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财政部、发改委最新发声!解读增发1万亿国债…

财政部、发改委最新发声!解读增发1万亿国债…

公众号新闻

10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增加发行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等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昨天,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增加发行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议案,决定在今年四季度增加发行2023年国债1万亿元,作为特别国债管理。


按此测算,2023年全国财政赤字由3.88万亿元增加到4.88万亿元,中央财政赤字由3.16万亿元增加到4.16万亿元,预计财政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


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指出,为了缓解地方在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方面的财政支出压力,此次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增发国债是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的重要安排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张世昕指出,近年来,京津冀、东北、河南等地遭受暴雨洪涝灾害,各类极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暴露出我国在防汛防洪和救灾应急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方面,仍存在较多短板弱项,亟待加大投入力度。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经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此次拟增发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项目建设。


“通过增发国债加大中央投资力度,能够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张世昕说。


“这次增发1万亿元国债的主要目的,是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的部署,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项目建设,是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的重要安排。”朱忠明称,当然,国债资金投入使用后,客观上也会有利于带动国内需求,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1万亿国债全部列为中央财政赤字


本次增发1万亿元国债资金规模较大,朱忠明表示,在资金安排使用方面,主要有四方面考虑:

一是中央承担还本付息。此次增发的1万亿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使用,全部列为中央财政赤字,还本付息由中央承担,不增加地方偿还负担。

二是今明两年安排使用。当前已进入四季度10月下旬,根据相关工作进展和项目储备等情况,增发的国债资金初步考虑在2023年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2024年使用5000亿元,能够以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工作落实。

三是适当提高补助标准。为了减轻地方财政配套压力,将一次性适当提高相关领域中央财政补助标准或补助比例,加大对地方支持力度,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实施。

四是单设转移支付项目。为保持预算年度间衔接,将参照以往做法,在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中单设“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补助资金”项目,与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并列,集中反映增发国债安排的支出。


负债率仍处于合理区间,整体风险可控


扩大财政赤字是一把“双刃剑”,在加大当期可用财力的同时,长远将加重政府偿债压力,需平衡好当期与长远的关系。


朱忠明表示,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的方案,这次增发2023年1万亿元国债以后,全国财政赤字将由3.88万亿元增加到4.88万亿元,预计财政赤字率将由3%提高到3.8%左右。虽然今年的赤字率有小幅提高,但我国政府的负债率仍处于合理区间,整体风险可控。


“国债资金投入使用以后,也会积极带动国内的需求,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朱忠明说,为加快预算支出的进度,促进经济恢复性增长,前期财政部在制定下半年国债发行计划时做了相关谋划,将原定年度国债的发行靠前安排,所以客观上也为后续增发国债留出了空间。


在国债发行方面,朱忠明介绍,考虑到本次增发的国债是纳入到中央财政赤字管理,所以财政部将采取公开发行方式发行,和已经确定的年度国债发行进行统筹安排。


同时,财政部也将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债券市场的情况,合理把握国债的发行节奏,使国债发行和资金使用进度相匹配,确保顺利发行并避免资金闲置,更好发挥国债资金对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保障作用。


优先支持建设需求迫切、投资效果明显的项目


为促进资金使用精准有效,本次增发国债资金全部按项目管理。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表示,增发国债对项目有四方面具体要求:

一是符合规划或实施方案。此次国债优先支持“十四五”规划,国务院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复的重点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以及地方重点规划中明确的项目。

二是满足投向领域要求。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应符合此次国债资金支持范围,精准聚焦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优先支持建设需求迫切、投资效果明显的项目。

三是前期工作比较成熟。对于在建项目,要求各项手续完备。对于新开工项目,要求前期研究论证比较充分、具备扎实的前期工作基础,能够尽快开工建设,特别是一些急需项目能够在明年汛期前建成投用。对于部分前期工作较为复杂的重大项目,原则上也不得晚于明年6月底开工建设。

四是资金需求与建设进度相匹配。项目的国债资金需求要根据国债资金支持标准,结合项目建设进度合理提出,确保资金拨付到位后能够尽快投入使用,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罗国三特别强调,此次国债主要安排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救灾项目,更要高度重视前期工作质量,避免仓促上马,导致建设实施中遇到重大困难问题,造成资金无法使用、严重影响工期,甚至影响经济社会效益等问题的出现。


在今明两年形成较大实物工作量


在国债项目安排实施方面,张世昕指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落实“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与财政部会同有关方面,统筹推进国债项目安排实施各项工作。


据他介绍,9月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各地方围绕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抓紧筛选准备了一批重点项目,同时督促地方加快推进前期工作,为国债发行使用打下了坚实的项目基础。


同时,国家发改委与财政部等研究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工作机制,明确了项目筛选、要素保障、推进实施、监督管理等工作安排,提前推进准备工作,确保国债资金一旦到位后,能够快速精准直达具体项目,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


张世昕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将会同有关方面,积极做好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各项工作,抓紧建立工作机制,组织做好项目筛选,加快推进项目实施,着力抓好监督管理。


在加快推进项目实施方面,国家发改委将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指导地方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确保新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在建项目能在今明两年形成较大实物工作量。


责编:林根

校对:陶谦


百万用户都在看

重磅官宣!王毅即将访美,美国重要政治人物到访中国!沪深300再现惊人一幕,15分钟大扫货,什么情况?

刚刚,中美重磅!央行又放大招,"旗手"突然发飙!麦当劳陷入"分裂",发生了什么?

深夜崩盘!这国股市暴跌12%!"黑天鹅"逼近,8万亿资产告急!巨头狂砸500亿,瞄上这个细分领域

局势升级!以军轰炸逼近三所医院!特朗普深陷录音门!青岛啤酒事件后续:相关人员被抓

深夜突发!大牛股72岁实控人,起诉离婚!1300亿"铜王"出事,什么情况?苹果黄牛党心态崩了…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5-83514034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日本核废水会伤人, 不过...事关年终奖!刚刚,财政部、税务总局最新发布!增发1万亿国债:影响与展望我国将增发1万亿元国债;月球或形成于约44.6亿年前丨科技早新闻晚点财经|中国增发万亿元特别国债;海外刷单被判两年六个月增发万亿国债,发力点在哪?会否影响流动性?权威解读来了最大限度满足儿童就医需求,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声!《歌德堡变奏曲1358》财政部、税务总局:减半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重磅!我国将增发1万亿元国债,预计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解读来了增发万亿国债,国家队出手了|《财经》封面何止1万亿国债,后面还有…都在喊“稳了”!这1万亿国债,能解救我们受伤的投资组合吗?发改委 财政部《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大基建批量涨停!关于增发1万亿元国债,财政部最新解读来了早财经丨国家发改委重磅发声;又一上市公司董事长去世;原油跌破70美元关口;王传福最新提议教育部、科技部、自然资源部、中共湖南省委发文,开展向万步炎同志学习活动中国宣布增发万亿国债!汇金增持传递积极信号,沪指成功守卫3000点,上市公司再掀回购潮|一周市场盘点刚刚,四大行重磅发声!央行、证监会陆续表态,什么信号?财政部最新公告:零关税1万亿国债增发,公募解读来了仙人球开大花,可与昙花媲美地方争夺1万亿增发国债额度!国资委最新发声!信息量大红色日记 11.11-21增发万亿国债,怎么看?将增发1万亿元国债!怎么用?权威回应国粹太极拳在大国政治上的娴熟应用!直播预告 | 增发万亿国债,寻找投资机会和金融工作会议解读我国将增发1万亿元国债!细节详解→民政部 发改委等部门《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一次性访问所有插件的GPT-4来了!1万亿国债给到防灾救灾;苹果或将发布三款M3芯片|AIoT情报详解增发国债细节:1万亿国债全部给地方且不用还增发1万亿元国债!教育部 发改委 财政部《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重磅:我国将增发1万亿国债,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有何深意?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