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校长2023开学演讲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放慢脚步,弥合裂缝”。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国际教育视界(ID: FindingWIE)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耶鲁的开学演讲,校长苏比德(Peter Salovey)没有出现在典礼现场,而是隔着屏幕与新生们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智慧。
他建议这一代的年轻人,放慢脚步、倾听彼此,在面对复杂甚至冲突的观点时,要先深思熟虑,再解决问题,弥合裂缝。
当整个世界都在急速中前进,所有人都生活在快节奏与竞争压力之下,这样的建议来的恰逢其时。它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以更有智慧的方式处理棘手的矛盾,用心感受与体会生活的美好。
图丨网络
01.
放慢脚步,谈谈“慢”下来的意义
当马克·扎克伯格大声说出“快速行动,破除陈规”,当领英联合创始人雷德·霍夫曼强烈主张“闪电式扩张”,认为速度应置于功效之上,我们都理所当然地把“快节奏”与速度至上奉为在科技时代赢得先机的真理。
在社交网络遍布的年代,与互联网一起长大的年轻人,也早已习惯了获取即时信息,享受及时行乐带来的满足感。当我们把一个问题抛给ChatGPT,在几分钟内就能得到一段完整回答时,是否还有必要花上几天,甚至几个月、几年的时间去深入思考一个问题?
然而,我们往往忽略了科技带来的便利与速度,有时是以付出深度为代价的。而这也正是苏比德校长所担忧的。他担心,学生们在为AI的炫目而感到兴奋时,花在深度思考上的时间会越来越少,从而无法真正从所见所闻中有所收获。
作家米兰·昆德拉
作家米兰·昆德拉曾说过,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在社会转型期,人们很容易因为快节奏的生活而产生浮躁、焦虑的情绪,能在这时学会放慢脚步,给自己更多时间去思考,去欣赏沿路的风景,就成为了一种生活智慧。
事实上,有很多伟大的作家,他们的创作灵感都来自“慢”生活。比如法国作家让·雅克·卢梭的几部主要著作都是在散步的过程中构思与写作的。他在《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这本书中谈到了自己是如何利用独处的时间与自己对话,思考未来的,“唯独这些孤独和沉思默想的时刻,我才是真正的我,才是和天性符合的我,既无忧烦,又无羁束。”
而且,只有在慢下来的时候,我们才会有更多时间进行深度思考,进入慢思考模式 —— 以批判性思维客观分析事实,对所见的一切进行理性思考,作出正确的决策与判断,而不是一味的盲目相信。
在丹尼尔·卡尼曼教授写的《思考,快与慢》(Thinking, Fast and Slow)一书中就谈到了快思维与慢思维的差别。其中,快思维是快速的,基于情绪、条件反射与固有印象的,使我们容易相信所看到的信息。而慢思维,负责分析事实、会对看见的信息产生“质疑”。如果我们一直习惯于快思维模式,就容易受到情绪与偏见的影响,产生证实偏差。
当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要学会放慢脚步。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始终坚持“培养要趁早,一定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理念。在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童年与青春期往往是在各种补习班度过,失去了这个时期该有的快乐。但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家指出,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仅不容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还常常会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在强压之下甚至会失去对生活的感知能力。
所以,放慢脚步,陪着孩子慢慢成长,也许会是治愈当下教育焦虑的一剂良药。与其一味强求孩子在各方面“快人一步”,倒不如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节奏,也在“慢”下来的过程中去享受深度思考的愉悦、与家人相处的温馨,以及生活中的一切美好。
02.
学会倾听,建立良好沟通的开始
“倾听他人的见解是需要努力的,尤其当对方想法与你相左的时候”,在今年的开学演讲中,苏比德校长还谈到了沟通中倾听的重要性。
在与他人交谈的过程中,我们无时无刻不需要倾听。但是,听见与倾听之间还有着很大的区别。倾听,能帮助我们理解他人试图表达什么,并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回应。善于倾听,是实现良好沟通的关键,能让我们理解说话者的言外之意,达到更顺畅、更深入的沟通效果。
FBI特邀顾问马克·郭士顿
FBI特邀顾问马克·郭士顿在《只需倾听:与所有人都能沟通的秘密》一书中谈到了在倾听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第一,我们需要通过倾听了解诉说者的感受与需求,并给予对方期待的回应,这样才能让他感受到被尊重;第二,重复从对方那里听到的关键词,然后站在对方的角度,读出背后的情绪;三是要让对方感受到被关注,觉得你对他说的话感兴趣。
正如美国知名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内基所言,倾听是一门艺术,只有学会倾听、专心倾听,才能成为一个更高效的沟通者。其实,倾听考验的不仅是我们的耐心与理解力,也考验我们是否具有共情能力,能站在对方的立场换位思考。
以耶鲁校友布鲁克曼教授发起的一次民间游说为例。在这次拜访当地居民,了解他们对于跨性别者接受程度的民调中,善于仔细聆听受访者回答的一组成员,通过拜访减少了多数受访者的“恐跨情绪”。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当碰到与自己想法不同的人时,也要学会不加评判的倾听,尊重对方的想法,这才是更好的沟通方式。
事实上,在犹太学界两大学派的辩论中,希勒尔学派之所以总占上风,也是因为希勒尔门徒更善于倾听,会在提出自己学派的想法之前,先探讨对方的立场与意见。
而且,在谈判的场合,专业的谈判者往往也是一流的倾听者。在《绝地谈判》一书中,国际顶级谈判专家马蒂亚斯·施汉纳分享的谈判技巧之一就是先认真倾听谈判伙伴的想法,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与论点,分析他们的立场和动机。施汉纳说,“如果你想改变他们的想法,就必须先了解他们是怎么想的。”
很多谈判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谈判一方在需要认真倾听时,没有这么做,而是在对方陈述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自己的驳斥策略。
其实,无论是在学校、职场,还是在与家人相处的过程中,都需要我们成为善于倾听的人,因为这有助于我们与他人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与人际关系。
03.
耶鲁教育的精髓:
自由精神、社会责任与远大抱负
耶鲁前校长理查德·莱文
那么,从历届校长的发言中,我们感受到的耶鲁教育的精髓又是什么?
耶鲁前校长理查德·莱文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
在莱文看来,耶鲁的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四方面的软实力:一是通过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由精神、社会责任和远大志向;二是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对所见所闻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三是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四是培养他们的领导力,包括团队意识、应对困境的能力和影响他人的能力。
何为自由精神?这里的自由意味着学生既要保持思想上的谦逊,也要敢于质疑权威,同时也意味着学校要有保持学术独立的勇气。谈到耶鲁是如何维护自由精神的,还有一个故事。在越战时期,美国政府下令:以道德或宗教理由反战者,一律不准领取奖学金资助。哈佛、普林斯顿等诸多美国名校都按政府要求对奖学金要求做了修改,唯独耶鲁没有那么做,而是继续根据申请者的成绩来评估是否发放奖学金。
时任校长金曼·布鲁斯特说,“只有在学校拥有全部自治权利、每个教师皆有研究自由的条件下,整个社会才会有完全的自由与平等;而这也正是耶鲁真正的完整精神所在。”
那么,社会责任感对我们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几个月前耶鲁的毕业演讲是以“参与服务,奉献其中”为主题,谈论的正是参与社区服务对年轻人和整个社会带来的价值。当更多年轻一代明白自己肩上承担的责任,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价值,参与到更多的志愿者活动中,他们就能给社会带来改变和希望。
正如苏比德校长所言,“我们希望,你们代表的耶鲁不只以求知的好奇心闻名,还有慷慨的奉献精神。我们希望,无论你们在人生的海洋上驶向何方,在抵达目的地后,你们不仅将作为以耶鲁为傲的校友,还将作为耶鲁精神的使者,再次准备好举起你们的手,参与其中。”
结 语:
“放慢脚步,学会倾听”,听上去容易,但知易行难。在充满希望的9月,不妨让我们带上这份耶鲁大学的“智慧锦囊”,以从容的姿态迎接未来的到来。
-End-
更多留学教育资讯点击关注FindingSchool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