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拆借利率飙至50%,银行也没钱了?
(新房改来了,A股被重新重视,财富逻辑正在发生变化,新机会在哪?点击上方橙色按钮预约本周日晚7点,智谷趋势创始人严九元的直播,与你聊聊当下的新变化与机遇。)
◎智谷趋势(ID:zgtrend) | 华南索罗斯
几天前,我差点以为要见证一场金融危机了。
10月31日,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金融同业之间互相借一晚上钱,隔天就还的利率,居然一度飙高到了50%。
这是什么概念?2008年10月,美国次贷危机中的信贷市场一片混乱,当时的同业隔夜拆借利率(以下简称拆借利率),峰值也才4.82%。
昨晚的拆借利率,是它的10倍还不止,放在民间是妥妥的高利贷,最野的黑社会都不敢这么玩。
难怪有交易员吐槽:“好久都没见到这样的行情了。”
要知道这可是银行,正常情况下信用质量最高的市场主体,全世界都变老赖了,银行都不见得会违约。
所以,浓眉大眼的银行之间互相借钱,利率本来就低,更何况还只借一晚上。
影响利率的因素,要么就是风险预期,要么就是供求关系。银行借钱,信用风险可以基本忽略。
难不成连银行也拿不出钱了?
你我都没赚到钱,股市也没钱,现在作为金主的银行也没钱了。
钱都去哪了呢?
在市场化程度并不完善的中国,拆借利率并不是基准利率,它的异常走势不会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但50%的利率水平,足以说明市场流动性的紧张程度。
这可能有几方面原因。
首先,在10月30日,央行宣布开展6580亿元为期7天的逆回购操作,向市场投放资金。
看似很多,但就在同日,此前投放的8080亿逆回购到期,一来二去,央行净回笼资金1500亿元。
而根据央行数据,包括上笔在内,本周公开市场共有超2.8万亿元逆回购到期。且部分逆回购在本周一、二到期后,央行并未像此前一样对其进行续作,补充市场流动性。
如此大规模的流动性从市场抽离,且并未得到补充,会给市场传递一个错觉:流动性正在收紧,钱不好借了,要借钱的赶快!
加之10月31日这一敏感节点,金融机构的资金都会相对较为紧张,对隔夜融资的需求本就比较旺盛。
其次,这与前几日发布的万亿特别国债有关。
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增加发行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议案,决定在今年四季度增加发行2023年国债1万亿元。
作为主要认购方,国债发行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必然会造成影响。中信证券日前发布研报称,参考部分省市公布的地方债发行计划和国债发行规律,结合目前特殊再融资债以及国债增发的情况,预计11月政府债整体净融资约12000亿元。
一来二去,逆回购到期赶上对流动性预期的悲观,导致市场对隔夜拆借的需求瞬间膨胀。
需求有了,供给却没跟上。
一般来说,拆出资金,提供流动性的往往是三大政策性银行和六大国有行。它们会在季度末或年末这些关键节点,为市场上的非银机构提供100%甚至超过100%的流动性。
然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对多名交易员的采访,在10月31日下午,并没有见到大额资金从大行融出,在月末钱紧且市场对资金需求旺盛的情况下,这是十分罕见且反常的。
难不成银行真的没钱了?
但说银行没钱吧,他们又一天到晚想尽办法地把钱借给你。
在过去的一周里,我收到了不下10个来自各家银行的贷款推销电话,和不下20条贷款推销短信。
诚然,银行业绩压力重,加上临近年末,冲刺一下指标,再正常不过。
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就在一个月前,银行还在想方设法给小微客户降息,有抵押物的能降至3%以下,连房贷都放宽不少。
这像是缺钱的样子?
有市场人士认为,50%的反常隔夜利率,系部分非银金融机构和资管公司“滚隔夜”所致。
所谓“滚隔夜”,本质上玩的就是以短博长,期限错配。
比如某家金融机构可动用的自有资金为1亿元,但它需要2亿才能完成某项投资,常见操作是它将自身所持债券或其他有价证券抵押给同业机构,通过隔夜拆借贷出1个亿,到期之前再通过类似的办法,将新贷出的1个亿用于偿还上一家机构的贷款,以此往复。
这套玩法可行的前提,是拆借利率常年稳定在较低水平,金融机构能够以较低的财务成本获取资金。
但它的命门也在这里,拆借利率常年较低,难道就意味着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吗?本就是短期资金价格,谁能保证不会有什么异常情况,把利率瞬间抬高呢?
要知道,不管利率是升到20%、50%还是100%,这些金融机构都没得选,他们只能借,否则就将面临违约风险。得罪了金主爸爸,那怕是以后再也别想借到钱。
于是10月31日晚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瞬间变成卖方市场,多高的利率都有人借,而源源不断的借款需求,也进一步推高了利率,直到50%。
如此看来,这似乎是一场非银金融机构自食其果的闹剧。
但仍有一个核心问题待解。
“滚隔夜”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2018年年初,银行就已发现这一套路,并对其进行了严格监管。“好多大行、小行都不出非银隔夜了”是当时非银金融机构的普遍认知。
但从2018年至今,根据Wind数据,银行对非银机构的融出资金虽有多有少,但基本保持了1:1的融出比例,其中也并未出现拆借利率上行至如此高水平的情况。
也就是说,“滚隔夜”的操作虽拿不上台面,但双方也都来来往往,心照不宣。
为何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大行停止了对非银金融机构融出流动性?
这恐怕得等时间给出答案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