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个男娃的体验就是要每天提心吊胆,OK已经连续好几年,不是骨裂就是骨折,之前跟大家说过,前几次都是伤在手上:右手扭伤→左手中指骨折→右手大拇指骨折。最近一次是打网球的时候,扭到了脚踝,起初我也没当回事,冰敷啥的处理了一下,儿子说不太痛了,我也就懒了一下没带他去医院。没想到隔了几天之后,突然又肿了起来,儿子还狂喊痛,赶忙带去医院一查,居然是轻微骨裂。然后就不得不在家里休息,啥活动都不能参加,看着每天被困足在家的儿子,这时候我才开始为自己的“偷懒”后悔和内疚!所以特别想和大家分享一篇“儿童脚踝扭伤”的科普文,很多娃刚扭伤时,其实症状还没那么严重,家长一般都是在家自行处理一下的,涂点膏药、红花油什么的,事实上,这些操作不仅帮不到孩子,还会大大影响孩子的康复。今天就一文给大家讲清楚,孩子脚踝扭伤,第一时间要如何判定和处理!
文章来源:公众号“浙大儿院”
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骑行、体操、游泳.....现在很多孩子一到放假的时候,家长都会疯狂的带娃“卷”运动,本来是一件好事,但不得不说,这也大大增加了孩子扭伤骨折的概率。而在儿科门诊中碰到最多的就是脚踝扭伤。脚踝扭伤,也就我们常说的崴脚,临床主要表现为踝关节肿胀、疼痛加剧、关节活动度减小、感觉丧失或感觉异常等,是最常见的肌肉骨骼损伤。很多孩子刚扭伤时,症状还没那么严重,第二天却肿得像个馒头一样,甚至有的孩子严重到无法下地走路。家长都觉得不可思议,我们的孩子只是稍微“崴”了一下,当时我就给他用上了红花油、贴上了膏药,怎么会睡了一觉越来越痛,越来越肿?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专委会委员、浙大儿院康复科主任李海峰表示,家长对于崴脚的两大认识误区:事实上,并非如此,错误认知、不当操作会大大影响孩子的康复。
谁没崴过脚,自己就会好?
其实,30%的人后来发展成了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
“崴脚正常,谁没崴过脚啊!”“崴脚就是个小事,不严重,擦点药油就行。”也许大家都听过类似的话,其实崴脚,也就是踝关节扭伤,是身体的“隐形刺客”。
李主任表示,踝关节扭伤大多是踝关节内翻伤引起,内翻应力造成外侧副韧带撕裂。踝关节外翻损伤较少见但较为严重,通常造成踝关节脱位、骨折,踝关节内侧三角韧带撕裂,甚至是血管神经的损伤。踝关节扭伤的儿童不仅会引发疼痛、负重能力降低,还会大大增加长短腿和脊柱侧弯的概率,严重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首次发生踝关节扭伤的患者中,约有30%会发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定,其特点是反复发生踝关节扭伤,出现踝关节脱位,以及功能表现下降,并且,踝关节扭伤后的儿童常常被家长认为“经常扭、较轻微、不需要治”这些观点,常常发展为创伤性关节炎才引起重视。
娃说疼痛,就擦点红花油?
其实,这是“火上浇油的操作”
会加重病情!
红花油是许多家庭的常备药:跌打损伤擦一擦,镇痛止淤涂一涂。因此,当孩子出现扭伤的情况时,许多家长以为只要第一时间擦上红花油,就可以镇痛消肿。然而,恰恰是这种操作,反而加剧了孩子的疼痛和肿胀。李海峰主任解释道:踝关节扭伤早期伴有周边软组织微血管的损伤,软组织破裂的微血管尚未闭合仍有出血倾向,像红花油这种活血化瘀的外用药主要作用是血管扩张,增加局部血流,改善微循环,反而会引起踝关节扭伤加重。刚崴脚就涂上红花油 那无疑就是彻底的火上浇油啊!
李海峰主任表示,孩子扭伤、拉伤时,可以记住这个RICE原则,并进行操作。RICE
R(rest)静卧休息:为了减少损伤部位的炎症反应及疼痛加剧,促进愈合,前48小时内需要保护损伤部位,静卧休息,不可让儿童执意行走。
I(ice)冰敷处理:为了收缩破损的毛细血管,减少周围组织的渗出和肿胀,减轻组织对疼痛的敏感性,促进组织修复,家长将冰袋置于儿童扭伤部位,每隔2小时一次,一次10-20分钟,注意询问儿童感觉,防止冻伤。
C(compression)适当加压:冰敷结束后,为防止踝关节再次受伤,同时减少损伤部位的肿胀和出血,对脚踝采用弹性绷带进行加压包扎,也可和冰敷结合起来,将冰袋绑在损伤部位加压,注意压力要适当。
E(elevate)抬高患肢体:为了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减轻肿胀,家长用枕头将儿童患肢垫高,高于心脏水平。
按照以上RICE原则处理扭伤踝关节后,及时去医院就诊,由医生进行专业诊断,评估损伤程度,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
对踝关节扭伤后的康复训练,浙大儿院康复科运动康复门诊会采用防治结合的策略,通过各项评估、运动训练、鞋垫矫正等方式,为患儿提供个体化的康复方案,下面这两块内容妈妈们也可以参考了解一下。
康复科医生通过专业的评估对患儿的损伤情况进行判定,其中包括:踝关节疼痛评估、关节活动度、功能稳定性评定、相应肌容量测定等各项评估内容,全面掌握患儿状态。康复科的治疗师还详细介绍了损伤不同阶段踝关节训练的重心与目标第一阶段(0-3天):减轻疼痛和肿胀指标,疼痛减轻最小或无肿胀部分负重第二阶段(4- 10天):增加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肌肉力量,无痛状态下进行等长收缩和阻力训练,静态重心转移训练,实现踝关节中立位站立。第三阶段(11- 21天):增加力量、主动关节活动度和肌肉耐力、负重运动、恢复正常步态。第四阶段(>21天):恢复功能性活动和动态踝关节稳定性,加强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