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40年!维州老太寻找丈夫的中文姓氏!竟在维州还有大发现社会2022-08-21 01:08太不容易了为了找到丈夫的中国姓氏,维州一位白人老太太Heather Ahpee花了40多年的时间。在她打算放弃的时候,一个偶然的契机,她终于找到了!虽然丈夫当时已经去世,但她终于为他找到了根。四十年的寻根之旅Heather Ahpee的丈夫Robert的曾祖父是一名在淘金热期间来到维州的中国人。“我丈夫姓Ahpee。”她说。“但就像澳洲的许多中文名字一样,这并不是一个准确的中文名。”“这甚至不是Robert的曾祖父的姓氏,只是他的名字,意思是‘和平’。”图为Ahpee夫妇于是,在70年代后期,他们的孩子还小的时候,夫妇俩决定寻根,找到Robert的中国姓。但不幸的是,Robert的父亲当时已经去世了。夫妇俩联系了其他亲属,但都一无所获。“我们去找了Robert的阿姨......但她们不愿意告诉我们任何事。”Ahpee说。“我认为,他们应该是在年幼的时候遭受了很多创伤,[和]歧视,所以不愿意承认自己有中国血统。”图右为Ahpee女士的公公由于没有任何线索,夫妇俩只能暂时放弃了寻根的行动。但这个念头始终埋在他们的心里。重新开始寻根1999年,一个偶然的契机,Ahpee女士发现了一个新线索,决定重新开始寻根。当时,Ahpee女士在维州新南部城市Ararat的“Gum San中国遗产中心”工作。该中心希望展出在维州淘金热期间来到这里的中国移民后裔的当地家庭。借着这个机会,Ahpee女士找到了丈夫的曾祖父在1875年的书面结婚记录。不过由于曾祖父不识字,所以只是简单地画了个十字代表自己的名字。尽管如此,但这条线索依然给Ahpee女士带来了希望,她决定继续找下去。图为Heather Ahpee后来的十年中,她找过很多资料,可惜都没有进展。直到2019年,转机出现了。那一年,Ballarat西北70公里处的小镇Avoca的“Avoca and District Landcare”土地护理小组正准备在小镇上一户人家捐赠的土地上修建一个高速公路休息站。在施工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块埋在地下的石板墓碑。图为发现墓碑的地方墓碑夹在两块木板之间,上面刻有中文铭文。巧的是,这个施工的地方恰好是Ahpee家族当年开设肉店的原址。虽然肉店已经不复存在,但墓碑保存完好。而墓碑上显示,墓主人名叫“江鄙”。旁边的铭文显示,他来自中国广东番禺。也就是说,Robert的祖先姓江,广东人。至此,持续了四十多年的寻根终于真相大白,Ahpee女士的丈夫Robert姓“江”。虽然Robert在1995年已经去世,没能亲眼见到这一切,但“他泉下有知,也会非常欣慰,”Ahpee女士说。寻根为何如此艰难?澳洲历史学家Sophie Couchman表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澳洲关于19世纪的华人记录经常都不完整,而且很多都是手写的,有些字母看起来模糊不清。二是:澳洲记录的那些华人姓名都是汉语音译过来的。而汉语有4个声调,英文没有,所以音译过来的名字不能完全表示汉语姓名。比如汉语中的“mā, má, mǎ, mà”,英语只有对应的“ma”。图为Sophie Couchman三是:中国有很多方言,同一个字在不同的方言中发音不一样,音译成中文之后也会不一样。比如,如果姓庄,变成英语可能是Chong,也可能是Cheong或Cheung。图为淘金热时期的华人四是:淘金热时期,很多来维州的中国人都来自广东。广东人经常称呼对方“阿X”,比如“阿谭”(Ah Tan),“阿林”(Ah Lim)之类的,表示亲切。而这样的名字被澳洲官方记录下来,慢慢地就会逐渐并入一个人的姓氏中。Ahpee这个姓氏很可能就是“Ah pee”(阿平)演变过来的。淡化血统当然,除了以上这些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早期的华人遭受了很多歧视,所以很多人会故意隐瞒自己的祖先或血统。Ahpee女士说,当年她的公婆结婚时,她婆婆的家人因为嫌弃婆婆嫁给了一个“中国人”,连婚礼都没有参加。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澳洲对于华人越来越接纳和包容,华人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也希望将来,澳洲的所有华人都能坦然、并自豪地面对自己的血统。来源:ABC News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