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利用成体干细胞(ASC)或多能干细胞(PSC)进行体外3D培养,形成类似体内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微器官模型”——类器官技术,正处于迅猛的发展阶段,干细胞和类器官技术及相关研究在生物医学领域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美国在2022年发布FDA Modernization Act 2.0,推荐以类器官技术为代表的非动物的检测手段。
10月31日,生物谷联合安捷伦共同召开空中讲坛“干细胞与类器官前沿研究创新进展”,本次讲坛邀请到干细胞与类器官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带来最新的研究进展。
扫码免费报名
嘉宾简介:刘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准医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2009年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2015年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获得化学工程博士学位。2016-2018年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9年回国加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现任中国生物材料学会智能仿生生物材料分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3D打印技术分会委员,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ELSEVIER出版社)杂志青年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基金、广东省联合基金等项目。主要从事生物材料构建肿瘤微环境、组织工程支架、及类器官等研究。系统研究了生物水凝胶的成胶机理,提出了以纳米粒子主导水凝胶成胶的新概念;实现了对微环境内ECM微观结构的精确控制。另外,还创新发展了3D生物打印活细胞与组织构建技术,解决了传统3D生物打印墨水机械性能与成胶过程难以调控的技术难题。以第一/通讯作者在Cell Reports Medicine, 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 Acta Biomaterialia, Smart Materials in Medicine等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获批美国专利1项,国内专利2项。演讲摘要:我们将纳米复合材料原理应用于天然生物材料改性,制备了一系列仿生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 ECM)水凝胶。以ECM主要成分天然一型胶原蛋白为基底,通过与钙离子交联的海藻酸钠形成互穿的多级网络结构,实现对材料硬度、微观结构、孔隙率等可控调节,并加入特定纳米离子,对胶原蛋白的固有自组装成胶机制进行干预,形成更为稳定,且胶原纤维形貌精细可调的新型纳米复合水凝胶。在以上材料创新基础上,我们更深入研究了3D仿生ECM水凝胶的微环境对肿瘤细胞、肿瘤间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的作用规律及调控机制,发现胶原纤维的形貌及排列方式可以改变癌细胞的运动轨迹,进而影响肿瘤入侵及迁移。另外还发现,ECM的硬度对类器官的增殖、分化、及代谢表型皆有显著影响,可以调控类器官的发育过程。嘉宾简介: PhD期间就读于日本大阪大学 - Dr. Hiroshi Hamada的实验室,主要研究早期小鼠胚胎发育中控制原肠形成和左右轴形成的信号转导途径。博士毕业后,侯娟博士移民至加拿大温哥华,在Terry Fox Laboratory of British Columbia Cancer Research Center进行了为期8年的研究工作,主要负责定向内胚层分化等胚胎发育的相关研究。侯娟博士于2012年加入STEMCELL Technologies,负责呼吸道产品线的研发,包括使用类器官及气液界面培养系统进行人呼吸道及肺的体外建模。2021年回到中国,从类器官战略和技术上支持STEMCELL在中国的广大客户。她的研究成果发表于Developmental Biology、Development、PNAS、BMC Developmental Biology等期刊。嘉宾简介:赵黎明女士,分子生物学硕士,安捷伦大中华区 BioTek 市场经理,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领域有近十年的技术推广和支持服务经验。对安捷伦 BioTek 技术和应用有深刻理解。演讲摘要:基于3D 培养体系建立起来的细胞球或者类器官可以模拟天然组织特性,相比传统的2D 细胞体系,3D 细胞和类器官具有更强的生理相关性,加速了基础科研与药物开发的进程。但是由于3D 细胞和类器官培养方式及其自身的结构特点,在模型构建、检测和分析的实验流程中对人员操作和检测设备具有更高的要求。安捷伦 BioTek CBM 自动化培养及成像分析系统,为3D 细胞和类器官提供自动化换液、孵育、高质量成像及数据分析,在疾病研究及新药研发中能够高效率配合3D 细胞或类器官模型,助力研究者及时获得可靠数据。转发本次海报或推文至朋友圈/200人以上相关研究领域的微信群,并截图给讲坛助手微信审核,审核通过后将获神秘精美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