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先生和压寨夫人的故事
教书先生是我二爷,压寨夫人是我二奶奶。两个八杆子打不到一块儿的人,被批斗到了一起。
二爷之前有过一个老婆,是陈家的大小姐,给他生了两个女儿,我的两个姑姑。不知道为什么原因,他们离了婚,陈家小姐走的时候还怀着老三, 在娘家又诞下一个女儿, 但是我二爷至死不认这个姑姑。
他们离婚后不多久,就发生了土改。
二爷一手创建的学校,主动上缴,改成乡里的小学和中学。他,从此再未登上讲台。
二奶奶,曾经是当地土匪窝里的压寨夫人。也是批斗对象。
两个人在挨斗过程中,居然还有心情谈恋爱,还结了婚。据说我们村的批斗并不严,就是走走过场。批斗结束,大家还是来找二爷写信,写对子;家里吵架,邻里间有了纠纷,还是来找二奶奶评理,裁决。
小时候,每年寒暑假,舅舅就把我接到乡下,在各个亲戚家轮流住上几天, 包括只剩下二爷和二奶奶的老屋。老屋是坐落在村头的一个小院子。和我去过的其他当地院子不同的是,这个小院,地上铺满了规则的青石板,在进屋的台阶前,是一条弧形的陶瓷水槽,雨水,早上的刷牙和洗脸水,就顺着这条水槽流到院外,而不是一院泥巴地。 院子的角落,有一棵树,二奶奶说,春天回来,这棵树会开满花,非常漂亮。我说我最喜欢这个院子,二奶奶说这个院子未来都是你的,你爸是老大(其实几个姑姑都比爸爸年长,他的老大地位只是相对小叔而言),你姐不喜欢农村,不留给她。
正中的堂屋上面有一层阁楼,里面养了上百只鸽子。 每天早上看二爷放鸽子,晚上看鸽子回家,坐在院子里看鸽群在天空盘旋,听鸽哨,学着二奶奶,咕咕咕,喂鸽子,是我最喜欢做的事。
那时的二爷和普通农民老头儿没有两样,只是腰勾得近乎90度了。二奶奶说是被打的。给我看二爷年轻时的照片,着长衫,身板挺拔,玉树临风。 二爷有一个习惯,一坐下来就用手指在腿上写字。我小叔也继承了这个习惯。
临近春节,每天他们都依照着传统,今天扫扬尘,明天炸麻叶,后天写对子… 具体的日期和顺序我都不记得了。 只记得,要写对子的那天,二爷最忙,也最高兴,从早到晚,都有人来讨对子,带一盘子新炸的麻叶或者炸三鲜,新鲜的鸡蛋或者蜜枣,都说是给我的, 二奶奶会客气客气,让我收下。
二十九的晚上,二奶奶拎着一个竹篮,里面放上几碗装得满满的鱼,肉,三鲜,等,带着我去看村里的五保户。 二奶奶说他们是六爷,七爷,和九爷,他们家在土改前,从我祖爷爷手里买去了我们家的田地。 后来被划成大地主,就都成了孤寡老人。 二奶奶跟几位爷说,今年老大(我爸)回来过年,就不请你们来吃年饭了,把年饭的菜都给你们送来。 我至今清晰记得,其中一位爷,穿着打满补丁的洗的发白的长衫棉袄,腰里希了一根麻绳。他细长的手指,指甲一圈都是泥,颤巍巍地,从怀里掏了二块钱,要给我压岁钱。我死活都不要。回家的路上,二奶奶指给我看,那排最气派的村委办公室的房子,原来都是我们家的,你祖爷爷明智,在土改前,全部免费送给了政府。还以要跟姑奶奶婆家打官司的名义,把田地都卖了,只留下二爷的学校和这个小别院。这几个爷可怜呀,给我们家挡了灾祸,要记得给他们送终。
还有一位“爷” ,已经没人知道他是第几十号爷,他比我小一岁。 二奶奶告诉我要喊他“爷爷”。 我不答应。 “爷爷”怯生生地站在门口,问:“姐姐,我可以叫你姐姐吗?“ 我这才搭理他。现在想来,做孙子也没有什么不好,如果再见到他, 我愿意满村追着他喊爷爷。 多年前,我爸清明回去祭祖,遇到他,说是30多岁的人,衰老的真的看起来像我的爷爷了。
通常,三十的早上,我父母和我姐,会从我舅舅家回来吃年饭。老家的规矩是早上吃年饭。三爷,就是我的亲爷爷(二爷的亲弟弟,大爷很早夭折了) ,也会回来过年。 三爷,国字脸,浓眉大眼,鼻梁高挺,我一个孩子都能看出他的英俊帅气。他跟我妈的关系非常不好,所以通常他吃完饭就走。走去哪里,我也不知道,他们都不告诉我。后来再大点,才大概听出来,是回去外面的野女人家。 三奶奶在我父母结婚前就去世了。小叔那个时候在部队,过年回不来。
有一个晚上,二奶奶带着我,去给院子外面的树上系东西,她说这是女人的脏东西,树上系了它,就没人会偷了,嫌脏。 我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想明白,那应该是女人丢弃的卫生带。 不知道,偷树的贼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洁癖。
不记得是初几,二爷那一天会在屋檐下修燕子窝。 我问,为什么,二奶奶说:燕子最势利,只入好人家, 我们家这些年的好运都是“燕子”带来的, 我的小名叫“燕子”,二奶奶说这话的时候,会拍拍我胖乎乎的脸。二爷便顺势说几句诗词,佐证一下。
大概是我上小学4年级的时候,二奶奶突然倒下,几个小时后,就去世了。 我父母第二天回去奔丧,我和我姐被安排给邻居照看,因为我们还要上学,没有带我们回去。葬礼办完后,二爷被姑姑接去宜昌过了几个月,然后来我们家住。
那段时间,我每天放学,都兴匆匆跑回家,二爷一定会写好了一篇祭文,等我念给他听。漂亮的小楷毛笔字,从右到左,竖着写。 每篇的开头都是:致爱妻。内容无非是, 坐也思君,行也思君,风也思君,云也思君,对酒思君,见月也思君,…..我会记住里面那些肉麻的句子,第二天得意洋洋的讲给同学当笑话听…..
从文章中得知, 二奶奶没有生下子嗣,但是对两个姑姑很好,在当时坚持让一个姑姑读完高中,后来被招工进城,另一个读到初中,也在她婆家的生产队当上了会计; 二爷因为性格孤僻不善言辞,一直都非常依赖二奶奶。挨整是二奶奶出头,竟没人讲得过她; 平反也是二奶奶出头,从县里闹到市里,恰巧当时市里主持平反的人曾经是二爷的学生,受过二爷接济,不仅平了反,还补发了30年的工资,在当时是一笔巨款,还给了全县教师队伍里最高的退休金待遇, 当年二爷的退休金是我爸工资的好几倍;我爸上学期间曾经因为质疑赶英超美,他不过是说,我们在进步,人家也在进步,而且人家基础好,我们如何赶超?就被关了监狱。 二奶奶得知后第二天就坐火车去学校,找领导,一个出身就带着原罪的小脚老太太,居然花了一个星期时间,不仅把我爸从监狱里捞了出来,还没有任何处分,继续上学,继续当学生会主席,天知道她是施展了什么样的魔法!我妈说,你二奶奶那张嘴,能把树上的鸟儿都哄下来。 二爷爷说:你二奶奶嘴甜的哦,能把树上的鸟儿都哄下来。一个褒义里听出贬义,一个是满满的骄傲。
有时候,我读着读着,他会叫停,说这个字再读一遍, 我读完,他会做个标记,说,这一句要改,方言押韵的,普通话就不押韵了。
有一天,他说,经过我考证,辈份诗里有个错字,“云” 被误做了“银” ,因为这两个字方言发音一样。 我心里想,他坐在家里哪里考证来的? 无非是听我读你的文字悟出来的。 我们家辈份的诗,共有四句,我只记得其中的两句: 学士宗德天,云丰遂兆道。(遂字,可能也是个错别字,无从考证了,现在的晚辈们起名也不再遵循辈份了)
如果那个时候有网络,二爷一定是个高产的博主,这样的痴情,一定会吸引来很多女粉丝围观。
可惜没有网络,我是他唯一的热心读者,我姐那个时候正值青春期,看见二爷嫌弃得绕着走。我爸忙,我妈的孝顺只有她娘家人享受得到。他的哪些手稿,估计早已被用来包了什么东西,或者被分解在农村的某个粪坑里了。
有一天,二爷拿出笔墨,说你爸的字像“鸡爪子扒的“,你要从小培养,练字要长期坚持,从今天开始,我来教你。 我妈的脸一下就转阴了,狠狠的瞪了一眼我爸,我爸装做啥都没看见,我知道,二爷住不长了。
他们跟姑姑们商量着,让二爷去农村的姑姑家住,他的退休金大部分用来接济那个姑姑,小部分二爷留着自用。我问为什么不回老屋,我父母说,老屋拆了,二奶奶死了就拆了。
我急得只跺脚,那燕子怎么办,鸽子这么办,还有墙角的那棵树,我还没有见过它开花的样子!
我爸只是长长得叹了一口气。
再大一点,得知,他们不光拆掉了老房子,还掘地三尺,因为有谣传,祖爷爷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埋在了院子里。二爷太老实,没告诉他埋的地方,就只告诉了三爷。三爷那年冬天在澡堂子里突然去世,没有来得及交代。而且,就算我们自己不拆,长期没人住,也会被村民们偷去门窗,大梁等任何可以利用的东西。
二爷,不久后,就追随二奶奶而去。我也再没回过那个没有二爷和二奶奶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