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课间10分钟和其他活动已悄然消亡超10年! 学校惹众怒图什么?
这些天,关于课间十分钟被取消的讨论在网上慢慢多了起来。
中小学的课间十分钟真的取消了吗?理论上说,并没有;实际上看,怕是已经取消十多年了。
怎么讲?
因为任何一所学校都不敢说是去硬性取消这10分钟,而是令其名存实亡而已。
1
课间十分钟和其他活动已经消亡
这个问题的讨论起源于前央视主持人李小萌在社交媒体上发出的呼吁。她说,请把课间十分钟先还给孩子,你以为那是可有可无的十分钟吗。为什么连十分钟自由活动都不给孩子?
这时候很多网友才恍然大悟——原来课间10分钟已经被悄无声息地名存实亡10年以上了。
很多网友称自己孩子在课间十分钟里,除了上厕所和喝水以外不能出教室。
有网友补充说:“不仅不让到外面玩,连上厕所都要排队走直线。”
“是的,我儿子刚上一年级,要严格排队上厕所,严格排队上下楼梯有老师在旁边死盯着,剩余时间在座位上坐着。放学必须排成四列纵队,老师和小孩子们声嘶力竭地喊着一二一,不整齐会被教训,六七岁的一帮小孩跟机器人一样一点活力也没有。我小时候课间十分钟那可太快乐了,疯玩疯跑。”
不但行动要管束,声音也要管束。
看来课间休息时,大声说话也犯了忌讳。
有博主翻出了2010年的新闻贴,发现13年前就已经这样了。
帖子里说,某天下雨,一名四年级小学生在课间十分钟时从窗口伸出小手接雨水。这个行为非但没被允许,还被老师批评教育。
当地很多学校都是这么规定的。
这样的情况在各地都是普遍存在的状况,林林总总的,我们不一一赘述。
除了课间十分钟没了,其实其他我们曾经耳熟能详且给我们的童年与少年带来了欢乐的活动也在消亡。
早在2016年就有报道指出,中小学的春游、野炊、社会实践等活动越来越少。
该报道中写道,对于学校减少春游、野炊等课外活动,不少家长表示遗憾,“孩子每天被限制在教室里,不能接触大自然,不能呼吸新鲜空气,这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我们小的时候,春游、野炊那简直是家常便饭,同学们分好组,你带锅,我带柴火,他带米,大家就去野炊了,别提多自在了。”市民陈辉的孩子今年读小学四年级,但却只参加过两次学校组织的春游。他说,现在的孩子早已体会不到他们那时候在郊外肆意奔跑、累了就躺草地上休息的快乐了。
现在7年过去了,这样课外活动减少的现象非但没有改观,反而成为了常态。
都不用说这些,我们小时候那种不用家长接送,开开心心一路和同学们走回家的场景怕是再难见到了。
现在的中小学门口经常是车辆大拥堵,给交通带来极大的不便利,因为所有的家长都密密麻麻地守在学校门口接孩子。这在我们小时候是不可想象的。
2
这样做的危害、原因与解决办法
这样的“改革”会带来什么影响呢?首先孩子的身与心这两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危害。
春游少了、郊游没了,有意义的集体活动都取消了,现在的孩子们真的永远体会不到我们那一代的纯真朴实的快乐了。
心理方面,由于长期闷在教室不能嘻笑打闹、不能出去透口气,孩子们的心理就会像高压锅一样逐渐积累压力,然后要么就是爆发伤害别人,要么就是自己憋出病。
所以,必须去及时排解。
身体方面,心理压力大会导致食欲不振,再加上很多学校本来也禁止可口的校外食品,因此,孩子们更容易厌食。
压力大的情况下,睡眠质量也会差。循环往复,则会导致孩子的身体健康出现问题,身体状况不好当然会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都不理想。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们应该怎么办呢?
既然学校让课间十分钟名存实亡(现实操作中等同于取消),那么家长们就要有课外的补救措施。
在长身体方面,家长们可以多带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到户外多玩耍。
在心理建设方面,家长们要学会多跟孩子们沟通,拿他们当作平等的、无话不谈的朋友,而不是晚辈。
如果孩子出现了抑郁症的倾向,一定要及时就医,千万不要不重视,更不要拖延,否则很有可能酿成大祸。
在两年前的一项关于课间十分钟名存实亡的家长问卷调查中,59.5%的受访家长归因于一些老师图省心,要求学生课间保持安静,59.1%的受访家长认为最初是因为空气不好,学校让学生少外出,后来成了惯性,54.7%的受访家长认为是学校担心学生自由活动有安全隐患。
其实这最后一项才是最关键的。
学校不给孩子们真正的课间十分钟休息也是有自己的苦衷。比如在这十分钟内,学生们容易互相打闹、惹是生非,磕磕碰碰,动不动就把身体弄伤了。家长找到学校狮子大张口,找校长和老师要天价赔偿。
这些事情会让学校很难办。
然而因为这个就不让同学们休息,就是教科书意义上的“因噎废食”。毕竟,人类不能因为遇到了惨烈的车祸就全体都改骑驴。
那么,课间休息时孩子受了伤,这种情况在英国怎么处理呢?
很简单,受伤不严重的话,孩子进医务室;如果伤得比较重,就送医院走保险。
家长想借此讹诈学校?
那是连门也并没有。
那么,这几年有关部门有没有针对这个情况采取办法呢?
截止到2021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所做的联合问卷调查的结果是:
77.2%的小学生课间很安静,而初中的比例为69.8%。
关于学校课间纪律的规定中还可能包含了“不准出教学楼“、”不准在室外高声说话、跑跳”,孩子们平日活泼的天性多少被压制了。
于是,早在两年前,有关部门就发起过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们的行动。教育部下发通知,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学生,2021年9月1日秋季开学正式实施。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
另外, 《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第八条也指出,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然而,两年多过去了,很多孩子都小升初了,这个现象还是没有什么改观。
3
爱,并不是一种圈养
很多人把这总结为“孩子圈养化”和“孩子宠物化”。
这样的事情一点都不好玩儿,一点都不萌。恰恰相反,这很恶心,也很值得警醒。
人类是不能被圈养和宠物化的,否则很多最基本的人性会丧失。
有人说,宠物化也是一种爱啊。这不是爱,非要管这个叫爱,那这种所谓的爱还不如溺爱。
爱,不是一种饲养,人类有人类的尊严。
每个正常的家长,正常的教育工作者,都想让孩子们在阳光中快乐地玩耍,在风雨中勇敢面对困难,在户外活动中培养团队意识、合作精神,而不是多数时间都闷在水泥房子里,上厕所要整齐划一地排队,吃个饭都要挤着抢着去争分夺秒。
北京的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真正成功的教育不是说能让孩子考上牛津、剑桥、哈佛,耶鲁,而是让孩子在今后的人生中无论经历了多大的挫折、打击与失败,都有能够重新站起来的心灵力量。
那么,在圈养式,宠物式地培养下,孩子们能培养出足够让他们几次跌倒,几次爬起的心灵力量吗?
有点理智,讲点逻辑的人都会直接给出答案:够呛!
这些年,人们总是提到怎么去提高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然,还有抽象思维的能力。
但是学校把孩子们整天关在教室里当宠物看着,那孩子们是一定不会有什么想象力和创造力的。
整天面壁,课间上个厕所都要排成一条直线,连把小手伸出窗外感受一下雨水都不行,又有何抽象思维可言呢?
总结一下:
课间休息是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不然,儿童心理诊所被孩子们挤爆的现象就是必然会出现的。
其实现有的规章制度已经保障了中小学生的这种基本权利,关键就是怎样执行、怎样落到实处。
对于那些“一条臭鱼搞腥满锅汤”的跟学校无理取闹的家长们,一定要有惩戒措施,不能让他们耍无赖的行为得逞,否则伤害到的是全体孩子们的利益。
同时,对于孩子们的生活和心理建设,全社会也要更加去重视。只有来自全社会的重视,才能敦促学校们对这件事真正负起责任来。
------End------
文:热带耿直
英伦大叔(ID:UK07788915668)
转载请联系公众号后台
图片及新闻信息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英伦大叔”,获取最新最快的英国资讯。
往期精彩回顾:
英伦大叔,一个有态度、有温度的公众号
致力于传递最新最快的英国新闻与政策解读,
为海外华人提供签证、教育、创业类相关信息
欢迎关注英伦大叔,及旗下各平台帐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