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泰国枪击案看新加坡青少年的精神健康状况
▲ 新加坡眼,点击卡片关注,加星标,以防失联
日前,2023年10月3日,泰国曼谷百丽宫发生了一起14岁青少年枪杀无辜者造成多人死伤的事故。当地人认为这只是一起孤立时间,不代表也不会整体上影响泰国的社会治安。次日,周边交通与商场一切恢复正常。然而,真的一切正常了吗?
伤亡者的家庭从此不再正常了,案犯的家庭也从此不再正常。街头巷尾人们还在下一条令人震惊的新闻到来之前继续以各种形式谈论这条新闻及其后继。它让新加坡人最先想到什么?新加坡枪支管理严格,这种群体伤害事件发生的几率因此少很多?家长是怎么教育孩子的?2021年7月19日正午前发生在立化中学的16岁少年用斧头砍死素不相识的13岁少年?也许还有许多。
事件都有它的独特性,每个悲剧惨案都会激发人们许多不同角度的思考。这个新闻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这样几个细节:14岁青少年、在商场公开向普通民众开枪、患有精神疾病且枪杀时有幻听。这让笔者立即想到了新加坡立化中学杀人案。
是精神疾病导致的枪杀吗?
这起事件刚刚发生,更多信息的挖掘和处理都在进行中,我们暂时只知道这名青少年患有精神疾病,曾接受医院的精神治疗,案发当天没有吃药。
立化中学的案件已经结了,所以有明确的说法,IMH(心理卫生学院)的医生证实案犯在杀人时患有中度忧郁症,事发两年前曾经企图自杀。
他们都患有精神疾病是明确的。
虽然不是每个精神疾病患者都会产生自杀或杀人的想法,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被广泛认可的。
具有国际领导地位的同行评审期刊《英国精神病杂志期刊(BJPsych)》由英国皇家精神科医生学院所有、剑桥大学出版社发行,该刊物的文章涵盖精神病的各个分支,尤其注重每个领域的临床研究。早在1974年就有刊文,对英格兰66名谋杀或过失杀人犯所做的检查表明其中41%被诊断为精神不正常。
2019年2月12日发表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最高水平的医学与行为研究机构)国家医学图书馆(NLM,是医学专业资料库中使用率最高的资料库)的关于美国人口精神不正常与犯罪的论文指出:任何一种精神疾病的存在都会使犯罪结果的风险增加4到5倍。
新加坡援人协会(Samaritans of Singapore, SOS)指出对于10-29岁的青少年和青年,自杀是首要死亡原因。2021年新加坡有378人死于自杀,其中男性占68.25%,每1起成功的自杀背后都有6起自杀未遂。
虽然我们不能如法医一样推断出两者间的必然因果关系,这些研究结果、统计数据也足以让我们警觉了。
新加坡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精神健康状况如何?
2021年11月18日卫生部发布了国民健康调查报告,该调查从2019年7月至2020年3月跟踪了18-74岁国民的健康与风险因素以及生活方式,结果显示精神健康状态差的比例比2017年上升0.9%,达到13.4%。其中18-29岁的年轻人精神健康差的比例最高,为21.5%,2017年的数据为16.5%,增加相当明显。卫生部在当时的发布会也表示疫情引起了更大压力与担忧,对人们的精神健康带来更大挑战。随后的数据证实了这点:2021年58.3%的居民打算寻求治疗师的帮助,2019年这个比例是47.8%。
2022年5月20日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助理教授John Wong作为与教育部、IMH(心理卫生学院)合作的首次青年精神健康问题普遍程度国家级研究的首席调研员,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提到该研究结果表明新加坡每3名青年中就有1名存在内化的精神健康症状、每6名中有1名存在外化的精神健康症状,其中14至16岁症状格外严重。这项研究从2019年4月开始启动,研究团队接触了16,000名学生获得了具有足够代表性的样本。
虽然精神健康状况差并不等于精神疾病,其中的相关性是必然的。
为什么会患上精神疾病?
不依赖任何专家意见、调研数据,看看我们周围,大约多半人都会给出共同的答案:成人生存压力大、孩子学习压力大、家庭和各种社会乱像带来的情感与心理伤害。科学还是整整齐齐地把各种原因分门别类: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然后又总有一句各种因素相互作用。总之,就是老百姓眼睛可见、耳朵可听、心灵可感的这一整个大社会的大环境作用下从家庭到个人的一团糟状况。情况有多糟糕混乱,个人内在承受力抵消不掉的,就表现出精神健康状态上的差。
不知不觉“内卷”这个词开始在这两年悄然流行,“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却仍然是金科玉律,尤其对于亚洲、对于华人。人们忘记了各有所长、各有所好,在某个看不见的指挥棒下千军万马拥挤独木桥。优秀的唯一标准就是成绩优秀、挣钱多多。根据新加坡眼2021年11月23日发布的文章,台湾的意向调查显示:因为新加坡人的“怕输”,付费补习高达62%,名列受调查的36个国家和地区之首,整体而言,亚洲国家和地区排在前列,远超欧洲国家和地区。福智霖未具时间的调查显示,新加坡中小学生的补习比率随着年纪升高而增加,从低小的45%到中学高年级的63%。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佐证国立大学对学生精神健康状况做出的调查结果。
此外,社会的变迁导致婚姻家庭的变故,单亲家庭、父母不和家庭、再婚家庭、甚至二次三次再婚家庭里的孩子在心理上默默承受的伤痛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今年7月26日统计局发布的结婚与离婚数据似乎让人略感欣慰,因为离婚人数比上年下降了9.8%,但是当我们观察一个更长的时间阶段时(下图是自1980年以来每十年及2022年的数据),离婚人数的趋势明显。而且,离婚比例中按照年龄段看,20-29岁的已婚人群中离婚比例最高达45-50 ‰,其次30-39岁达25‰上下,按照年龄增加比例递减。而越年青,孩子的年纪越小,家庭的动荡对孩子产生的影响越大越深远。幼年时期所受的心灵创伤对日后精神健康的影响是尽人皆知的,相信许多人都可以从自己周围的案例中随便列举一二,也是前述NLM论文中特别提到的一个研究结果。
数据来源:新加坡统计局
精神疾病对家庭和社会的伤害有多大?
精神疾病不仅是个人的痛苦,也给家庭带来莫大痛苦。笔者听闻的案例不胜枚举,也因为其中有送孩子进精神病医院的,转述的医院案例更是让人唏嘘,许多病患几乎是在不停地重复住院、出院。由于复发率极高,许多家庭或者父亲或者母亲长年专职陪伴,或照顾或看护。这两名患有精神疾病的青少年岂不都是在放逐公共场所导致了社会安全悲剧吗?
根据英国精神健康基金会的数据,未治疗的精神健康问题占全球疾病负担的13%。预计到2030年精神健康问题,尤其是忧郁症,将成为全球死亡与发病的首要原因。精神健康和行为问题是全球残疾的主要原因,导致超过4000万20-29岁的青年残疾。重度忧郁症被认为是全球第二大残疾原因,也是造成自杀和缺血性心脏负担的主要原因。
家长社会可以做什么?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这也是一个非一己之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新加坡政府在健康政策方面一向推行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在面对精神健康这一问题,我们也当承袭这一理念。
各种社会救助广泛存在着,而且力度也在加大,但是救助已经是危险的边缘。真正解决问题、治愈精神疾患、避免精神疾患苗头的出现,还是在于个人与家庭,在于心理建设。强壮的心理如同致密的栅栏,拦阻一切可能的对心理健康的偷盗发生。
创世之初,家庭就被建立,成为社会的最小单位,孩子们都在家庭中成长。因此有爱、温馨的家庭氛围就是首先的环境。家庭教育未必在于说教,养育也绝不仅限于吃饱穿暖。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正确看待社会现象,提高抗压能力。物质化的世界从各种渠道以各种方式给各个年纪的人们灌输恐惧、担忧,当我们心里有平安,就胜过了这一切。平安来自于伟大的、正确的信仰与价值;做为华人,我们也有祖先留下的宝贵精神文化遗产,教人豁达深刻。
事件背后暴露的是一连串的社会问题,我们共同生活着的这个社会。因此,它绝不是一起孤立事件,各种社会援助力量在增加,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也在增加并且恶化,这是我们每个地球人共同面对的残酷社会现实。10月10日在即,每年的这一天都是世界精神健康日。让我们都提高对精神健康问题的关注度,改善所有人的精神健康状况。
CY丨编辑
CY丨编审
蝼蚁丨作者
Pixabay丨图源
免责声明:
1.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属于看南洋和新加坡眼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新加坡眼”。
2.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转载”、“编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或编译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有价值资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阅读
视频直播
新加坡眼旗下视频号你关注了吗?
点击下面视频,查看更丰富的内容!
想第一时间了解新加坡的热点/突发新闻,可关注新加坡眼旗下“看南洋”微信公众号,同步下载新加坡眼APP,不失联。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