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闻风丧胆的片儿,谁看了不流汗
“不要迷恋姐,姐会让你吐血”。
这位姐,正是著名惊悚片《孤儿怨》里,那个让观众闻风丧胆的小萝莉伊斯特。
之所以又提起她,是因为最近,她又出来“害”人了。
是的,时隔13年,这部经典终于出了续集《孤儿怨:首杀》。
其爆出的第一重磅,便是女主没换角,仍由来自美国的天赋演员伊莎贝拉·弗尔曼饰演。
如果说,13年前,12岁的伊莎贝拉演9岁的伊斯特,并不算啥;那么,13年后,25岁的她再挑战出演儿童,则当真是让人心慌慌。
结果嘞,没有意外的,惊喜成了惊吓。
评分已从第一部的8.2,跌至5.5。
是的,尽管剧组在妆效上花了很大的功夫,搭戏的演员为了让伊莎贝拉显得个头矮小,纷纷踩着15公分的恨天高;
但,依旧弥补不了她脸上流失的胶原蛋白。
不过,此片崩盘,并不全是选角的锅。
它最失败的是剧本。
故事没新意,只瞄一眼就猜到了结局,最令人愤恨的是,导演把好好的悬疑惊悚,拍成了无脑爽片。
片子全程:你杀我,我杀你。
暗黑萝莉变身成刽子手,整个人设被改得既干瘪,又无聊。
坦白讲,厂长看之前就预料到此片会崩盘。
毕竟,第一部实在太过精彩,且它的精彩,压根无法被复制——
《孤儿怨》
众所周知,什么样的片子最难拍?
以厂长电影小编的经验,觉得是惊悚恐怖类型。
而本片,正是2000年以后,惊悚片中的佼佼者。
2009年,它由小李子莱昂纳多担任制片,是当年的票房黑马。
看过的人,无一不被它暗黑的氛围、反转的结局,给震撼到。
此外,本片后劲儿还挺大。
一些福利机构,在领养孩子的相关事宜上,受到负面影响,因而发起对出品公司的投诉。
还有人提议,有关部门应该组织恋童癖,每年刷一遍本片。
大家之所以反应如此之大,论头功,自然非伊斯特莫属。
伊斯特是本片的绝对女一号。
她的威慑力,在你看正片之前,单看海报就能感受得到。
只见海报上,她穿着复古的淑女裙,乍一看乖巧可爱,可定睛一看,便注意到她阴沉的眼神。
任谁看了都浑身发毛!
这种感受,在电影中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
故事的开端,来自一位绝望的母亲。
凯特躺在手术台上,她临近生产,整个人被痛的恨不得撕碎自己的身体。
与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淡定的丈夫和医生。
只见他们轻飘飘的告知凯特,手术马上开始了,接着便用手术刀,划开了她的肚皮。
很快,孩子就被剖了出来。
但,凯特的尖叫声没有停止。
因为......
医生笑眯眯抱给她看的婴儿,浑身血肉模糊,压根看不清脸。
好家伙,原来是个死胎。
产妇生下死胎,医生却面露诡异的笑,这开局就让人感到严重的生理不适。
所幸,以上只是凯特的梦。
不过,血腥是假,死胎却是真。
几年前,凯特确实没保住一个孩子,并因此内心饱受伤痛的折磨,成天郁郁寡欢,连工作也无法正常进行。
她和丈夫,还有一儿一女,不得不隐居在山林中。
但,从凯特的梦,就能感受到,她对逝去孩子的内疚,她迫切的想再要一个孩子。
只是,她和丈夫无论怎么,都提不起sex趣。
无奈之下,他们选择去孤儿院领养。
咱就说,有些人,有些事,就是缘分到了,水到渠成。
凯特和丈夫环视一遍孤儿院,便注意到了伊斯特。
三人相谈甚欢,甚至,凯特一度觉得伊斯特是上天派来拯救她的天使,是她的亲身骨肉。
没过多久,凯特就办理好领养手续,将伊斯特带回了家中。
起初,伊斯特和弟弟妹妹相处融洽,和凯特、凯特的丈夫亲如一家。
随后,伊斯特的真面目不动声色地暴露了......
能看出,故事设定不算复杂,人物线也不多。
但,简单却并不敷衍、简陋。
首先,它恐怖氛围,那是一流的。
片中,凯特的家是背靠山,濒临湖,再加上冬天所有的一切被白雪覆盖,整个氛围都透着冰冷。
而在这座野外别墅内,晚上,镜头随便扫一下楼梯,都自带鬼片的感觉。
其次,整个影片节奏恰到好处,抽丝剥茧的过程,让观众的心忽上忽下。
故事随着伊斯特的前后不一,从乖宝宝到杀人狂魔的转变,延伸出全片最大的疑问:
伊斯特到底是谁?
她为什么总是穿着上一辈人爱穿的衣服,活脱像一位牧羊女?
她为什么说话像大人,整个人出奇的冷静、克制?
她为什么如此聪明、逻辑缜密,能自然地制造那么多场意外,让人“意外”死亡?
她又为什么害怕孤儿院的修女,告诉凯特她的过往,甚至为了斩草除根,威胁妹妹,制造一场车祸将修女害死?
咱就说,有哪位看到伊斯特瞪着眼睛珠子,手拿扳手,对准修女的头部,狂砍的样子,内心不一惊的?!
艾玛,那心理落差恐怕只有看了的人才能感同身受。
在此,不得不夸下伊莎贝拉的演技。
别看当年她只刚过十岁,却凭实力撑下整个场子。
她演的了天真无辜的少女;
对少女从单纯到暗黑的转变,也拿捏得细致入微;
包括结局,伊斯特被发现患有垂体机能减退症,伴随性格上的缺陷,她原来是拥有稚嫩脸庞的成年女性。
伊莎贝拉穿上性感的裙子,涂上红唇,勾引养父的场景,她浑身上下都透着女人的味道。
讲真,这一角色被塑造成功,便是影片成功的一半。
为啥说才成功一半?
因为剧情的深度没有止步于惊吓,使其成为一部纯粹的爽片。
有一说一,伊斯特可恨是真,可悲也是真。
她的命运,是从出生那一刻,就被安排好的。
她的父母是精神病患,她本人又遗传发病,从小在医院长大。
无尽头的治疗,她经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外人只关注她的病情,却没人在意她作为成年女性正常的需求。
这需求,包括SEX,更包括爱。
长期的压抑,使得她会讨好人,更促使她会为了得到爱,而不择手段。
因此当养父不接受她的诱惑,她便杀掉他,更试图杀掉凯特,以及他们的孩子。
她恨他们,更恨自己的孤独处境。
然而,片名“孤儿怨”,孤儿却不单指失去父母的孩子。
它更有孤独的意思。
不难看出,片中人人都是孤儿——
凯特。
表面上儿女双全,拥有完美的家庭,还有丰富的物质做后盾。
但从她与丈夫象征性的亲热,能窥探出,两人的关系并不如表面那样融洽。
原来,她成功的丈夫曾出轨,这导致她郁闷,养成酗酒的陋习,因而使得她第三个孩子胎死腹中。
然而,在后面的日子里,丈夫将孩子的死,怪到她的头上。
一遍一遍地提起,不断揭开凯特的伤疤。
这种痛,没有任何一个人能理解。
凯特的丈夫。
他夹在妻子和母亲的矛盾中间,左右为难。
凯特不断拿他不忠的过去,压制他,责怪他,他自认愧疚,只能一次次的忍耐。
但,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他终有绷不住的时候。
这点,从他面对伊斯特的关心,立马破防泪流满面就能看出。
而凯特的两个孩子,他们看似在一个完整美满的家庭长大,却也像孤儿一样孤独。
儿子无数次被父母忽视,他即便不情愿,也必须与新来的姐姐,亲密如一家;
至于小女儿,由于她的失聪是因母亲的过失导致,家里所有人都对她过分关注,过分溺爱。
大家拼命地爱她,却很少有人在意,她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相信,看到最后各位就明白了,本片——
表面是惊悚片,内里则是彻头彻尾的家庭片。
所有惊吓不过是锦上添花;
立体、真实的人物,动人的内核才是影片的精髓所在。
想来,这就是本片能被奉为经典,无法被复刻的原因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