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野的“自助游乐园”里,摩天轮驱动靠手摇
最近,在迪士尼乐园、环球影城这些的热门景点的人山人海之外,一些丝毫没有名气、没有设施、没有IP的“三无”游乐园,也因为各大短视频平台的狂轰滥炸,成为了新的网红景点。
比起“无名气”和“无IP”,这些游乐园最令人瞠目结舌之处应该是“无动力”。
园内所有的设备都无需插电,是这类无动力乐园的一大特点。除此之外,它们在选址上往往也都有自己的想法:只有少数经营者选择建在客流充足的大城市,大多数无动力乐园则把目光放到了“迪士尼们”放弃的三四线城市。
它与世界另外两端的无动力乐园一起,构成了现代无动力乐园的独特图谱。
〓 非洲的手摇摩天轮,图片来自小红书博主“了油刘”
国内小城的无动力游乐园身上,有着不少关键词。
从短视频平台的宣传方向上,就能看出这些乐园最招人眼球的一大特点——溢出屏幕的五彩斑斓。虽然能看出这些视频为了突出它们追求的效果,明显刻意调高过颜色的饱和度,但大面积纯色的搭配还是能让人感觉到设计者质朴纯粹的美学追求。
但就算乐园风格与时下流行的审美有着些许错位,这里的游客依然不少。从照片里的人员构成,就能看出它们在受众人群上的精准定位:主打亲子型游客。
不管是鲜艳的幼儿园配色,还是无动力的玩法,这些无动力乐园从一开始瞄准的就是带着孩子出游的年轻父母。
从外观上看,这些乐园里的无动力设施,既有些像大型商超里的充气型蹦床,也有些像某些公司为了培养员工狼性的团建器械。但在这个乐园里,游乐设备不再有年龄限制和目的性,大人小孩都能坐上去转上几圈。
特别是来到无动力设备面前,想滑滑梯就得先自个儿往坡上爬,想玩旋转木马就得有人在一旁帮忙推,想坐过山车也得有人在一旁骑着牵引单车卖命蹬。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动起来全靠自己抖,不管是大人小孩,在游玩的过程中都得到了足够的锻炼以及宝贵的亲子互动。
只不过这个过程对于单纯的玩乐享受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活。
〓 脚蹬过山车
之所以这些家长愿意付出额外的“健身成本”,仍然愿意带着孩子光顾无动力乐园,还因为无动力最重要的标签:便宜。
无动力乐园在国内的兴起,不是源于它的无动力,而是因为“无动力”带来的经济与实惠。“9.9元畅玩所有项目!”或者“19.9元无限畅玩!”的响亮口号,比起大型游乐园动辄上百元的门票,明显就亲民得多。
况且想要去到那些大型乐园,不但要步行转出租车转飞机再转出租车加步行,千里迢迢赶过去还得再排一上午的队。
不是每个地方都有迪士尼,但每个地方都有渴望疯跑疯玩的小孩。
大部分无动力乐园往往就选址在三四线小城内,让家长带着孩子下班、周末都可以前往,同时把金钱和时间成本都给打了下来。
无动力乐园的平价不仅体现在游客端,对于经营者来说同样如此。
一家设备厂商的市场负责人告诉我,无动力乐园的置办、经营成本与和大型游乐园相比,“完全就不是一个量级的东西”。大型乐园里一套大型电动设备的采购价格,基本就能搞定一整个无动力乐园。
他们经常推荐开办者将乐园地址选在家乡的三四线小城,除了有让乐园更贴近核心受众的考量,也考虑到了场地和人员的成本问题。
无动力乐园不仅不需要电力,除了坡度较大的滑道等设施需要个别工作人员值守以外,大部分设备就像公园里的设施一样不需要太多维护。
这些刷上花花绿绿彩漆的轮胎钢管透出的简陋和亲民,反而成了它们与大型游乐园抗衡的最强武器。
与此同时在世界另外两端的非洲和欧洲,同样也有着类似的无动力乐园的存在。只不过对于那里的人来说,这些稍显落后的游乐设施,被寄予的意义又有了些许不同。
走出尘土飞扬的街边集市,就来到了一座同样风尘仆仆的旋转木马前。
在旅居非洲的博主的镜头下,一位当地人跟自家小孩说了句什么,小朋友蹒跚地走向旋转木马,几个经营者就手拉脚刹地将旋转木马拉停,把小孩抱上座位,这座由碎花布、木座椅和钢骨架拼成的旋转木马才再次在他们前倾着身子的奋力拖动下转动了起来。
〓 图片来自小红书博主“晨露夏丹”
对于当地人来说,这些设备就像自带“自助属性”的大型玩具一样。在马达加斯加的一角,能看到一群年轻小伙一窝蜂地冲向一座手摇摩天轮,个个都像像练过体操一样,在旋转的钢架间上下攀爬。
仅靠自身体重不断调整着整个摩天轮的重心,就让摩天轮高速运作了起来。
〓 图片来自小红书博主苏浅浅Suki
等到有游客光顾,这群小伙子还会先摊主一步围上去推销。一旦客人坐稳,他们又再次有组织地爬上摩天轮的架子,开开心心地玩起了重心马戏,担下了为摩天轮“发电”的重要任务。
有博主曾询问经营者,他们的摩天轮想要运转起来需要的阵仗可不小,到底要怎么收回成本。这才知道虽然手摇摩天轮带来的收益确实是他们补贴家用的重要来源,但其中并没算上这些“发电员”的人力成本。
这一众上下翻飞的小伙子,大多不是摩天轮的全职“发电员”,他们在这个不大的游乐园里也有其他工作要做。只是在工作之余,渐渐把爬摩天轮发展成了一个少见的爱好,没事总爱来踩踩,才有了如今声势如此浩大的一个队伍。
〓 肯尼亚手摇摩天轮的第一视角,图片来自小红书博主“安莉喂Shera”
同样因为爱好投身无动力乐园的,还有今年已经86岁的意大利人布鲁诺。
在游乐园已经诞生近两个世纪的欧洲大陆上,这位经营者并没引进那些喧嚣的器械,仍在坚持着游乐设备最初的样子,用50年时间打造了一座包含过山车、海盗船和大摆锤等多架大型设施在内的无动力游乐园。
他的无动力游乐园里,乘坐大摆锤同样需要其他人在一旁的牵引单车上帮忙踩动,过山车的动力也同样来自于乘坐者一阶一阶登顶后的重力势能。唯一不同的是,这座乐园不再位于杂乱无章的环境里,而是来到了一处植被茂盛的树林间。
〓 脚踩大摆锤
50年前布鲁诺第一次来到这片林子时,就被此处的自然环境吸引,决定下半辈子不走了。
布鲁诺虽然只上过小学,但他从小就有个未竟的宇航梦,既然自己没机会上太空,他在此处住下后开始仿造着搭建一些他从电视里看来的宇航员训练设施。就这样陆陆续续地手搓笔雕地纯手工打造了50年,慢慢形成了现在这座让他引起为傲的游乐园。
至于选择无动力设施的原因也很简单,与其把钱浪费在价格不断上涨的能源上,他更希望人们能以一种更环保地方式锻炼自身——这还能保证身处大国的复杂博弈间,意大利不再能买到便宜的天然气时,这间小小的游乐园也能继续免费开下去。
在本质上,这些无动力乐园带给人们的欢乐都是相通的。不需要名气的加持,也没有大IP的情怀加成,这种互动互助与分享快乐的方式一如100多年前旋转木马等等设施还没插上电的时候,仍然是最简单和纯粹的那种。
只不过对于这些无动力乐园内外的人来说,它被赋予的意义可能并不相通。
拥抱消费降级的游客,带着孩子享受着周末时或许很难想到,一座马达加斯加或内尼亚的手摇摩天轮,会给当地人带来一份重要的家用补贴;那些在摩天轮间上下翻飞的非洲小伙,也一定无法理解一位老人50年如一日寄托在手造游乐园身上的,对宇航梦想的憧憬。
不同环境里的人,想要做到感同身受本就不容易。可能在少数人眼中,会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三四线小城里,这些看起来廉价、累人还不够精致的游乐园能悄悄蔓延开来,正如他们想不明白一支不到100块的眉笔到底“哪里贵了”。
对于不近人情只讲数据的资本和算法来说,他们或许能从一类东西的走红中分析出趋势,但并不代表它们能够理解这些视频、热帖中人的想法。
正如我在看到博主乘坐非洲人力游乐园时,下面的搜索推荐还在一个劲地给我提示,你想要找的是否是太阳马戏团——这是全世界最负盛名的现代马戏表演。
虽然都有几分马戏表演的杂耍成分在,但冷冰冰的算法这次显然没能理解到我,更没能理解视频中正在发生的人和事。
从未走入过人群的算法可能还需要再进化进化才能想明白,为什么这两个相关搜索并不相关。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游戏研究社”(ID:yysaag),已获得转载授权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