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耶鲁校长养蚕记:18世纪美国的 “丝绸之路”

耶鲁校长养蚕记:18世纪美国的 “丝绸之路”

科学
图源:pixabay
导读:
丝绸是古代中国长途贸易和对外交流的重要象征。而在18世纪的北美,也曾经刮起过养蚕缫丝的风尚。其中耶鲁大学第七任校长埃兹拉·斯蒂尔斯(Ezra Stiles),亲自养蚕,是北美丝绸产业的重要推动者。
本文由旅美华人学者写成,耶鲁校长养蚕记,读来颇有他乡遇故知之感。同时,读者也能体会到耶鲁的领导人正在试图努力改变耶鲁的教育功能,在从一所语言学校(grammar school)转变为综合性大学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洪纬| 撰文
我喜欢北美的黑莓,独爱那种微酸微甜,夹杂着一抹薄荷的幽香。一个六月中旬的清晨,我在纽黑文市的人行道上缓步慢跑,突然间发现地上散落着青色、白色、紫色、红色各种浆果,都有些类似黑莓。
对于异国他乡的野果,我心存敬畏,生怕一不小心就被送进ICU。隔日清晨,在同样的地方,我遇到了一位当地少女。她踮着脚尖,扯下枝条,将紫色浆果一粒接一粒地送进嘴里。我停下了脚步,和她攀谈了起来。在她的怂恿下,我也摘下了几颗浆果。软糯多汁,味道清甜,瞬间勾起了我对故乡桑葚的回忆。
我又在耶鲁大学的校园里发现了几棵高大的桑树,其中一棵明确被标注为原产中国北部,学名Morus alba。在纽黑文地区居住了数年,我未曾见过大片桑田,也未听说过有人养蚕。这桑树是怎么从中国远行而来呢?
带着无尽的疑问,我进入了浩瀚的数据海洋,发现了桑树与耶鲁大学第七任校长埃兹拉·斯蒂尔斯(Ezra Stiles)的密切关系。更幸运的是,耶鲁大学已故教授埃德蒙∙摩根(Edmund Morgan)曾经对他的生平做过充分的研究[1]。读完著作,翻阅完厚重的史料,斯蒂尔斯作为“养蚕人”的形象立马在我的眼前变得丰满起来。
一、种桑养蚕
远在17世纪初,丝绸稀有且价高,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King James I)便决定发展养蚕缫丝业。在他的影响下,北美殖民者们亦蠢蠢欲动,尝试用本土的红桑(Morus rubra)养蚕。1609年,刚刚成立不久的弗吉尼亚殖民地正式开启了美国的养蚕运动。养蚕之风徐徐地刮到了康州。据说,不久后,康州殖民地统治领袖威廉∙利特(William Leete) 也曾养蚕,而且利用它们吐出的丝制作衣物。1734年,康州殖民议会通过了 “鼓励养蚕缫丝” 的法案,规定每生产一磅丝就奖励三便士[2]

耶鲁大学第七任校长埃兹拉·斯蒂尔斯(图源自耶鲁大学)
彼时,生于1727年的斯蒂尔斯尚处幼年。19岁毕业于耶鲁大学之后,他选择了留校担任教师(tutor),直到1755年接受了罗德岛一个教堂牧师的职位[3]。当上牧师,意味着他将过上有房有固定收入的生活,成家的念头在他脑中形成。1756年,他买了一个10岁的黑奴。1757年,他迎娶了第一任妻子。新居落成,他在后院种上了三棵桑树,但并未养蚕。
1763年,他回到纽黑文拜访老友,友人种了几棵桑树,养了两万条蚕[4]。看着趴在桑叶上的胖胖的蚕虫,聆听着沙沙的蚕食桑叶声。返程时,他手上多了一包蚕卵。当年5月底,他孵化出了约三千条蚕。后人对他养蚕趣闻记载最多的是,他给最大的两条蚕赋予了英国英雄人物的名字,奥利弗·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 )和沃尔夫少将(General Wolfe,即James Peter Wolfe,1727-1759,英国陆军军官,因为击败法国军队、赢得亚伯拉罕平原战役而广为后世所知)。
斯蒂尔斯将养蚕活动详细地记录在日记里,这些记录也基本上得以保留至今,并有一部分被后人整理于1901年公开出版。已故中世纪文学研究者和古根汉姆基金获得者科拉∙卢茨(Cora E. Lutz)曾经对他在康州丝绸业做出的贡献写过专文纪念[5]。不过,她并未涉及具体的养蚕内容和技术细节。我非专业的英语文学研究者,只不过是一个美国历史爱好者,我就从自认为比较容易解读的1901年版本的日记开始,和大家一块来看看这位校长的养蚕活动,一窥美国的“丝绸之路”。
耶鲁大学校园里的桑葚(洪纬摄)
这套日记丛书的内容始于1769年1月份,第一次记录与纺织业相关的内容是1769年4月26日,妇女们在斯蒂尔斯家进行纺织比赛。1770年6月2日,他才记录了蚕,指出他们家蚕卵孵出了蚕[6]。一年后,他再次对蚕的活动进行了简单地记录:“一些蚕已经吃饱了。”[7]又过了一年,也就是1772年10月,他记录了妻子的战果:
伦敦的马尚先生(Mr. Marchant)买丝来制造其它商品。去年冬天,我妻子给他寄去了自己产的大约21盎司生丝;他从富兰克林博士那里购买了一些费城丝,以生产足够的商品[8]
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才华横溢,具有多重身份,政治家、发明家、科学家、出版商、作家、外交家、美国开国元勋,被称为美国国父。斯蒂尔斯与之私交甚好,经常就科学发现与他,还有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通信,甚至利用富兰克林捐赠给耶鲁大学的设备进行电气实验。
宾夕法尼亚州的养蚕业起步稍晚于康州。据历史记载,可能是由斯蒂尔斯的康州好友纳撒尼尔∙阿斯平沃尔(Nathaniel Aspinwall)约于1767到1768年间引进[9]。费城的养蚕业发展迅速,与富兰克林对发展丝绸行业的热情密切相关。富兰克林主张在费城创办丝绸业,1770年,费城就开设了一家缫丝厂。斯蒂尔斯曾经对宾州的丝绸业做过相关记录:
在费城的一份印刷品中,我发现1772年宾夕法尼亚州饲养了将近50万(387,778)条蚕……它们可能生产近100磅的蚕丝(ruled silk)。我认为在1771年,富兰克林博士在伦敦收到了产自宾夕法尼亚州的近200磅蚕丝(ruled silk)[10]
富兰克林为什么会在伦敦?据美国国会图书馆介绍,他从1757年开始作为宾州议会的代理人长期驻扎在伦敦,从此开启外交官和政治家生涯[11]
二、缫丝染色
其实,斯蒂尔斯的妻子收获的生丝远远超过了21盎司。1772年5月,他曾经记录过:
我称了下妻子黑色罗缎丝绸礼服,发现只有四十一盎司。1磅或者说16盎司的生丝(raw silk),在同时接受煮丝和染色时会失去了四分之一重量,变成12盎司。大多数染料不会增加丝绸的重量,少数会增加大概1盎司。黑色则会增加4盎司以上,或者可能达到洗过的丝的两倍重量,因此柔软或者双面黑色的丝绸会重新成为16盎司[12]
生丝是经过缫丝处理的茧丝。茧丝主要由丝朊和包围着丝朊的丝胶两种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蜡质、糖类、色素和无机物等。丝朊为纤维蛋白,不溶于水,具有较强的伸缩性,而丝胶为鳞状蛋白,吸水性能强。蚕茧经过水煮,软化膨胀后,茧丝就可以被拉引出来缠绕在缫丝架上。这个过程就是缫丝。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缫丝包含了三道工艺:一为选茧和剥茧;二为煮茧,煮茧的关键是控制水温和浸煮时间;三为缫取[13]。在康州启动桑蚕业的头70年里,缫丝工艺一直没有得到改进,这可以由1831年的一个史料证明。当年,知名哲学家,也是一名热衷于养蚕业的人士,彼得·杜-庞索(Peter Stephen Du Ponceau)曾经写信给对美国缫丝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柯布(Jonathan H. Cobb)道:“这是来自不好的缫丝工艺。这说明我们康州妇女在70年里一直没有提高缫丝工艺。”[14] 这里也传递了一个非常重要信息,康州大规模开启丝绸业大概于1760年左右,也就是斯蒂尔斯开始养蚕的那个年代附近。
柯布曾经设计过缫丝车,并被康涅狄格丝绸公司(Connecticut Silk Manufacturing Company)引进。1839年,康斯托克(F.G. Comstock)在一本养蚕手册中如下介绍:
挑好的蚕茧要放入一个盆中,或者其它可以装水的器皿里。再用一个小锅炉来烧水,让温度逼近沸点。温度的确切数值只有在缫丝开始才可以确定,不同的丝要求不同的温度。水的温度需要通过加热或者加冷水来调节[15]
这里介绍的是煮茧,与中国传统的煮茧方法相似,注意事项也相近。而且,手册中绘制的柯布氏缫车图与《王祯农书》中的缫车图具有高度相似性。现在中国保留的一些传统缫车也与此类似。它们的主体架构都大致如此:一个可以浸茧烧火的锅炉,抽丝工具以及卷绕蚕丝的丝框。
康斯托克介绍的柯氏缫车[16]
《王祯农书》中南、北缫车[17]
经过缫丝处理的茧丝表面仍有丝胶,含有大部分杂质,被称为生丝。生丝经煮练后,丝胶及大部分杂质方可除去,形成纤维松软、光泽性好和容易染色的熟丝[18]。这个过程也叫做“练”。丝朊约占茧丝重量的70-80%,而丝胶约占20-30%。这就是为何斯蒂尔斯指出“生丝被煮过后会减少四分之一的重量”的原因。
然而,斯蒂尔斯似乎当时并未亲眼见过染色工艺。因为他在后面的日记中提到,染色影响丝绸重量的信息来自曾经运送生丝到锅炉和染色师的格林先生。从格林先生那里,他还得知,伦敦的一些工人会故意在纱线上滴油,导致纱线无法使用而不得不被丢弃,这样工人就有了中饱私囊的机会[19]
三、推动康州养蚕业
斯蒂尔斯从1778年起担任耶鲁大学第七任校长,直到1795年去世。被遴选为耶鲁大学校长候选人时,斯蒂尔斯一直犹豫不决,原因来自多个方面,比如,年龄因素、自身能力,还有维持生活所需的薪酬问题。他从家里出发,一路南下抵达纽黑文,咨询了许多人,最终,在看到耶鲁大学董事会成员一致表决同意后,他才下定决心挑起这份重担。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壮大,康州对律师和医生的需求迫在眉睫,斯蒂尔斯便要求学校增加两个相应的教授席位。他有志于将耶鲁变成一所大学,设置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专业。同时,他还提出康州需要重视工业发展。在他上任的第二年,也就是1779年,纽黑文经历了英军突袭,仓库、补给站、船只以及私人住宅、教堂和其他公共建筑都遭到了蹂躏践踏。随着社会逐渐恢复稳定,他的新工作也稳步展开,他对养蚕的记录也呈日益增多。
1785年8月,他和一家丝绸公司商量采购桑树种子[20]。1786年6月,他察觉到康州许多小镇的养蚕热情愈发高涨。他四处视察,估算养蚕家庭的规模,比如,友人阿斯平沃尔家的养蚕规模:
我去看了阿斯平沃尔夫人的蚕,它们正在快速缠绕或结茧。它们位于一个长60英尺、宽30英尺的阁楼里,覆盖在1022平方英尺的木板上。我估算了每平方英尺可容纳的蚕的数量,发现有190条蚕,或130条,或140条。另外,在一个宽1英尺、长11/2英尺的地方有216条。也许140条蚕是比较准确的估算。但是,由于木板上的蚕并不均匀分布,因此我认为每英尺只能容纳100条,总数应该有10万条,甚至可能达到13万条[21]
就养蚕规模,我曾经咨询过中国的“梅和鱼”家庭作坊创始人于建刚先生,他指出在一个普通家庭作坊里,大概一批可以养上10万条左右的蚕。如此看来,倒退250年,13万条蚕应该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从斯蒂尔斯于1788年对其他家庭的观察来看,他的估算应该比较准确。他估算福特(日记中记录为Foot,洪纬注:有可能是Foote)家的一个平方英尺上约有150-160条虫,认为他们家大概养了95000条蚕。
他还观察到有些家庭的蚕正在进行第3次蜕皮,另有些家庭的蚕处于最后一个蜕皮阶段[22]。 蚕在幼虫期会发生蜕皮,期间蚕不食不动,又被称为蚕眠。一生经历四次蜕皮的蚕叫做“四眠蚕”,蜕皮三次的叫做“三眠蚕”[23]。可见他对蚕的生命周期非常了解。
他对单位体积的桑树种子含量同样了然于胸。他计算过1夸脱的种子含量,也计算过1立方英寸的种子含量。1788年7月18日,斯蒂尔斯收集了一夸脱和半品脱的白桑种子,他估算出大概有36万粒种子[24]。1789年4月9日,他向外散发了三品脱的桑树种子,大约有20盎司,也就是可能有40万棵树[25]。根据上述的估量数字,我计算了下一品脱的种子含量,两次稍微有些差别,第一次为14.4万粒/品脱,第二次为13.3万粒/品脱,似乎基本可信。
除了斯蒂尔斯、阿斯平沃尔,康州还有一位贾里德·艾略特(Jared Eliot)对农业和畜牧业感兴趣,还曾经发表过相关文章。他们均与富兰克林交往密切,经常讨论如何发展桑蚕业[26]。斯蒂尔斯计划完成一本《新英格兰的蚕》(The Silkworm in New England),但最终因为事务繁忙而未遂愿。
切尼兄弟丝绸制造公司在1923年的广告(图源自康州大学图书馆)
他们的推动似乎有了成效。康州的曼斯菲尔德小镇成为了全美生产蚕丝最大的地方,在1793年生产了265磅的生丝,到了1793年已经达到3200磅[27]。到了1825年,这个近乎3000居民的小镇,每户将一年中四分之三的精力投入到了蚕桑业。在家庭作坊中,妇女们善用每一寸丝,绝不浪费分毫。剥丝的过程中,产生的断头丝线会被她们巧妙地编织进地毯和毛毯之中,实现了废为宝的转化。在19世纪初期,曼斯菲尔德成立了几家在美国丝绸业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公司,比如曼斯菲尔德丝绸公司(Mansfield Silk Company)和切尼兄弟丝绸制造公司(Cheney Brothers Silk Manufacturing Company)。
四、斯蒂尔斯的遗产
斯蒂尔斯同样在教育事业里投入了大量心血。在罗德岛期间,1761年,他与友人一块向殖民地议会提交了要求成立布朗大学的申请,起草了大学的章程。在耶鲁大学担任校长期间,还教授希伯来语和教会史。科拉曾经在另一篇文章提到,斯蒂尔斯是一位非常热切关心学生成长的校长,他重视学生的健康和成长,并经常邀请学生们到他家中感受到温馨的家庭氛围,缓解思家之苦[28]
作为一位大学校长,斯蒂尔斯也曾被吐槽不称职。耶鲁大学校友莱曼∙比切(Lyman Beecher)曾经批评斯蒂尔斯,指出他在位17年后留给继任者的耶鲁大学,是一个懒散、充满了酒精的破烂校园。据说,这种说法也得到了其他亲历者的见证。不过, 据摩根的研究可知,斯蒂尔斯并非不称职,而是美国社会处于动荡时期,耶鲁大学处于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斯蒂尔斯致力于在耶鲁大学增设专业,更好地服务当时的社会需要,尤其是康州的需要。斯蒂尔斯上任时,外部就有一点反对的声音,有人希望年轻的提摩西∙德怀特(Timothy Dwight)能够担任耶鲁校长一职。而且,德怀特后来成为了第八任校长,对于壮大耶鲁大学教师队伍上功不可没[29]
作为丝绸业的主要推动者之一,斯蒂尔斯目睹了美国南方棉花产业的崛起。但幸运的是,他未亲眼目睹丝绸业在美国的衰败。1844年,一种真菌(Fusarium maculans Bereng)导致的枯萎病在桑树之间蔓延,美国人的 丝绸制造开始走下坡路。切尼兄弟丝绸制造公司在1920年代还曾经有过高光时刻,但也在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萧条中陨落。1930年代末起,人们更是将目光投向了尼龙,这种比丝绸更便宜、更耐用的新技术合成材料。
如今,斯蒂尔斯曾经参与的大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耶鲁大学和布朗大学声誉显赫。曼斯菲尔德小镇在1881年转向了农业教育,创立了一所农业学校,并逐步演变成如今的康涅狄格大学。然而,他的丝绸业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桑葚派也成为我身边邻居珍贵的过往回忆。
作者简介:
洪纬,生物学硕士,科学技术史博士。曾任职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现在耶鲁大学养养动物,做做实验,读读历史。兴趣广泛,重点关注生物学史和疾病史。
参考资料:
[1]Edmund S. Morgan ,The Gentle Puritan: A Life of Ezra Stiles, 1727-1795. UNC Press Books, 2014. 初版为1962年。
[2]新英格兰历史协会。https://newenglandhistoricalsociety.com/connecticuts-great-mulberry-mania-1830s/
[3]Franklin Bowditch Dexter, The Literary Diary of Ezra Stiles, D.D., LL.D., Volume I,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01,
[4]Edmund S. Morgan ,The Gentle Puritan: A Life of Ezra Stiles, 1727-1795. UNC Press Books, 2014,p.147。
[5]LUTZ, CORA E. “EZRA STILES AND THE CULTURE OF SILK IN CONNECTICUT.” The Yale University Library Gazette 58, no. 3/4 (1984): 143–49.
[6]Franklin Bowditch Dexter, The Literary Diary of Ezra Stiles, D.D., LL.D., Volume I,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01, p.53.
[7]Franklin Bowditch Dexter, The Literary Diary of Ezra Stiles, D.D., LL.D., Volume I,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01, p.116.
[8]Franklin Bowditch Dexter, The Literary Diary of Ezra Stiles, D.D., LL.D., Volume I,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01, p.292.
[9]Linus Pierpont Brockett,The Silk Industry in America,Silk Association of America, 1876, p.33.
[10]Franklin Bowditch Dexter, The Literary Diary of Ezra Stiles, D.D., LL.D., Volume I,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01, p.361.
[11]美国国会图书馆。https://www.loc.gov/exhibits/franklin/franklin-break.html#:~:text=Franklin%20began%20his%20career%20as,British%20postmaster%20for%20North%20America.
[12]i Franklin Bowditch Dexter, The Literary Diary of Ezra Stiles, D.D., LL.D., Volume I,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01, p.235.
[13]王烨编著:《中国古代纺织与印染》,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5年,第74-75页。
[14]Linus Pierpont Brockett,The Silk Industry in America,Silk Association of America, 1876, p32.
[15]F.G. Comstock, A Practical Treatise on the Culture of Silk: Adapted to the Soil and Climate of the United States, P.B. Gleason and Co., 1839, p.69-70.
[16]F.G. Comstock, A Practical Treatise on the Culture of Silk: Adapted to the Soil and Climate of the United States, P.B. Gleason and Co., 1839, p.67.
[17]缪启愉(译注):《东鲁王氏农书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407页。
袁观洛:《 纺织商品学》,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36-37页。
[18]Franklin Bowditch Dexter, The Literary Diary of Ezra Stiles, D.D., LL.D., Volume I,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01, p.235-236.
[19]Franklin Bowditch Dexter, The Literary Diary of Ezra Stiles, D.D., LL.D., Volume III,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01, p.176.
[20]Franklin Bowditch Dexter, The Literary Diary of Ezra Stiles, D.D., LL.D., Volume III,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01, P229.
[21]Franklin Bowditch Dexter, The Literary Diary of Ezra Stiles, D.D., LL.D., Volume III,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01, p.320.
[22]夏征农主编.:《辞海》之《农业分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第607页。
[23]Franklin Bowditch Dexter, The Literary Diary of Ezra Stiles, D.D., LL.D., Volume III,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01, p.335
[24]Franklin Bowditch Dexter, The Literary Diary of Ezra Stiles, D.D., LL.D., Volume III,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01, p.350-351.
[25]Janice E. Stockard, On Women's Work In Silk Reeling: Gender, Labor, And Technology In The Historical
[26]Silk Industries Of Connecticut And South China (2002). Textile Society of America Symposium Proceedings. p.549.
[27]Alfred Theodore Lilly, The Silk Industry of the United States Form 1766 to 1874, Press of John Wilson and Son.,1875.
[28]Cora E. Lutz, Ezra Stiles and The Yale Graduates,The Yale University Library Gazette 61, no. 3/4 (1987): 105–15.
[29]Edmund S. Morgan, Ezra Stiles and Timothy Dwight. Proceedings of the Massachusetts Historical Society, vol. 72, Massachusetts Historical Society, 1957, pp. 101–117.


欢迎关注我们,投稿、授权等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Linda Jaivin\'s book, \'The Shortest History of China,\'“翘臀”女行长养60男人杭州亚运会杀疯了!主题宣传片用“丝绸”绣制而成,仅1分钟要绣上千幅!网友:太惊艳了!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公益放映活动即将开展中东版新丝绸之路是神马东东?4K修复 致敬前人|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大师珍藏单元片单一览“数字丝绸之路”大踏步走深向实卫网君:中国搭建“太空丝路”造福“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华为手机又立功;前美国宇航局长放狠话:SLS将消失......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青年电影盛典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创投大会路演活动圆满举行“一带一路”期间的这场“小盛会”受国人认可,准备举办山寨版“一带一路”的某国可借鉴!中国搭建“太空丝路”造福“一带一路”合作伙伴“丝绸之路”十周年特别纪念!茅台镇纯正酱香酒!收藏佳选!【外汇商品】2024年“一带一路”沿线的政局变化前瞻——2023年Q3“一带一路”概况追踪马克谈天下(393)今天是国际左撇子日吹一首《花妖》(刀郎新作)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闭幕式名单:吴京、王鹤棣、周也等亮相耶鲁校长2023开学演讲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放慢脚步,弥合裂缝”。【报名开启】U8世界创新峰会·2023年度会议,报名通道正式开启!外交部发言人:“一带一路”铺就“减贫之路”"香料之路"PK"丝绸之路"?是调料不是香料!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展映暨中国西部电影展正式启幕共產黨也喜歡下雨中美应该走出一条互利共赢之路、造福人民之路、惠及世界之路穷兵黩武的隋炀帝,如何畅通丝绸之路想送被子给堂姐作结婚礼物,提前3个月开始养蚕七绝 立秋日后院杭州亚运会被低估的短片!用“丝绸”绣制而成,仅1分钟要绣上千幅!网友:完全想不到!【社会】迟到250年的情书,18世纪法国女性给船员丈夫写信好大胆!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获奖名单 |《白塔之光》获最佳影片重磅!澳洲中国留学生成QS前百名校校长!全球华人圈热议!多个中国人成世界名校校长,澳洲校长纷纷中文拜年...略骄傲啦~“蚕丝被”曝光后,养蚕人这番话让人恍然大悟........10周年!这幅30米国宝长卷一次看全,看尽丝绸之路美景迟到250年的情书重现世间,18世纪女性给船员丈夫写信好奔放!云南“翘臀”女行长养60男人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