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着眼睛卖布
文/子木
讲讲假期楼市。
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假期已经结束了。企业迎来全年度最忙碌的Q4,楼市也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看了一眼数据,今年十一的旅游人次,已经超越2019年同期水平。
一直以来,旅游数据跟楼市行情成反比,都出去玩了,对买房不会那么上心,楼市自然暗淡一些。
但头部城市还是比较亮眼的,比如上海和广州。
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10.33万平方米,而去年国庆长假新房成交量为4万平方米。假期新房销售很热闹,应该是节前受北京预期的带动。
上海跟北京一样,从9月开始,二手房交易重回“枯荣线”,这是信心和预期触底反弹的一个强烈信号。
广州则是因为及时在节前,打出了“认房不认贷”+“下调二套房首付比例”+“放开部分区域限购”组合拳,收获了比较好的效果。
四大一线城市中,唯有深圳还是冷冰冰的,跟那边的从业者聊过以后,说广州先行、深圳未动,不太合理。买房人都想继续等等利好,怕买在政策前夕,栽了跟头。
二线城市中,之前涨得太猛、房价较高的城市,比如江浙一带的杭州、南京、宁波,恢复依旧比较慢,但性价比较高的中部城市,比如武汉、成都,比较亮眼。
武汉超预期夺魁,成交面积高达21万平米,同比去年大涨225%。再次复苏,坐稳华中第一城的身份,被抑制的需求开始逐渐释放。
成都还没出数据,但跟那边贝壳的朋友聊过,双节期间新盘又开始出现人满为患的状态,西部大城名副其实。
苏州、青岛,相比去年都在改善,长沙不如去年,但成交量仅次于武汉排名全国第二,刚需购买力强劲。
双节数据很清晰,基本盘表达同一个意思:
全国10大城市在增长,35大城市则相对去年在下跌,三四线城市成交直接斩了一半。
这就像一列火车,火车头和头等舱还在轰鸣向前,后面的几节车厢却晃晃悠悠往后退。如果继续维持这样的行情,车头和车身之间一定会“断裂”。
最近很多车身也在积极自救,推出“公积金认房不认贷”, 但基本没什么用,房价只要不涨,别说投资和改善,刚需都会敬而远之。
从更高视角看,为了让后面的车身跟上,只能继续加强预期管理,让行情从前向后传导。所以接下来,深北上会跟着继续放开部分区域的限购。
这个判断基本不会落空。
今天我看了凤凰财经采访原国家房改课题组组长孟晓苏,他强调要全盘解除限购。
2016年的去库存,就是他建议给中央的。去年还建议人们把存在银行里1/3 的钱,拿出来买房,最后差点儿被网民唾沫星子淹死。
如果站在买房人角度,这人让房价涨起来,没安好心,不得安生。但如果站在楼市大盘角度,其实有几分道理。
2015那年,局势比现在危险很多,大库存积压,地方债积重难返,产业转型尚处于萌芽时期,如果不去库存,可能直接进入中等收入陷阱。
只不过后来,库存去了,但又被恒大系空手套白狼,野蛮生长,窃取了实体产业发展的机会,又遇到难熬的三年+“三打”,才变成了现在这副模样。
而去年的号召,其实是在号召有钱人拿钱出来买房,低收入群体则是等待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房。
有些人不乐意了,说我就想买北京的房子,但买不起,就想让它把房价跌下来再买。。。
这是不现实的,楼市的设定规则,就是不会让所有人都买得起核心资源的房子。
即使是房地产制度最健康的新加坡,推行的也是双轨制,富人随便买商品房,穷人全部住保障房。
而我们,一直限制一线,以至于富人买不了,穷人买不起,流动性枯竭,房价就得下跌,跌得受不了,富人就要跑,把钱都转移走了,形成恶循环。
富人赚了社会90%的钱,消费有限,现在连最花钱的房子都不能买,意味着对社会经济的贡献为0。
而穷人赚了社会10%的钱,却拼命积压赶鸭子上架去买房,这不是闭着眼睛卖布——瞎扯?
要想让大家都分到蛋糕,就要做大蛋糕,想要让富人充分消费,就要鼓励买房,把钱流动出来,推动产业升级,分给下游人群,尤其是中产。
真正良性的市场,没有限制。而市场机会,不应该被政策主导,而是底层真实的供需和经济预期。
如果大家都去买一线,那就让它涨,涨破天都行,泡沫大了没人接盘,自然会下跌,买高买低,愿赌服输,市场就要允许一部分人赚,一部分人亏,充分流动起来,全球都是这样。
城市要做的,就是拼命建保障房,让年轻人有较低的居住成本,享受这个城市的资源,最好孩子读书都不被限制,这样才能打开“从下到上”的阶层通道。
这个故事在过去不切实际,在未来很可能成为现实,时代的预演,已经越来越近。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