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面对育儿焦虑,最好的父母教育是什么?

面对育儿焦虑,最好的父母教育是什么?

教育培训


你三岁以前在干嘛?玩泥巴、看动画、还是跟隔壁小孩过家家?斗转星移20年,如今的社会,新生命刚落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就打响了。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焦虑,已经往下延伸到了摇篮阶段。
 
这也预示着,“无忧无虑”这一原本专属童年的词语,从孩子来到世上那刻起,就离他们越来越远了。
 

早教的功能不在于“输赢”


关于育儿,父母最信赖的一句话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且不说中小学生的补习班、培训班,现在大家也越来越重视胎教和早教。但是,有时候太过急功近利,比如说早教方式方法不当,反而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现在有很多影视剧都在反映“虎爸虎妈”现象,逼着自己的孩子拼命在起跑线上竞争的故事, 中国有一部电视剧叫《虎妈猫爸》,印度也有这样的电影叫《起跑线》。
 
图/《起跑线》

这些父母的基本思维怎么都逃不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的基本思维方式就是一个有问题的「假言三段论」,再进行一次「滑坡论证」。
 
“三段论”作为一种基础性的推理形式,最典型的例子如下:
 
钥匙在小包里;小包在大包里;所以钥匙在大包里。
 
“假言三段论”就是带有假设条件的“三段论”表达,可以理解为“如果……那么……”
 
而滑坡论证的意思是:在一个论证里面,没有检查推理当中每一个环节是否真正起到了信息传递作用,就武断地得出结论。
 
通俗地讲——“见风就是雨”,看到一点点的倾向,就大惊小怪,认为以后所有的这些倾向都会跟着它走。
 
我们再来看家长们的思维方式——如果孩子输在了幼儿园的环节上,那么下个小学环节他/她就会输;如果输在了小学,那么下个环节——中学就会输;如果输在了中学,那么下个环节——大学就会输;如果大学环节输了,那么孩子就会输掉整个人生。
 
得出结论:“如果孩子在幼儿园环节输了,他/她就会输掉整个人生。”
 
这个结论非常恐怖,所以大家要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拼,甚至更早。
 

早教往往跟“认字”、“提早学习知识”挂上钩。
 
美国科学院院士福克斯发现,0到2岁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之一。早期在托儿机构成长的儿童,由于互动交流的机会少,脑的体积比受到正常照顾的儿童明显来得小。
 
2岁以前得到改善的,脑发育可以恢复;2岁以后再改善,脑的发育恢复就很难。因此,所谓“中国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指的是必须重视早期教育。
 
具体到个体家庭的教育,家长须在这个关键期言传身教,完成对孩子的教养,这才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真正含义,“(它)绝不是指让孩子早些认字、背诗、读英语,更不是把小学的课程提前教给幼儿,这绝对是个误区”。

“‘起跑线理论’将教育的功能简化为‘输赢’之争,这恰恰是当下社会崇拜竞争和成功学的一种病征。
 
如果成年人之间的严酷竞争无限度地转移到初等教育、学前教育,甚至胎教阶段,那么整个社会就可能变成一个弱肉强食的丛林...
 

被催熟的一代,损失惨重


有句很火的话“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父母一时头脑发热犯的错,最终还是需要年幼的孩子来偿还。
 
苦什么不能苦孩子,输什么不能输教育。为人父母,总是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但我们所认为的“最好的”对孩子来说就是好的吗?
 
曾看到电视上有孩子这样呼吁:“大人们都说不想我们输在起跑线上,但是补习班反而会让我们还没跑就累倒了。”
 
怎么能不累呢?这场现代中国的长跑里,孩子还没学会走,就必须开始跑了。
 

1967年,美国著名幼儿教育家David Weikart曾做过一个长达20年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过早抢跑不仅不能让孩子学术领先,甚至还会给他们的情绪、社交等能力带来持续一生的严重“后遗症”。
 
之前,“神童曦曦”的视频在网上得到了广泛传播。面对一众成年人提出的问题,曦曦仿佛通透尘世的“世外圣贤”,成熟老练,随口便是至理名言。
 
然而,对于:“遇到了挫折,该怎么办呢?”的提问,向来从容的曦曦一下子懵了。
 
后来经过考证得出,曦曦所拥有的“智慧”和“阅历”,并非源于自身,他只是熟练背诵了下来而已。
 
在本该天真烂漫对世界发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年纪,但曦曦却彷佛一台“智能机器人”,机械地回答不知是何意的各种问题,不免让人唏嘘。
 
在他们没有自主选择权时,被强制带领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最后的苦果,只能他们自己吞下。
 
无怪乎现在的社会,到处都是步履匆忙、神色慌张的年轻人。
 
大家气急败坏的鞭挞自己要成功、成名、成才,而这样的价值观,很多都是从小由父母、学校和社会灌输给我们的。
 
卢梭1762年在《爱弥儿:论教育》中写就的这段话,在今天看来也相当贴切: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批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不可否认,这是被“催熟”的一代。

最好的早教是什么?


说这么多,并非劝大家通通放弃早教。
 
需要明确的是,早期教育不等于超前教育。
 
它的真正意义,是在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为他们营造合适的成长环境,并且创造更多与自然和人互动的机会。
 

曾经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父母很多时候都是在花钱购买亲子分离。
 
他们把陪伴和教育孩子的重任寄托在早教班身上,久而久之,自己倒成了甩手掌柜。 实际上,亲子互动才是早教的基石,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占据不可撼动的地位。 算术、绘画、围棋……晚两年学也没啥大不了,但那些年缺失的陪伴,就像没法倒带的纪录片,再好的老师也补不回来。
 
教育心理学博士邓欣媚写过,“亲密关系和安全感的建立,能够使儿童形成自信和真正的独立,为日后进入陌生的学习环境打好情感的基础。”  
 
说一千道一万,父母全情投入,用爱浇筑的陪伴,才是千金难买的早教课。
 

面对育儿焦虑,我们远比想象中自由

 
当然,早教只是育儿焦虑中的一部分。这些年来国内中小学课业之苦,人所共知。
 
虽然每年都喊着说要“减负”,但结果是越减越负。这里面的原因固然很多,从家长那种提前卡位的“教育军备竞赛”心态,到社会价值取向的单一化导致的职业歧视,但不可忽视的一点则是教育领域各种KPI的细密化管理,使得师生和家长都在这个不如人意的体制内叫苦不迭又动弹不得。

在如今这个成功学盛行的时代,哪怕最与世无争的家长,在涉及孩子的教育问题时,总是不能免俗。有家长说,关于这个问题,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如果成年的人的世界没有那么艰辛,他们也不愿意让小孩那么辛苦。如果他们没有经历过落后于人被拒绝的伤痛,他们也不稀罕让小孩跑在前面。
 
这就像是让孩子提前过上了社畜的生活:困在“996”式的高强度劳作中,经常挨骂,甚至没有薪水,还很难“跳槽”,好像除了硬着头皮走下去,别无他法。
 

但事实上,在让孩子如何成长的问题上,每一位父母都有选择权。
 
《奇葩说》里有一期的辩题是:如果能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要定制吗?
 
辩手陈铭在节目中说的一段话值得所有父母深思:“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事情,就是给他一方花园,给他养料和空间。你自由开放,你枝繁叶茂,你一枝独秀,你孤芳自赏,我都为你鼓掌。”而这,也正是许多新时代堵父母所秉持的教育理念: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家长能做的,就是帮助他找到最适合的那条路。
 
倘若有朝一日做了父母,你又会怎么选呢?

 

作者:楼下王阿姨

编辑:留木


点个在看,分享给父母们和即将成为父母的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灵魂的哀伤吟游·米莱斯篇之三》也说秦刚面对AI突飞猛进,不要焦虑,先用起来!人民日报:父母教育孩子的8大关键,身教大于言传,建议收藏胜利大会师 – 除了玩就是吃呗之米其林们 (上)内卷尽头是什么?考了5年,跨专业上岸清华法学院的医学生,给了最好的答案!​超爱买玩具!父母教3岁童理财,成德州最小生意人面对人工智能的焦虑,CEO必须迎难而上胡大一教授:焦虑导致的血压波动应抗焦虑,而不是服短效降压药标记生活的三十本书粉笔CEO张小龙怒斥安信基金经理:不惯着她了,帮她父母教她做人世上最好的父母:发自己的光,顺便照亮孩子大二孩子妈妈回头看:明白了这些,能显著降低育儿焦虑拒绝开学季焦虑,解锁顶级教育新机遇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爸爸爱妈妈好的教育是什么样子? | 俞敏洪让快乐消失,让烦恼加倍?该如何面对总是“扫兴”的父母面对从不好好说话的父母,我选择闭麦家有不扫兴的父母,是什么体验?有一对不扫兴的父母是什么体验放弃改造队友吧!面对育儿分歧,我只做2件事娱乐圈知名恩爱夫妻被“骗”千万巨款后,却被网友“夸赞”:他们是最好的父母…1件做了就一定有收获的事,缓解了我大半的育儿焦虑有远见的父母,从不对孩子说这几句话,而糊涂的父母却逢人就说《魅羽活佛》第342章 与船同沉的船长中国女跨洋赴美奔现男网友:离奇失踪!女儿焦急:男网友有前科!父母教3岁男童理财成德州“最小生意人”TED演讲|你到底是正常焦虑,还是焦虑症?这真的很重要!!好的教育是什么?——八位诺奖得主的成长经验与教育思考家里有“不扫兴”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体验?焦虑的父母忙着内耗,智慧的父母盯着孩子这件事父母教育孩子最大的难题?元春省亲最温情的部分?30天左右的时间,从育儿焦虑到轻松自在地育儿,她做对了什么?十年最好的样子是什么?小彭在这里找到了答案47岁中国女子赴美见男网友失踪,女儿焦急发文寻母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