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1万亿国债增发,公募解读来了

1万亿国债增发,公募解读来了

公众号新闻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该决议明确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
         
对此广发、招商、博时、永赢、华夏、创金合信、海富通、泓德等基金公司进行了解读。公募普遍认为,万亿特别国债将提振经济基本面,对于投资者信心的提振能起到显著作用。后续仍不排除央行会进行额外的流动性投放。
         
短期来看,政策和基本面对债市可能会有所压制,债市面临的压力将会相对大一点。结合历史数据来看,本次增发国债,是财政发力的再一次明确,信心的提升有利于A股市场在当前低位实现反弹。
         
释放稳增长信号
         
关于此次增发万亿特别国债的意图和作用,业内人士表示,有助于减弱市场疑虑,推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
         
招商基金表示,总体而言,自今年7月政治局会议以来,“稳增长”政策频出,资本市场、地方政府化债、房地产等领域政策积极出台。本次增发1万亿特别国债,事件本身超预期,或能打消市场对后续“稳增长”政策力度下降的担忧,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
         
广发中证基建工程ETF及联接基金经理霍华明直言,历史上不多见的四季度预算调整,释放出政策积极信号,显示出对2024年经济增长的重视,这将强化市场对于政策力度的理解,强化市场对明年经济的信心,提振企业盈利预期和投资者风险偏好。
         
据博时基金,增发1万亿国债,传递出财政政策积极发力的信号,稳增长的意图明显。今明两年各投放5000亿,有利于稳定后续数个季度基础设施投资。最近几个月,基础设施投资相对比较弱,今年以来,消费是国内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此次增发国债,将有望继续为经济增长贡献新的动能,从而拉动四季度GDP继续向好发展。
         
“四季度增发1万亿国债,上调赤字率,说明决策层对经济的重视,”创金合信基金金融地产研究员胡致柏称,“也为明年的赤字率预期和经济目标预期相应提高留出了余地。发行国债实质上是通过高信用主体汇集低风险偏好的资金,利用财政手段进行非经营性投资活动,从而对经济带来提振。”
         
泓德基金表示,此次政府打破3%赤字率的束缚,将其提高到3.8%,略高于2020年3.7%,充分利用我国较大的中央财政空间。有助于减弱市场疑虑,有助于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释放国内经济增长潜力具有较大的助推作用。
         
针对本次增发给经济影响的落地时间,海富通基金认为,今年前三季度GDP累计同比为5.2%,考虑到去年四季度基数较低,全年完成GDP5%的增长目标难度不大,在四季度进行国债增发,主要是为后续增发国债留出了空间。考虑到国债发行到下达并形成实物工作量,预计本次增发给经济的影响大部分会落到明年。

权益资产迎实质性利好
         
一个基本共识在基金行业达成:本次增发国债将对A股形成提振,对权益资产带来实质性利好。
         
对此永赢基金分析,一方面, 在当前居民及企业部门加杠杆动力不足的背景下,中央加杠杆落地凸显稳增长举措的连续性,结合三季度以来提振资本市场、稳地产措施相继落地,系列措施密集出台凸显当前高层对提振经济的决心,上市公司盈利的逐步改善可以期待。
         
另一方面,前期政策对于市场的催化偏短期。但从9月底蓝部长履新财政部,汇金增持四大行以及宽基ETF,再到昨日增发国债,10月财政类政策逐步提速,这有助于提振A股风险偏好。
         
此外,据永赢基金,在资金维度,财政发力意味着“国家队”托底入市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这对于持续流出的北向资金也起到一定的对冲作用。总体而言,当前位置,不论是经济基本面(上市公司盈利)或是资金面较此前均大概率难以再度恶化,叠加财政类政策逐步发力以及A股相对偏低的估值水平,在中期维度或不宜过度悲观,可以逐步转向乐观。
         
胡致柏进一步表示,9月以来,国债持续超量发行,叠加地方政府发行再融资债券,宽财政的方向较为明确,但权益市场对此几乎没有反馈,主要还是市场信心不足。本次增发国债,是财政发力的再一次明确,信心的提升有利于A股市场在当前低位实现反弹,利好A股市场。
         
股市方面,招商基金判断,市场或将受益于信心企稳和经济阶段性的高修复斜率,随着国内经济进一步修复,权益资产正在底部区间蓄力,可关注权益市场中结构性机会,以及与经济预期修复相关度较高的品种。
         
博时基金认为当前A股的主要驱动仍是盈利情况,目前盈利已有一定的改善。近期政策面的利好不断,此前“国家队”两次出手,加上此次特别国债的发行,这些不断释放出积极的信号,有助于提升市场信心。相对而言,更好看A股后续的表现。
         
对基建板块形成直接利好
         
具体到对行业板块的影响,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基建板块将直接受益于此次国债增发。

广发中证基建工程ETF及联接基金经理霍华明就指出,此次由中央加杠杆增发国债有望缓解该约束,或将成为稳增长加码的信号,有望推动基建领域实物工作量加快落地,促进基建板块景气边际改善。
         
针对利好的行业,胡致柏也认为,本次国债发行将用于水利建设以及救灾等项目,是对于华北水灾后政治局常委会要求的落地。直接受益的就是相关的基建行业,而投资端的增量通过传导影响经济和居民端收入,将有助于以消费为主的顺周期行业修复。
         
债市短期受到压制
         
对债券的影响一是短期供给冲击;二是名义增长预期;三是流动性,而对流动性的影响需要具体看增发国债的发行。
         
博时基金认为,特别国债的发行,可能会使债市的流动性偏紧张,从而更加需要央行额外的流动性支持。在经济持续改善的情况下,短期来看,政策和基本面对债市可能会有所压制,债市面临的压力将会相对大一点。

华夏基金认为,本次特别国债发行后,央行将采用合适的手段积极对冲流动性压力,可采用手段包括降准、合格债券的再贴现等,在央行的积极呵护下,债券市场短期压力相对可控。考虑到明年基本面改善的风险,仍然建议客户短期内以偏稳健的短债类资产作为债券配置的主要方向,在宏观形势、货币政策更为明朗之后寻找合适的进攻机会。

四季度不排除再次降准可能
         
在支持信贷增长和实体经济修复的目标下,央行有较大概率在四季度降准,也不排除降息操作。若宽货币取向得以验证,财政发力对债市的影响或将体现为利空出尽的逻辑,长债利率调整后将具备较强配置价值。

         
海富通基金认为,本次增发的国债是纳入到中央财政赤字管理,将采取公开发行方式发行,会增加政府发行供给压力,短期可能对资金面产生扰动,未来需要央行及时进行对冲,四季度不排除再次降准可能。
         
对债券市场来说,短期政府债券供给压力增大会导致资金面偏紧状态维持,但前期特殊再融资债券集中发行已经导致资金面明显收紧,当前债券收益率部分反应了流动性冲击,预计短期债券市场或维持震荡。中期来说,赤字率的提升打开了明年稳增长政策的预期空间,后续债券市场表现需要进一步观察后续政策的出台。
         
招商基金也表示,在特殊再融资债发行明显增加的背景下,再增加一万亿国债发行,资金面压力进一步加大,央行未来也可能会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
         
编辑:小茉
审核:许闻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疯狂!华为又引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星级男人通鉴》第20章 平安夜的陷阱增发1万亿元国债!万亿国债能否吸引外资回归A股?“女人的茅台”突然闪崩,暴跌12%,发生了什么?万亿国债利好来了,基建板块爆发涨停潮万亿国债释放稳增长信号,塑料管道行业再迎政策“大礼包”N重利好突降A股,影响有多大?基金解读来了我国将增发1万亿元国债;月球或形成于约44.6亿年前丨科技早新闻重磅:我国将增发1万亿国债,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有何深意?详解增发国债细节:1万亿国债全部给地方且不用还增发1万亿国债:影响与展望地方争夺1万亿增发国债额度!财政部、发改委最新发声!解读增发1万亿国债…万亿国债落地,两月安排5000亿,物联网迎防灾应急红利公募基金"赚钱榜"揭晓!大型公募净利下滑,中小公募表现分化记一次和犹太人谈生意的经历 (下)都在喊“稳了”!这1万亿国债,能解救我们受伤的投资组合吗?增发万亿国债,国家队出手了|《财经》封面增发万亿国债,发力点在哪?会否影响流动性?权威解读来了晚点财经|中国增发万亿元特别国债;海外刷单被判两年六个月万亿国债来了,释放出两大信号!八月25日共军飞机继续绕台湾飞行为什么万亿国债之后!股市立马就稳了?史诗级利好!刚刚,解读来了将增发1万亿元国债!怎么用?权威回应我国将增发1万亿元国债!细节详解→增发万亿国债,怎么看?海外华人王同学大基建批量涨停!关于增发1万亿元国债,财政部最新解读来了何止1万亿国债,后面还有…万亿国债,释放两大信号!桃源在心重磅!我国将增发1万亿元国债,预计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解读来了一次性访问所有插件的GPT-4来了!1万亿国债给到防灾救灾;苹果或将发布三款M3芯片|AIoT情报直播预告 | 增发万亿国债,寻找投资机会和金融工作会议解读中国宣布增发万亿国债!汇金增持传递积极信号,沪指成功守卫3000点,上市公司再掀回购潮|一周市场盘点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