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如何成长为特斯拉最大的威胁?
几年前,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BYD Co., 1211.HK, 简称﹕比亚迪股份)的创始人还担心公司可能无法生存下去。现在,比亚迪有望取代特斯拉(Tesla Inc., TSLA)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销售商。
比亚迪第三季度纯电动汽车销量为431,603辆,略低于特斯拉的435,059辆。今年全年该公司的电动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80万辆左右。这将与特斯拉持平,后者今年也设定了同样的电动汽车销售目标,高于2022年销售的131万辆。比亚迪的英文名称BYD是“打造你的梦想”(Build Your Dreams)的首字母缩写。
虽然比亚迪1995年成立之时只是一家电池制造商,但短短几年,其业界地位扶摇直上。该公司也销售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今年的汽车总销售目标为360万辆,按销量计可能跻身全球十大汽车制造商之列。比亚迪已经超越大众汽车(Volkswagen AG)成为中国最畅销的汽车品牌,并且正成长为出口大户。
这种飞跃证明两位高管的雄心壮志并非空中楼阁。现年57岁的创始人王传福出生在稻农家庭,在少年时代成了孤儿,后来成为一名专攻电池领域的工程师。
他的长期合作伙伴、53岁的李柯(Stella Li)曾帮助说服巴菲特(Warren Buffett)麾下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 BRKA),让后者相信一家不起眼的中国公司或可成长为国际汽车巨头。
王传福擅于压缩成本,这位在中国广为人知的企业家至今仍乘坐经济舱出行,自己拖行李箱。较为低调的李柯负责海外业务和销售,参与洽谈了多笔助推比亚迪声名鹊起的大交易。了解他们的人称他们是男主内、女主外,王传福专注于生产产品,李柯则专注于向商业伙伴推销比亚迪。
比亚迪的高管称,该公司内部众所皆知,王传福和李柯是夫妻;一位见过王传福和李柯的人士说,两人被介绍为夫妻。国际媒体此前尚未报道过两人的这层关系。
比亚迪发言人表示,比亚迪重视团队合作,注重的是技术开发和打造一个系统,而不是某些个人,但该发言人没有就王传福和李柯置评。
比亚迪的崛起与许多中国企业以及此前的日韩企业的经历如出一辙。比亚迪从模仿丰田汽车(Toyota)的产品起家,后来深谙成本控制之道,引得时任丰田汽车首席执行官丰田章男(Akio
Toyoda)专程拜访取经。另一方面,中国政府提供了大量补贴,并采购比亚迪汽车作为公务用车,同时为购车者提供支持,从而刺激了更广泛的电动汽车市场不断发展。
最近,比亚迪大力拓展欧洲和东南亚市场,通过出口具有成本竞争力的中国制造电动汽车逐步打开市场。
比亚迪的目标是明年将出口销量增加一倍左右,达到40万辆。在澳大利亚、瑞典、泰国和以色列等海外市场,比亚迪已然跻身畅销电动汽车品牌之列。
在上个月的慕尼黑车展上,来自竞争对手公司的高管们蜂拥而至,参观比亚迪的展位,与会者们提前几天就预订了试驾比亚迪汽车的名额。比亚迪的主要出口车型Atto 3在欧洲以“平价高档车”为卖点,售价约4万美元。
比亚迪将重心转向出口之际,美国和欧洲决策者正试图打造本土电动汽车产业,他们对来自比亚迪和其他来自中国的低成本竞争忧心忡忡。
欧洲汽车制造商越来越直言不讳地谈论比亚迪及其中国同行构成的潜在威胁。欧盟正在调查中国汽车制造商是否不公平地受益于政府补贴。
在北美,比亚迪已成为最大的电动巴士和电动卡车制造商之一;考虑到比亚迪电动乘用车有可能遭到监管机构和美国竞争对手抵制,比亚迪认为相比乘用车领域,巴士和卡车领域是一个更容易打入北美市场的切入点。
在中美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比亚迪高管表示,美国消费类汽车市场目前实际上是禁区。
不过,拓展海外市场对比亚迪来说至关重要。中国经济正在放缓,乘用车在中国的整体销量已从2017年的高位回落,同时国内竞争也在加剧。
王传福1966年出生于安徽省,父母双亡后由哥哥姐姐抚养长大。他考上了一所全国性公立大学,学习物理化学,后来在一家国家研究院研究电池。
他在1995年创立了比亚迪,生产手机和其他设备使用的小型电池,据比亚迪的人士称,比亚迪一开始是模仿日本领先企业三洋(Sanyo)和索尼(Sony)的产品。
王传福曾在采访中说,他一开始想出“BYD”这个字母组合时,并没有特定的含义。如今,该公司称“BYD”代表“Build Your Dreams”(成就梦想),但高管们称,王传福早年曾开玩笑说,“BYD”其实代表“Bring Your Dollar”(拿出你的美元)。
在深圳,王传福向一位富有的表兄借了大约30万美元后雇用了1,000多名工人,并把电池生产分解成数以百计的工序,据比亚迪的人称,没怎么受过训练的工人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就能完成这些工序。
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 的一项案例研究描述了比亚迪如何用两名员工从电池上取下一条胶带:一名员工剥开一角,另一名员工取下整条胶带。这样做是为了加快速度,以及避免使用昂贵的机器。
1996年,毕业于中国一所顶尖大学统计学系的李柯加入比亚迪。尽管当时李柯的英语仍不熟练,但王传福还是派她去欧洲和美国,寻找可能对中国电池感兴趣的手机公司;中国的电池比日本主要供应商的电池便宜。李柯那时明确表示,比亚迪将努力满足客户对价格和时间的要求。一位客户曾跟比亚迪的人开玩笑说,李柯学会的第一句英语一定是:我们能做到。
摩托罗拉前高管Micheal Austin表示,20世纪90年代末,李柯突然出现在他位于亚特兰大的办公室,要求与该公司的采购团队会面。Austin回忆说,他对比亚迪依靠工人而不是机器生产的方法大吃一惊,并担心可能出现质量问题。李柯向他解释了比亚迪如何确保无缺陷地实施整个流程,从而说服了后者。Austin说:“她气势逼人,非常有说服力,她成功了。”Austin后来成为比亚迪美国分公司的高管,一干就是十多年。
李柯分别在2000年和2002年将摩托罗拉和诺基亚(Nokia)招为客户,使比亚迪跻身全球五大可充电电池制造商之列。当时,手机销售开始爆炸式增长,比亚迪是成本最低的供应商之一。
2002年比亚迪在香港上市时,王传福用发行股票所得的部分资金收购了一家国有武器制造商濒临倒闭的汽车制造业务。王传福当时已经在生产电池,并看到了这些电池应用到汽车上的潜力。20世纪90年代末,丰田率先推出了普锐斯(Prius)油电混合动力车。
比亚迪的第一款汽车是2005年发布的名为F3的燃油轿车,这款车的外观与丰田卡罗拉(Corolla)几乎一模一样。在外行人看来,这两款车唯一的区别就是车标不同。中国媒体上当时曾有服务门店打的广告,可将比亚迪车标换成丰田车标。
王传福对自己的模仿策略从不讳言。他在接受采访时称,比亚迪从其他公司的成品中获得灵感,该公司专门挖掘汽车中哪些部分是专利,然后避开这些专利,模仿其他部分。
他在2021年接受一个中国新闻节目采访时说:“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然后才能站在他们的肩膀上。”
上述发言人说,比亚迪重视知识产权,尊重同行和市场规则,没有模仿索尼或三洋。
喝电解液
在汽车业务方面,王传福复制了他的电池制造模式,以降低成本。他没有大举投资以实现自动化,而是雇佣数以千计的工人处理简单的工序。他用短期合同聘用员工,并在几年内将他们替换掉,为的是避免涨工资。
比亚迪几乎将所有零部件都转为内部生产,从底盘到车灯,最终连半导体都是自产。从最初那些年开始,王传福就决心让比亚迪自己生产汽车最重要、最昂贵的部件,包括电池。
正因为如此,他能够以低至折合8,000美元的价格销售燃油车F3,这一售价大约只有当时一款丰田卡罗拉的一半。尽管一些汽车分析师指出F3存在质量问题,例如车窗无法正常升降,但到本世纪头十年末时,F3拿下了中国市场汽车销量榜的冠军。
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他的团队属于注意到这一点的少数美国人之列。2008年,时任巴菲特副手的David Sokol前往深圳考察比亚迪。
李柯向Sokol介绍了比亚迪动力电池的竞争力及其多元化的产品组合,其中包括比亚迪将于2008年晚些时候在中国推出的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原型车。
她还谈到了比亚迪向海外市场扩张的抱负,包括进军美国等市场。
王传福带领Sokol参观了比亚迪的工厂,并介绍了该公司的生产和测试流程,其中包括在某些情况下对电池进行穿刺试验,以检测电池的抗着火能力。
据一位了解这次会晤的人士说,在参观过程中,为了让Sokol对比亚迪电池的环保性留下深刻印象,王传福给自己倒了一杯电池液,喝了一小口。电池液的味道不怎么样,但这么做是要展示比亚迪的电池具有解决环境问题的潜力,而不会造成更多的环境问题。Sokol婉拒了品尝这种液体的提议。
同年9月,伯克希尔哈撒韦通过当时由Sokol管理的能源部门以2.3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比亚迪10%的股份。Sokol后来从伯克希尔哈撒韦离职了。
三个月后,比亚迪推出了全球首款量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抢在了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和丰田计划推出的同类汽车之前。
比亚迪表示,该公司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使用了自主设计的电池,这是多年来不断完善的手机电池技术的放大版。
到2009年底,比亚迪的股价上涨至原来的五倍多,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持股价值超过10亿美元。《福布斯》(Forbes)当时的排名显示,王传福成为那一年的中国首富。
比亚迪的第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只卖给了中国有限数量的政府机构和企业。次年,比亚迪开始生产其首款纯电动汽车。
当时中国政府鼓励国内车企更多地专注于电动汽车,政府向电动汽车购买者提供了补贴、税项减免,且免除繁琐的汽车注册登记手续。到了2015年前后,比亚迪推出的混合动力车售价已经比当时混合动力车领头羊丰田的同类车型便宜得多。
到2018年,比亚迪的成功吸引了时任丰田汽车首席执行官丰田章男来深圳拜访。在会晤之前,王传福告诉同事,他担心丰田章男会提出比亚迪早期车型与丰田车型有多相似的话题。不过,知情人士说,在那次会晤的大部分时间里,丰田章男都在询问王传福是如何实现如此低成本生产的。
到了20世纪头十年的末期,其他中国电动汽车初创公司也纷纷涌入市场。2019年,特斯拉开始交付其上海新工厂生产的汽车。由于不再需要支付进口关税,这些特斯拉汽车在中国的售价比之前的特斯拉车型要低得多。2020年上半年,在中国销售的电动汽车中,约有五分之一是特斯拉汽车,占比较上年同期的约6%大大提升。
比亚迪在定价上同特斯拉展开竞争,近年来,比亚迪生产的一系列汽车具备较高端车辆的一些奢华元素,但价格仍低于特斯拉。
不过,比亚迪在与成本较低的同行比拼续航里程方面曾遇到困难。比亚迪生产过一批续航里程较长的汽车,它们使用了一种新的更强大的电池,但早期出现了关于此类电池起火的报道,此后生产被叫停。
2019年,在新竞争对手涌现、经济增长放缓以及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购车补贴减少的情况下,比亚迪的汽车销量同比下降21%。那一年,比亚迪的利润下滑近半。
王传福说,当时公司唯一的目标就是生存下去。
2020年,一种以“刀片”为名的新型电池为比亚迪注入了新生。在试图找到一种更安全的、能延长车辆续航里程的电池的过程中,王传福及其工程师团队曾花费数年时间投入到多项试验性技术的研究,刀片电池便是其中之一。
这种扁长的电池能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限度地提供动力。这种电池首次应用于比亚迪的“汉”电动轿车,该公司称这款车一次充电可行驶375英里。该车售价约3万美元,比续航里程相近的特斯拉Model S便宜约4万美元。
到2020年下半年,比亚迪无法满足需求,于是推出了使用这款刀片电池的新车型。比亚迪凭借涵盖不同细分市场和价格的汽车组合,击败了本土电动汽车新贵蔚来集团(NIO)和小鹏汽车(Xpeng)。
2022年比亚迪的全球销量增至2020年的四倍多。比亚迪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包括全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冠军,目前新能源汽车占中国新车销量的近三分之一。比亚迪去年停产了纯汽油车。
比亚迪高管表示,该公司将商用车视为在海外建立市场存在的一种方式,而不在规模更大、更敏感的乘用车领域挑战当地制造商。据《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今年早些时候报道,比亚迪计划未来三年内在多个海外市场推出包括电动卡车在内的新款商用车型,这是一项划耗资逾200亿美元的计划的一部分。
李柯一直在为比亚迪的扩张奠定基础。在她的指导下,比亚迪在过去十年间与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多个国家的车队运营商达成了电动巴士供应协议。
比亚迪继续使用低薪工人来维持低成本。比亚迪一些最基层的车间工人说,他们的月薪不到750美元,而相比之下特斯拉上海工厂工人的月薪约为1,000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工厂工人的工资在过去十年上涨了122%,这导致一些制造商到其他地方寻找更廉价的劳动力。比亚迪进行了调整,减少对于以人为中心的生产方式的依赖。该公司的人士说,比亚迪最近建造的工厂投入更高,自动化程度也高得多。
过去几年,伯克希尔定期减持比亚迪股份,目前持股比例约为3.39%。关注巴菲特的投资者称,此举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对投资中国公司的地缘政治风险的担忧。对于记者提出的与减持股份有关的一个问题巴菲特未予回应。
据投行瑞银(UBS)估计,与北美和欧洲传统车企相比,比亚迪拥有约25%的成本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零部件自主生产。瑞银分析师最近拆解了比亚迪2022年的一款车型,发现约四分之三的零部件都是自主生产的。
比亚迪上述发言人称销量证明了客户对该公司汽车品质的认可,发言人提到了汽车中包含的大量研究和技术投入。
今年8月,比亚迪在深圳举行活动庆祝第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王传福在这次活动上回顾了比亚迪从电池生产商崛起为一家汽车巨头的历程。该公司表示,比亚迪从0到第100万辆汽车下线用时13年,之后的200万辆历时一年半时间,而从300万辆到500万辆仅用了九个月时间。王传福说,属于中国汽车的时代已经到来。(WSJ)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