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风靡!不少人一到晚上就出动:奔跑、躲避、爬树、上墙头…网友迷惑:这还要花钱?
最近,在夜幕降临后
经常有成群结队的小年轻
带着荧光手环
在公园里四散奔跑
好像在逃避什么人的“追捕”
千万别害怕
这是最近在年轻人中间
最流行的线下社交游戏:躲猫猫!
也可以称之为
“猫捉老鼠”“猫鼠游戏”
游戏规则:
就是鼠逃,猫追,鼠鼠插翅难飞。在规定的区域内活动、躲藏、抓捕,看哪一方能坚持到最后。
这个游戏
对于小学生来说或许有点幼稚
但对于成年人来说却是刚刚好
继密室逃脱、剧本杀之后
“躲猫猫”正在年轻人的世界里走红
成为线下社交活动的“顶流”
有人说它是
性价比最高的有氧运动
有人说它是
一种轻松无负担的交友方式
也有人单纯将其看作是
一种发泄和释放
日前,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以观察员的身份观察游戏全过程,发现游戏的趣味性是吸引Z世代年轻人趋之若鹜的主要原因,但游戏中不可控的风险也是需要组织者和参与者需要高度关注的。
记者亲身体验
走红原因:趣味性和社交性兼具
打开抖音、小红书,搜索“线下躲猫猫”,上海有数个“躲猫猫”微信群,群里异常活跃,玩家大多是刚毕业的白领、大学生群体,也有少部分是中学生。参加的费用从20元到38元不等。
十一长假期间,中山公园有一场晚间躲猫猫活动。当天,群里共有几十位玩家。通过抽签选出3只猫(负责捕鼠),2位NPC(负责给老鼠做任务获得各种功能卡),其余则是老鼠(一旦被抓,会变异成猫)。
玩家们复制链接进入高德的躲猫猫群组,把头像换成猫或者老鼠,再开启共享定位,游戏就开始了。每抓到一只老鼠,猫就获得相应的积分,积分最多的为“猫王”,而躲藏到游戏结束始终未被抓的则成为“鼠王”。
游戏开始后,一名猫队员小A在夜色中飞奔起来,穿越草坪、走过湖畔,目击一只老鼠入车库后,他又到车库搜捕了一圈,但因为车库面积实在太大,无功而返。“当猫太累了,我能当老鼠吗?”小A说。
在高德地图上,可以显示老鼠距离猫的位置有多远。在抓捕时,小A从地图上明明看到,有一只老鼠就在附近100多米,但始终不见鼠迹。
地毯式搜寻了方圆百米之后,小A在一条长凳上发现了佩戴手环的老鼠,小A拍了下他的肩膀,“hi,你被捕了!”
有趣的是,当天在公园里同时还有另外一支队伍在开展躲猫猫游戏。在车库附近,一声尖叫声“啊!”,一名扮作猫的女生一个箭步窜出来,眼明手快地抓住了一只老鼠,成功获得了荧光棒。
游戏时间到,归队时,有人称自己躲在男厕所里成功逃过一劫,一女生潘潘透露说,自己一开始在车库里躲了许久,觉得比较安全了,刚到地面上,就和猫对视几秒,吓得她赶紧退回车库。一“男鼠”称,自己混入了广场舞大妈的团队,跳了一个小时的广场舞都没被发现,非常无聊。
在散场时,群主又发起了组局活动,原本素不相识的玩家们渐渐熟络起来。游戏充满趣味性,社交属性成了这款线下游戏走红乃至风靡全国的首要原因。
几位玩家表示,这是最时兴的活动,希望在活动中结识新朋友。躲猫猫充满刺激,游戏规则也非常棒。自己还会多次参加。
小A称,自己是上师大的学生,在抖音上看到这个游戏,和同学一起慕名而来。虽然玩得气喘吁吁,但活动形式很新颖,非常有意思。
为何能迅速风靡全国?
满足年轻人的多重需求
能在业余时间出出汗,跑跑步
认识一些有趣的新朋友
不少玩家都表示:
“挺爽的,且有趣”!
而且躲猫猫本身门槛较低
不需要参与者有运动经验
或体能基础,能跑的就多跑跑
不能跑的找个妥善的藏身之处
照样能玩得很好
组织者告诉记者,躲猫猫在线下真正火起来,大概是十一假期前后的事,这种规则简单,却能在短时间里流行起来的线下活动,通常还有一个突出的特质,就是其社交属性明显。
组织者表示,能在流汗的同时进行社交,应该是现在不少年轻人的诉求。
还有玩家告诉记者,通过这样的线下活动,既能接触到更多年轻的朋友,也能借此机会,打开认知所在城市的地图。
发生意外怎么办?
律师:参加者需自担一定风险
类似需要抓和躲的游戏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风险。有一名玩家爆料说,自己出师不利,摔了一跤,并晒出了脚肿起来的照片。其他玩家劝他冰敷,如果严重的话要去医院看看。
有的躲猫猫群的群主在群公告里做了特别说明,户外风险后果由本人承担,也有群主会赠送一份保险。
那么,如果发生意外的话
群主的免责声明是否能做算
赠送的保险能否生效呢?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玉霞表示,如果真的发生意外,参加者需要自担一定风险,如果组织者安排的活动本身不合理,危险性较大但没有合理保护,那还是要承担一定侵权责任。
关于保险,张玉霞认为,这类活动时产生受伤,是否属于保险理赔范围,要提前和保险公司沟通清楚,保险合同中会有一些理赔豁免条款的,高风险的活动不一定适用普通的意外伤害险。
场地是否能放在公园等?
公园:需备案,看是否超越管理规定
世纪公园游客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对于团队活动有相关规定,需要到公园一号门备案,看是否超越管理规定,如果允许开展的话,也需要遵守团队活动公约。“我们公园已经进入为期一个月的草坪养护期。现在也不适合躲猫猫。”
随着“躲猫猫”的风靡
不少网友陷入回忆:
小时候天天玩!
从免费变收费?
也有人担忧:
这样奔跑、躲避、爬树、上墙头
会不会有危险
对此,你怎么看?
留言说说吧!
编辑|何小桃 盖源源 校对|汤亚文
本文转载自上观新闻综合新闻坊、青春上海、青年报、19楼、网友评论等 感谢关注每日经济新闻,每天都有精彩资讯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