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企倒闭了,我买的车该怎么办?
新能源车的浪潮不断涌向岸边,第一批“前浪”倒下了,与之同时浮出水面的,是第一批“受害车主”。
10月10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申请破产重整,申请人正是威马汽车。
随后,有威马车主崩溃地发现,自己赶潮流买的智能汽车变成了智障车——手机蓝牙钥匙、远程控车功能网络异常无法使用,车机系统的部分功能也失效了。
失去智能化加持,威马车主们一夜回到解放前,只能勉强维持行驶的基本功能。但这还不是最惨的。自5月开始,就不断传出威马门店关停的消息,车主们无处维保,车辆出现故障,却迟迟等不到配件维修,不少网约车司机生意停摆,难以为继。
更令车主绝望的是,就算忍痛割肉,也很难在短期内找到接盘者。有二手车商向每人Auto透露,自停产消息传出,威马的二手车价格就开始跳水,交易周期也变得更加漫长。
在预重整申请的《告知函》里,威马写道,“不会躺平,更不会倒下”,希望用户和员工继续给予威马信任。
然而,信任一旦被打碎,恐怕再难重塑。
文 | 王小娟
编辑 | 李欢欢
来源 | 每人Auto(ID:meirenauto)
威马申请预重整的消息刚一发出,就有车主发现,自己的威马车机系统无法正常使用了,也无法通过手机App开启车辆,智能汽车彻底沦为智障车。
一位车主吐槽,之前经常跟还在用燃油车的朋友嘚瑟,新能源车可以提前在手机上打开空调,现在威马连这个功能也没有了。没有网络之后,在线听歌也不行了,只能回到古早的方式,听之前缓存好的歌。
好在金妍对智能化的需求不是很高,目前正常使用影响不大。金妍是威马的首批车主,2020年5月提了一辆威马EX5 Lite探索版。刚订车的时候,社交媒体上关于这款车的分享少得可怜,只有一两条。但因为牌照等问题,金妍也没有多想,还是买了威马。
彼时,新势力刚刚起步,威马和蔚小理一起,被称为新势力“四小龙”。各家产品都比较少,能买到的基本都是新势力的首款车。
在金妍看来,与蔚小理的创始人来自互联网行业不同,威马的创始人出身于传统车企,拥有丰富的造车经验,更懂得造车,怎么也应该比互联网人造车更安全。因此,她选择了威马。
但后来的故事证明,由传统汽车圈老将创立的威马的确造车经验丰富,但也将传统车企的造车逻辑带到了新能源赛道,蔚小理在刚起步时,均选择代工生产,轻资产模式运行,而威马却上来就大兴土木,一口气建了三大生产基地,“烧钱”的速度比谁都快。
金妍有些惋惜,“事实证明,车的质量没问题”,但毕竟切换到新赛道,造车的逻辑已经发生了变化。
另一位车主王易与金妍的情况相似,当初王易买威马的时候,市场还不像现在这样,头部玩家非常突出。当时,他对新能源车并没有很高的期待,就选择了更加便宜的威马。
刚拿到车时,王易研究了车辆所有的智能化功能,发现“其实也没有很多(功能)”,且交互体验并不好,所以,他使用车机系统的频率一直很低。
庆幸的是,这台车本身问题不大,三年开了四万公里,几乎没有出现过大的质量问题。王易调侃,“这应该还是认真造车那几年的成果”。
眼看着智能车砸在手里,成了智障,不少威马车主痛下决心,打算便宜一些处理掉算了。在海南做二手车生意的杜岩告诉每人Auto,这一波接连两个不利消息影响,出售威马二手车的人确实变多了,“很多人不懂(行情),会比较恐慌”。
但“原生车企”不利消息频出,大大影响了其二手车的流通性。
一位上海的二手车从业者孙越表示,与同级别车型相比,相似的车况与配置,“威马的车价格要低一两万,并且库存周期会更长”。
孙越举例,比如2020年的威马EX5,现在收二手车的话大概是5万元左右,二手车商倒手加价1万,6万出手,交易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他们店里其他车型平均10天就能售出。
一位准备卖车的威马车主,也切身感受到,自己的车不好卖了。
杭州的陆启从9月就开始卖自己的威马EX5了,这台车续航405公里,于2019年购入,如今跑了快6万公里。他能接受的底价是6.8万元,但是一个多月过去了,没有一个人能给到这个价钱。
威马二手车价格跳水,其实早有迹象。据杜岩透露,早在今年5月传出威马停产的消息后,其二手车的价格就开始走低,当时降了2万元左右。
面对大打折扣的二手车价格,很多车主表示,还不如直接开到报废。
有机智的车主预见到如今的不利局面,提早出手了。宋咏在去年年底就听到了威马可能破产的消息,作为首批车主,他的车已经开了四年,为了避免威马真的破产,二手车不好卖,他在2022年底以5折的价格,即7万元卖掉了自己的车。现在看到车企申请预重整的消息,以及混乱的二手市场行情,他庆幸自己提早决断。
在孙越看来,目前威马的车机比较容易出现问题,并且后续的维修也没有保障,这些都会影响到二手车的流通。不过,在二手车市场,最敏感的指标还是价格,比如威马的车比同级别车型便宜2万,就还是能卖得出去。“只要价格到位,别的都可以容忍。”
杜岩认为,“像五菱等品牌的很多小型车新车也要卖五六万,如果花同样的钱,能买一个空间比较大、配置还不错的二手车,也是可以的。”
威马“出事”之后,更令王易提心吊胆的,是无处维保。
今年以来,王易发现,威马的4S店明显变少了,他所在的城市,仅存的几家门店只能进行常规的检查,没办法为他提供维修服务——部分零部件缺货,门店也有心无力。2022年,王易的车发生了一次剐蹭,走完保险流程后,由于需要更换的零部件始终缺货,就一直没有换成,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车企倒了,售后成了无解的难题。网友调侃道,原来车企宣传的“终生质保”,指的并不是一台车的终生,而是一家车企的终生。
智能化失灵,大不了回到解放前,但是零部件紧缺尤其是三电系统后续无人维保,让车主们忐忑不安。根据《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汽车退市之后,厂家仍然要确保10年的零部件供应。但更多的现实情况,如王易遇到的一样,没有原厂零部件,车主也束手无策。
在第三方投诉平台,无零配件已经成为车主投诉的重灾区。
车企靠不住,车主不得不尝试“自救”。
金妍表示,威马品牌的北京车友俱乐部联系了两家能力和技术还不错的汽修店,其中一家是威马维修部前员工开的,所以目前维修保养方面的问题影响不大。
在社交媒体上,有位车主表示,自己在网上购买零部件,然后再找个修理厂进行更换。
但车主的自救能力毕竟有限,解决了零部件的货源问题,却解决不了工时费“坐地起价”。
一位威马车主在社交平台讲述了自己的遭遇。他之前在4S店充值了一些维保费用,后来那家4S店倒闭了,他只能去其他店维修,没想到两家店价格并不统一,他不得不接受店里“临时”加价。其中一个配件缺货,工作人员建议车主在网上自己购买,由店里负责安装,令这位车主始料未及的是,4S店又在工时费上随意涨价。
在燃油车时代,车企退出市场后,售后问题会有其背后的集团交由其它品牌来接手。比如此前萨博和欧宝汽车退出中国市场,通用接手了售后业务;讴歌退市后,广汽本田接管后续服务。
但像威马这样没有“靠山”的新势力车企濒临倒闭,车主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这些车主的权益由谁来保障?目前来看,在保险和法律层面,都存在亟待弥补的漏洞。
一位保险从业者表示,目前并没有针对车企破产之后,能够保障消费者后续用车权益的保险。
消费者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一些规定,维护自身权益。车主有权向销售方或者生产商索要赔偿,但在后两者都自顾不暇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很难得到妥善解决。
经历过这次威马风波,那些“敢吃螃蟹”的消费者变得更谨慎了。
在威马汽车申请破产重整相关新闻的评论区,一众网友开始总结,“所以买车还是要买销量高的品牌”,或者至少是一家规模足够大的车企。一位车主表示,去年他打算换车,本来看中了一款新势力造的车,但彼时那家新势力车企经常被传出濒临破产的消息,最后他还是犹豫了,选择了宝马i3。
王易也有换新车的打算,这一次,他倾向于选择像比亚迪这样的大品牌,不会再考虑威马了,也不会再向亲友推荐威马的车。
在预重整申请的《告知函》里,威马写道,“不会躺平,更不会倒下”,希望用户和员工继续给予威马信任。
然而,信任一旦被打碎,恐怕再难重塑。
(应受访者要求,除杜岩外,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文章经授权转载自每人Auto(ID:meirenauto)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