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发明山水诗 | 香樟木诗丛分享暨签售会
㊟《春夏秋冬又一春》剧照
风景,在中国或可称之为山水。
中国风景画在宋代就已发展成熟,这比欧洲早了近七个世纪,且因中国地理环境参差起伏,画家们也更专注于呈现山川大地,中国画也就被称为“山水画”。而中国诗歌发展源头古老,几千年的沉淀造就了“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诗画纵横宇宙。“山水诗”与“山水画”成了中国文化符号。
山水存于自然,而现代人与自然的隔阂随着时间的积累逐渐加深。山水渐渐淡出现代人的观念,不仅是山水自然风景的淡化,更是山水蕴含的“胸中宽快,意思悦适”的忘却。
中国古代诗人无论出于何种理由寄情山水,当代诗人也更有理由重新发明山水诗,不仅仅是为读者重新呈现中国山水的风景……
10 月 6 日(周五)下午,“香樟木诗丛”的四位诗人:陈东东、赵野、王君、梁小曼将做客单向空间·杭州乐堤港店,聊一聊当代诗人重新发明山水的理由,以及如何重新发明山水诗。
——香樟木诗丛分享暨签售会
饮品 + 留座 39 元
新书 + 留座 52-68 元
“第三代人”诗歌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1964年出生于四川兴文古宋,毕业于四川大学外文系。出版有诗集《逝者如斯》(作家出版社,2003)、德中双语诗集《归园》(Edition Thanhauser,2012)、《信赖祖先的思想和语言——赵野诗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剩山—赵野诗选》(南京大学出版社,2023)。曾荣获《作家》杂志诗歌奖、首届《诗收获》年度诗人奖等多项大奖。
生于1969年,曾用笔名楠铁。20世纪90年代起活跃诗坛,1992年入选《超越世纪——当代先锋诗人40家》,1994年出版第一部诗集《霞光的极端》(与韩欣合著,中国华侨出版社),2023年出版诗集《上面,中间,下面》(南京大学出版社)。30年间,行走于环喜马拉雅山麓、青藏高原、山野密林和城市之间。
诗人、艺术家,1974年生于深圳。出版有诗集暨摄影集《系统故障》;译著有智利诗人劳尔·朱利塔的长诗《大海》、加拿大诗人洛尔娜·克罗齐的《老虎的天使》、美国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长篇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等;摄影作品多次在国内展出,包括个展与群展,如《明雅集·诗人的艺术》等。
#相关图书
《过海:100 首诗》
出版年:2023-2
要再次倾听/石头网罗捕物的声音
陈东东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第三代诗人代表人物之一。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上海诗人,上海构成了诗人的生命底色,其诗歌是与时代紧密相关、在江南文化浸润下具有普遍意义的城市书写。
这本诗集精选了诗人自20世纪80年代初至近年创作的代表性诗作,较为完整地呈现了诗人在不同时期的诗歌艺术风格。诗人从自我的感受出发,从社会生活与自然世界中汲取灵感,诗意地捕捉着生活的瞬间与隐秘的内心,将他对时代转变的敏锐体悟转化为深刻的诗歌表达。
《剩山:赵野诗选》
出版年:2023-2
“诗就是一种语言的玄学”
本书收录中国当代知名诗人赵野1985—2022年间重要诗作,完整呈现诗人的写作路径和审美取向,呈现他“信赖祖先的思想和语言”的文化态度,以及“重塑传统和山河”的诗学抱负。
赵野的诗歌把历史和自然放在一起写,往往给读者奇异的美感。他一直致力于找回汉语的节奏和音韵,努力恢复汉语奇妙的语感。赵野的作品秉承“天下忧”与“万古愁”的汉语诗学文脉,将个人经验、文化情怀和历史意识融为一体,在当代汉语诗歌里开出了一种新气象。
《上面,中间,下面》
出版年:2023-2
描绘汉语诗歌里的“地狱、炼狱和天堂”
本书收入诗人王君2016至2021年的诗歌作品,分三辑。第一辑,诗人主要从信仰的角度,通过吟咏山川风物、描摹佛教故事、状写灵性动物、抒发个体情感等,以诗的形式探寻形而上的信仰之思;第二辑,诗人着眼于世间万物、人生百态,或表现生活的刹那状态,或追思友人;第三辑,诗人以无垠之思,表现生存与死亡的终极命题。从汉语的文字禅、古代山水变形,到西藏的祭祷文和当下在场,作者在整部诗集中,趋向于呈现出某种类似实相的东西;就心境而言,作者在语言里展开的,是诗人内心自我的三种空间:上、中、下。
《红的因式分解》
出版年:2023-2
㊟“香樟木诗丛”合照
——香樟木诗丛分享暨签售会
扫码报名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