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中国导弹,日本首次公布电磁轨道炮!
来源:空天力量
日本防卫装备厅17日在社交媒体X上公布了一段电磁道道炮的“全球首例”海上试射视频,标志着日本也加入这场大国高科技武器竞赛中。众所周知,中国在电磁炮领域(包括电磁轨道炮和电磁线圈炮)已经占据明显领先优势。习惯了过去某些人吹嘘日本科技领先的嘴脸后,这次我们终于放开讨论,日本展出的电磁轨道炮,与中国差距有多少年?
根据日本方面透露的信息,这次测试的是防卫省今年5月就曾展出的40毫米口径“中型轨道炮”原型装置,它可依靠电磁加速发射320克重的弹丸,炮口动能为5兆焦耳,可将弹丸以每秒2230米速度(6.5 马赫)发射出去。日本防卫装备厅声称,计划的目标是最终使其发射时的炮口动能达到 20兆焦耳。报道称,这种电磁炮可能配备于日本未来的27DDG驱逐舰上,27DDG是日本现役“摩耶”级驱逐舰的接替型号。
美国“动力”网站称,除了安装在驱逐舰上,这些武器还可能成为日本正在开发的多用途导弹防御舰的标准武器。电磁轨道炮发射的高速炮弹理论上可以瞄准各种空中威胁,包括来袭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甚至可能是高超音速弹道导弹。日本防卫装备厅此前就宣称,打算部署陆基电磁轨道炮拦截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因为中国的反舰导弹库比任何其他国家都更加多样化,而且还在迅速发展。”
那么从性能上看,日本电磁轨道炮到底处于什么水平呢?“动力”网站称,日本研制电磁轨道炮的努力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日本的研制方向是利用等离子体电枢发射超高速弹丸,曾创造每秒7.45公里/秒的记录。但由于等离子体电枢的导轨烧蚀、脉冲电源等遇到技术瓶颈,实用化研究基本停滞。2018年8月,防卫省陆上装备研究所正式对外宣告其正在研制电磁轨道炮装置——“电磁加速系统”,它其实就是电磁轨道炮的技术试验原型机,包括直线电磁推进加速器、功率转化器、脉冲式储能装置、电力分配控制、散热装置等子系统,目标是以每秒2000米的速度发射10公斤的炮弹。
外界一直认为,日本近年在电磁轨道炮的技术突破,与美国提供的技术支持有关。几乎就在日本公布电磁轨道炮原型机的同时,五角大楼也宣布由BAE系统公司和通用原子公司分别牵头实施海基和陆基电磁轨道炮研制项目。但2021年美国电磁轨道炮最终以下马而告终,五角大楼给出的理由是,海军原型样炮的最大射程仅有110英里,这意味着舰艇必须置身于对手火力打击范围之内才能使用该武器;该武器的射程和射速对于防空和反导而言也显不足;传统火炮的炮管寿命可达600发,但在目前技术水平下,电磁轨道炮10-20发炮弹后就需更换导轨。
美国电磁轨道炮原型
单从性能上看,2003年美海军就进行了电磁轨道炮发射试验,出口速度为6马赫,动能7.25兆焦耳。2010年,美海军进行了两次电磁轨道炮试射,靶标位于370公里外,展示了其远程打击能力。2016年5月,美军进行10米的电导体轨道加速发射弹丸试验,速度为每小时724公里,射速为10发/分钟,有效射程达200公里,可瞬间穿透7块普通钢板,并具有多发同时弹射能力,展示了其精确打击能力。
中国电磁轨道炮虽然看起来有点土,但在技术领域却更为领先
因此日本这次展示的电磁轨道炮性能,大致相当于美国20年前的水平。尽管中国官方没有公布电磁轨道炮的主要性能,但五角大楼承认中国在电磁轨道炮领域已经超过美国,由此可以推断,中国应该超过了美国2016年所展示的技术水准,并大概率实现了美国提出的电磁轨道炮实用化目标,即炮口动能约32兆焦,具有200公里左右的射程。换句话说,日本在相关领域与中国的差距,恐怕还远不只20年。
不过笔者认为,美国之所以下马电磁轨道炮,是因为它们的设计目标是用于取代现役驱逐舰上的大口径主炮,因此偏重驱动更大的炮弹和更远的射程,以执行远程反舰和对地打击任务。但由此带来的技术挑战,包括储能设备大型化、轨道电极表面烧蚀问题、超高速远程炮弹等,目前暂时难以解决。
日本电磁轨道炮实际用于点防御
而日本这次公布的电磁轨道炮口径为40毫米,主要任务降级为针对高价值目标的点防御,技术难度方面有所下降,因此可能更为务实。“动力”网站称,考虑到日本与美国在防务技术方面的密切合作关系,虽然美国已经放弃电磁炮的开发,但日本防卫装备厅的一名高级官员表示,美国承包商未来有可能加入日本的电磁炮计划。这很可能使得美国军方通过间接方式重启电磁炮开发。
但另一方面,我国电磁技术专家马伟明院士在《电磁发射技术》中提到,我国也有可能将电磁发射技术用于多种常规兵器,除了以舰载电磁炮为代表的大口径、大发射质量技术路径之外,用于执行拦截任务的小口径、大初速也是一种发展方向。因此可以推断的是,中国在这方面也早有技术储备,日本想在这方面弯道超车,恐怕是白日做梦。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欢迎转发分享到群聊或朋友圈让更多的人看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