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拉什迪遇刺:震动与回响
▲ 作家拉什迪经常公开演讲,安保要求颇高,这次遇刺令人意外。(视觉中国/图)
全文共1899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我们都强烈反对这样一种暴力行径,但也要看到,西方世界对宗教和文学的关系的设想,有时候确实是简单化的。”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刘悠翔
当地时间2022年8月12日上午,75岁的知名作家萨尔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在美国纽约州西部城市肖托夸发表演讲时遇刺,被连捅10至15刀,肺部、颈部、手臂受伤,并可能失去一只眼睛。经过抢救,这位印度裔英美双籍作家已脱离生命危险,但康复仍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美国警方在24岁的嫌犯哈迪·马塔尔的住所附近搜查。警方指控马塔尔谋杀和袭击,但他在法庭上表示不认罪。(视觉中国/图)
24岁的嫌犯哈迪·马塔尔来自新泽西州,父母是黎巴嫩移民。警方指控马塔尔谋杀和袭击,但他在法庭上表示不认罪。如果被告罪名成立,将面临最高25年的监禁。
美国布兰代斯大学副教授和比较文学项目主任王璞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这次事件之前,拉什迪在美国社会就是相当重要的文化存在,是一个具有公众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从这次各届名人对他的声援表态也可见一斑。王璞感到惊讶的是,拉什迪这样一个经常到大学演讲、上电视的公众人物,出场费不菲,安保要求高,不料这次演讲竟然会出现如此大的纰漏。
拉什迪1947年生于印度孟买一个穆斯林家庭,祖父是一位乌尔都语诗人,父亲毕业于剑桥大学。14岁时,拉什迪被送到英国接受教育,毕业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1975年,他的第一部小说出版,1981年出版的第二部小说《午夜之子》获当年的布克奖,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
拉什迪被誉为“后殖民文学教父”,与奈保尔、石黑一雄并称为英国移民作家三杰,主要作品有《午夜之子》《羞耻》《撒旦诗篇》《摩尔人的最后叹息》《她脚下的土地》《小丑萨利玛》《佛罗伦萨的女巫》《哈龙和故事海》等。他是诺贝尔文学奖长期以来的热门候选人,不过在2021年10月NICER ODDS的诺奖作家综合赔率榜上,拉什迪已不被看好,与米兰·昆德拉分别排在赔率榜的倒数第四和第五位。
《午夜之子》在1999年入选美国兰登书屋评选的20世纪百部最佳英语小说,但拉什迪最著名也最富争议的小说,是出版于1988年的《撒旦诗篇》。1989年2月14日,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震怒于《撒旦诗篇》的“渎神”,发布法瓦特(圣令),悬赏数百万美元要求刺杀这位作家。此后,《撒旦诗篇》在印度、孟加拉国、埃及、苏丹等多个国家被禁。拉什迪曾长期受英国警方保护,生活在死亡阴影中。多位参与这部作品翻译、出版的人员也受到牵连,包括1991年被刺杀的日语译者五十岚仁、1993年遭枪击重伤的挪威出版商尼加德。最骇人听闻的是1993年7月针对土耳其语译者内辛下榻酒店的纵火,内辛虽逃走躲过一劫,但这场纵火造成了37人死亡。
拉什迪说:“围绕《撒旦诗篇》的所有争论和冲突,早已出现在小说里。我的小说是关于它自身命运的预言。”遇刺事件震惊了国际舆论,多国政要通过社交媒体对拉什迪表示支持。英国首相约翰逊说:“对萨尔曼·拉什迪爵士在行使我们永远不应停止捍卫的权利时被刺伤感到震惊。”法国总统马克龙说:“在过去的33年里,萨尔曼·拉什迪一直象征着自由和反对蒙昧主义的斗争。仇恨和野蛮刚刚袭击了他,如此懦弱。”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通过发言人表示“无论如何暴力都不是对文字的恰当回应”。麦克尤恩、石黑一雄、J.K.罗琳等作家也纷纷对拉什迪表示支持和关心。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青年学者王立秋曾节译拉什迪的新作《黄金家族》,王立秋还翻译了美国学者萨拉·瓦希德写于2013年的文章《萨尔曼·拉什迪、爱德华·萨义德和道德勇气》,文章批评拉什迪“无视了自己的非虚构写作中,西方人和穆斯林之间复杂的历史与政治遭遇”,“拉什迪的政治学在过去二十年里也发生了变化。今天,他的声音与异见大相径庭。如今,在他那里你能看到的只是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理想和对伊斯兰的看法……在西方受众面前,他反复地被当作第三世界境况的象征性代表来召唤”。王立秋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拉什迪的遭遇对他很不公平,但也要反思那些极端者背后的环境和结构原因,这个群体弱到没法对‘羞辱’他们的人进行经济抵制,整个环境也常年没有什么为他们说话的声音。”
“从观察广义的公众文化的角度,拉什迪这次非常不幸的遭遇和这样一个恶性犯罪事件,可能跟他的作品没有太大关系,而是以激烈的方式反映了美国正处在一系列矛盾持续暴露的阶段。包括‘黑命贵’运动(Black Lives Matter)揭示的种族问题,以及最近美国最高法院的堕胎法案问题,说明种族和性别问题远远没有结束。”王璞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我们都强烈反对这样一种暴力行径,但也要看到,西方世界对宗教和文学的关系的设想,有时候确实是简单化的。如果停留在西方世界关于什么是文学自由、什么是言论和宗教自由的话语来作为标准、规范,然后思考文学与宗教的关系,可能也没法走太远,只能停留在一种表态和立场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