中,有时候看不清楚,出发点都是好的,最后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开学孩子就要上大二了,一路走来,我们经常反思,到底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无心插柳的,对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们发现,能让孩子幸福的不是成绩,而是下面这三点。
一. 至少培养一项真正的爱好,可以让孩子困境时放松压力释放情绪,很重要。
孩子兴趣广泛,跟我们从小就注意多给他提供各种体验有关。
打篮球、跆拳道、游泳、滑雪、画画、钢琴,他在高三压力很大的时候,晚上学习完就去打篮球解压。后来喜欢摄影,对色彩的感觉、构图,我觉得跟画画都有关系。
他还喜欢看电影,他对电影的解读远远超出我的认知和想象,对配乐、拍摄手法、剪辑等非常有研究,有时他会让我们静心聆听纯电影音乐,感受不一样的观影效果。
现在孩子疏解情绪的途径太少了,一定要从小时候就培养孩子广泛的爱好,尤其是运动音乐阅读方面。
孩子能寻找到一个自己的爱好,等于在漫长的人生里拥有了“秘密武器”,值得我们家长花费时间经历去关注。
二. 和谐积极的亲子关系是最好的养育方法。
高中刚好青春期又面临着学业的巨大变化,对孩子的挑战很大。我们的经验是这期间要跟家人在一起,家人能对孩子的情绪缓解有很重要的作用。让孩子感到,家人跟他一起面对。
比购买学区房、想办法让孩子接受课外培训班更要紧的事情,是好好经营自己的家庭关系,亲密积极的家庭关系是最好的养育之道。
孩子经常跟我们聊天,从小回来就会跟我们讲学校都发生什么事,老师都说了什么,同学之间怎么样。我们不会刻意问他今天作业写完了吗,学习成绩怎么样。很多时候,这些信息也能通过班级群了解,孩子一天在学校近12个小时,好不容易回家了,还是要理解一下孩子,尽量聊些别的。
像现在孩子回家,我们会聊聊他参加的社团活动,乐队怎么样。
我们之间有一个情绪屋,就是生气的时候能让自己平复下来的一个地方。我们约定好,如果发生了冲突,我们就会拥抱一下对方,然后到情绪屋冷静。有一次我们俩发生冲突后,居然是孩子主动过来抱抱我。
三. 借鉴参考其他家庭的养育思路。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每个家庭可以灵活一点,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根据孩子的不同阶段情况调整跟孩子相处的方法。
我们有一个经验是多跟其他家庭聊天,借鉴参考。
孩子初高中的时候,我就注意跟其他家长之间的沟通,结识了很多家长,经常一起讨论,自己也注意观察,比如别人的孩子这一点很优秀,是怎么培养的?这个孩子这么发展有点问题,要是我,我会怎么调整?然后看看自己家能创造什么样的环境,孩子的特点是什么, 再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去培养。
单梧对孩子的培养非常用心,但是又很有方法,比如会选择真正对孩子好的课程,能看到什么是真正对孩子好的。不把成绩作为判断孩子的唯一标准,实际上,是对养育的要求更高,希望孩子能拥有一生幸福的法门,而不是一时成绩的好坏。
这样的要求,也会带给孩子更长远的受益。
成绩不是最重要的,和谐的亲子关系,一直保有的好奇心,真正的兴趣爱好、良好品格,才是人生幸福的决胜因素,哪怕人生路上遇到各种问题,总是能找到自己的方向,总有人生乐趣。
童书妈妈三川玲,教育出版人、童书评论人、TEDkids智库专家、中国营地联盟理事,亲自下场看了5000+孩子作文的阅读写作教育者,致力于用顺应天性的阅读法与写作法让更多人爱上阅读,享受写作。著有《通往幸福的教育》,《孩子天生爱写作》(即将出版)。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