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合伙人张雷:调研了500家企业,我发现有四大创新误区
“哥伦布在环球航行时曾经过一处海域,叫马尾藻海,那是大航海时期吞没船支最多的海域。与大家想的不同,它并不是通过暴风骤雨去吞没船支,恰恰相反,这片海域一点风都没有,但是很多船支驶进去就再也没出来,因为当时航海用的都是帆船。”
“当今没有风口的时代,我们就身在这样的海域里,如何才能不沉入大海?”
“下半场的形势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没有确定性,往前探索更需要勇气、发展观和能力。”
10月27日上午,混沌学园合伙人、混沌学园创新领教张雷,在混沌雄安创新力大课上,为大家带来《如何跑赢AI时代的创新力》,深度解读《创新力白皮书4.0》,分享关于时代、关于AI、关于创新的独到见解。
以下为张雷老师的演讲内容:
我们在时代中的定位
从更全面的世界或商业图景来看,我们走在到了哪里?
引用善友教授十多年前在《互联网世界观》一书中的观点:互联网时代,人生活在两个世界当中,一个是原子世界,另外一个是比特世界。原子世界是能够看见、摸着的物理世界,也可以称之为实体空间;比特世界是以0、1信息为代表的虚拟世界、数字世界。
这两个世界是连通的,可以统一在一起。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因为人类向前创造价值的规律是一致的,所以我们走在这两个世界当中的价值方向、阶段都是一致的,
这两个世界都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工具变革时代。比如工业化,实体经济有大的工厂、厂房,能够快速将能源转化成生产力。数字世界也是一样,有PC、存储,让信息产业的效率大幅提升。世界上三次工业革命有两次是机器、工厂的革命,一次是计算、储存的革命,本质上都是工具使人类不断进步。
第二阶段是空间变革时代。有了大型生产之后,世界开始走向城市化进程,所有人聚到了一起,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被拉近。互联网也是一样,拉近了单一设备后每一个人之间的距离。
第三阶段是劳动力变革时代。人与人相聚在一起之后,信息的蓬勃发展会带来组织智慧的大爆发。城市化之后,有大量的商业和社会信息需要高智能人士去处理,于是从60、70年代的美国开始,到本世纪初的中国,办公室里全都是知识型工作者,他们要负责处理大量的信息,也带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
无论是实体世界还是数字世界,人类向前发展的价值规律都需要经历这三个阶段,先从工具变革到空间变革,再到劳动力变革。
而现在,我们走到了不确定时代的下半场。这是实体世界和数字世界的双重下半场,具体来说,实体世界处于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数字世界处于从互联网时代到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阶段。
我们之所以感受到时光机理论已然失效,是因为曾经世界上最领先的美国跟我们走到了一样的位置,都是在不确定性当中往前探索,在这样没有代差的情况下往前发展,我们感受到的阻力就会非常大。
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是什么?
新的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与之前阶段对企业和个人的要求相比,有着重大不同。特别是在数字世界,互联网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是完全不同的逻辑,需要重新思考到底如何应对。
实体经济的下半场有三个特点:多变、高质量和竞争激烈。
多变是我们处在速度快、变化多,很难预测的环境中,对企业的产出要求更高;高质量是指以前生产一般性的东西就足够了,但现在不行,需要高质量发展,而且不能只考虑自身利益,还要考虑不损害社会利益、用户利益等,这对质量、品质的要求非常高;竞争激烈意味着在同样增量下降的情况下,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
我们正在经历着需要往前探索,但不确定性非常高,复杂环境对判断力要求更高的阶段。与之相比,以往的发展道路都太顺利了,不像现在,必须有更高的产出和更高的质量,才能让企业成功,能做到这一点非常难。不过,当认清这些特点、了解要求有多高之后,是有办法一步一步去克服的。
如果是做to C的企业,就不要太指望依靠一两种爆款产品就能把企业带到成功的位置。to C领域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是要坚持长期主义,要打高价值持久战。所以,创新就从“速战”转化成“持久战”。
最大的机会还是在to B领域。每个企业都要降本增效,但是想通过压降人工成本的方式去实现,仅仅依靠人类的智慧还比较难,需要以AI或者智能化、数字化为代表的科技生产力来为企业赋能,实现降本增效。
去年,我们在做白皮书3.0的时候提出:红利创新的时代已经进入尾声。马上要进入到一个价值创新的时代,只有踏踏实实做好产品,才能在不确定性中脱颖而出,这是实体经济下半场对企业的要求。所以提升创新力的逻辑非常朴素,就是既要适应变化,又要回归价值。
AI对人类有什么冲击?人类的未来跟它有什么关系?
在商业层面,AI是数字世界的智人,进入到职场中,就是独立的、有一定水平的、在不断成长着的知识工作者,相当于一名员工,一个智能劳动力。
从劳动力产业的全景角度来看,人与AI都是供给。组织用它生产商品,再按照市场规律进行销售。人与AI相比,无疑AI的能力会越来越强,会不断替代能力不如它的人类员工。这就衍生出两个问题:
一是人类的哪些能力不会被AI替代?所有的AI专家都会告诉你,创造力、创新不会被替代。
二是AI的能力可能会超过人,能力超过人就会替代人,但是能力决定一切吗?显然不是,这要从两方面来看。
一方面,组织需要能力吗?不完全是。组织的基本需求是价值产出,而且价值要增加不能下降。但并不是能创造价值就可以胜任这项工作。能力可以产生价值,但需要得到授权,得到授权的前提是要为此负责。能力可以提升价值,也可以降低价值,既然存在把价值降低的可能性,那为什么会交给你去做?因为由你负责,让公司业绩增长是你的责任,你负责任,企业才能把价值单元交给你,所以授权和责任是一体两面,没有授权的能力是无效的。
另一方面,想负责任就能够负责任吗?也不是,还需要企业的信任和信用,信任和信用是靠长期不停地产出价值得来的。
所以,整个逻辑是一个循环:人类组织中,小到一个团队、中到一个公司、大到一个社会的高效发展基础,是以价值为导向的信用与责任体系来维持的。信用、负责和能力必须统一兼备才是有效的价值生产力,否则组织就不能正常运转。而且组织更需要有信用的价值,而不是不负责的能力,否则能力越大破坏越大。
把这个循环逻辑用在AI身上,它能否短时间内就做到信用、负责、能力统一兼备呢?举个例子,如果我用ChatGPT写了一段文档发布后,账号被封了,是ChatGPT负责?还是这段文档负责?亦或是OpenAI负责?都不是,能够负责的只有我自己。
所以从短期来看,AI要形成更高的价值产出单元,还需要配套条件。AI带来的能力越高,就会有人负更大的责任、输出更有信用的价值,才能让组织与社会获得更大的收益。
通俗来说,AI越厉害,就越需要更厉害的人为此负责,为AI负责的人相当于AI的领导。如果数字世界的工具需要操作者、数字世界的互联网需要使用者,那么数字世界的智人和劳动力就需要领导者,这是未来组织和人的核心机会所在。
AI的领导跟人类的领导不同,需要更强的能力,因为AI的能力很强,领导如果不强,怎么可能指挥好它呢?
未来十年,劳动力的发展方向是从“金领、白领、蓝领”到“金领、AI+白领、蓝领”。AI挤压白领的工作,但更需要新的金领来指引它发挥正确价值,这就是我们的机会。作为有创新力的领导者,要想给AI指明方向,就需要不断地通过自我更新来提升价值判断的能力,进而做正确的事情。
这个时代节点,生产力需要有更强的领导者。
如何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对于人和组织来讲,必须要应对变化、提升价值,并长期保持成长,不断提升能力,这也是提升创新力的基本要求。
有了要求之后,就要考虑如何做才能达成要求。混沌之所以要点亮创新,是因为不管时代怎么变化,躺平肯定不是解决方案,需要自我调整去寻找创新的方法。创新能够让机器无法替代你,每个企业都需要创造新价值的方向,不过,前20年互联网式的创新基本已经过时,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创新才有希望。
近年来,我们会发现很多企业都处于“到底创新还是不创新”的纠结境地,不创新就会落后,创新又感觉很难,于是很多企业仅仅只是尝试创新一下,感觉没有机会就很快放弃了。这种情况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互联网时代过去后,关于创新的假设前提已经改变。
以前大家认为稳定是常态,变化是一时的。稳定五年变化一年,那么创新只要集中发力在一年就可以。但是,现在反过来了,变化是常态,稳定是一时的。创新已经从短跑变成长跑,而且可能要跑好几年。
做创新也有上半场和下半场。创新力从爆发力变成持久力,从短跑变长跑,目前已经到了下半场。创新类工作和经验类的工作在同一个链条上,时代不一样,创新类的比重被加大了、时间被拉长了、难度也变高了,要求每一个人创新的动力更强。同时,也带来了两个巨大挑战。
从“事上”来讲,如果探索一件事情,从速战变成持久战,将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怎么平稳过渡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之前混沌也讲过这样的理论,要找到十倍速变化的红利,并以此为核心做组合创新,是可以通过快速试错来实现的。但现在没有这样的红利,靠试错已经试不出来了,因为方向不明确,并且创新到一半的时候很有可能会更迷茫,往往进一步退两步,所以从战略角度上讲,需要做好长期创新的准备。
更难的是“人”的问题。所有企业都分成创新派和经验派。创新派非常讲究自由发展,能够做很多尝试;经验派更多是眼见为实的,崇尚经验管理。
混沌今年做了一个500多家企业的创新白皮书调研,主要调查企业有没有陷入以下四个误区:
在认知上,分为保守和激进两个方面。保守就是什么也不愿意看,什么也不愿意尝试,就相信眼见为实,等发现问题的时候已经落后了。激进是跟风盲动,缺乏理性判断,没想好就干,容易做无用功。在行动上,分为机械和发散两个方面,机械就是干事情比较机械,过早地追求成绩,要求很快看到盈利,按老业务的方式来衡量新业务。发散就是不停地试错,员工非常自由,想干嘛干嘛。
调研发现,企业陷入这四个误区里的数据分别是40%、40%、34%、48%,以上皆没有的占11.8%。也就是说,这么多公司在创新探索中,大概率会落到这四个误区里,而且只要落到这四个误区中的一个,结局基本就是走一步退两步,过程中,相互间的争论会增加不确定性的焦虑感,引发争执,甚至分裂组织。这说明以前的创新方法都不足以支撑长期主义的创新探索,经验派和创新派过激都会有问题。
创新作为一门学科,从爆发力变成持久战,需要长期的、新的探索,这也是混沌不断投入、不断探索的原因之一。不满足于现有的任何理论,拥有更强大的力量,把创新这条路走下去,这是混沌想做的事情。
如果把创新范围划得更大一点,新技术或者新商业模式的探索,也是创新。应对不确定性的商业环境,保持适应性,从中创造和提升价值能力,就是创新力,它是持久能力,不是短期能力。
从整条价值链上来讲,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需要先把价值确定,再把确定性价值放大。混沌将其分成创新类工作和经验类工作,追求的是如何把创新类工作变成一个长期的、朴素的,每个人都能用的能力,至于经验类工作,不需要过多探讨,因为有很多传统商业理论方法可以直接应用。
大的方向和脉络清晰后,就看怎么能够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从完全不确定性到取得确定性的结果和结论,需要三步。
首先要有一个方向,保证方向大致正确,后续再让组织充满活力。保证方向大致正确,需要在不确定性当中通过本质认知来思考:为谁创造什么价值,价值创新中大的价值方向是什么,思考过后会得到一个初步的结论。
得到初步结论后,要有判断力,判断之后要开始初步的探索。混沌有一个词叫“单点击穿”,就是把初步的结论转化成路径图,找到第一步要击穿的点,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探索过后,会得到一个阶段性的结果,这个结果不会特别完美,肯定有好有坏。
从阶段性结果中得到相应的反馈,再在反馈的基础上,进行迭代。反馈迭代是生物型组织能够适应环境的重要因素,本质是通过迭代实现自我进化、适应外部环境,当然,反馈迭代可能要经过很多轮。
最后形成知行合一的结果,把价值确立下来,进行总结推广。最终结果跟验证的结论是一致的,验证的结论就叫经验,是从本质认知、单点击穿、反馈迭代这三步中得来的,有了经验才能复制给员工、组织乃至所有人。
第一性原理式思维打通创新链条
无论是用ChatGPT或是AI,你与它的相处方式一定是这样的,给它提问或下达指令,它给你一个回答或完成你让它实现的目标。不过如果仅仅是这样,那AI就是个玩具,只有批准它面世或进行下一步的使用,它才有价值。凭什么批准,就需要有判断力,这个判断力是对价值的认知,要求是很高,也是人不可替代的价值。
学习不是为了知道更多的答案,而是为了提出更好的问题。混沌从创新下半场的开局就提出了一个通用模型,叫第一性原理式思维,简称“一思维”,一思维的商业运用涉及三个问题,也就是刚才说的三个思考步骤:
第一步,什么是一,本质认知,得到结论。
第二步,击穿什么,单点击穿,画路线图以及落脚点的问题。
第三步,怎么进化,要适应现实,结论结果知行合一,通过反馈迭代的方式来做。
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从认知到得出结论,“一”就是方向大致正确,真正明白为谁创造什么价值。因为,现在是价值创新阶段,需要用较强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去洞察趋势、抓住中间的规律,这是第一性原理的通俗讲法。
在不确定的时代,任何领导者对于企业来讲,关键的制胜能力是什么?我们做过一次调研,以多选的形式,最后统计发现,超过50%的选项只有一项,叫认知思维与判断力。这也是“一思维”里最重要的那个“一”。
有了“一”之后要单点击穿,击穿目标和步骤,计划和击穿能力是实践,需要行动路线和落脚点、需要突破口和抓手。资源的投入需要有节奏,每个企业、个人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每一步的重点资源用到哪里,哪个地方就会有回报,要创造美好作品,甚至做出一流作品,才能够发展和生存。
然后是“真进步”。有了初步的结论和结果、现实世界确定性的需求跟价值匹配的点,就要用反馈、迭代、进化去验证,这需要敏捷的进化能力。所以,整个往前探索的过程,都是假设和验证的动态性过程,之后会形成经验,同时,两派合流,公司的创新派和经验派终于能握手言和,意味着结果满足了所有人。
新时代的组织,既要精通创新类工作,又要精通经验类工作,两边的比例基本上要差不多,也就是说,企业要把价值链打通,需要不断探索确立新价值,再把确立的价值放大,两部分都要完成,因为可能每一个窗口期都不长,必须快速适应,将两类工作合一。
新时代下的混沌
虽然新时代的环境很复杂,但混沌希望能够和同学一起存一点“明白”,这一点“明白”就是大方向正确。虽然难以预测哪种方法可以让我们快速突围,但只要大方向正确,慢慢做就能有所收获。
混沌对于AI秉持长期拥抱和开放创新的态度,既不特别悲观,也不特别乐观,并不把它当成热点的概念和技术去思考,而是把它当成时代背景和劳动力角色。
混沌更关注的是同学们怎么能够与AI长期相处好,“人-AI-组织”一起创造价值的链条如何更好地打通,在AI时代自身怎么才能不被颠覆掉,怎么跟它一起创造更大的价值和福祉。
如何帮助更多的人和组织?基础方法的应用需要在不同场景下因地制宜。所以,混沌除了讲基本的第一性原理式思维创新的大脉络外,还在不断探索不同商业场景下应用的可能性。目前,“一思维”工具类内容在战略、增长、品牌、组织、领导力、数字化、销售等各个领域能够被广泛应用,有赖于混沌的学术共同体,也就是混沌的教练团队(以混沌创新领教为代表)。
混沌的教练团队有两个责任:
第一,从学术上不断精进,在创新方法上不断探索,使其可以更好地被大家应用,更符合时代的发展。
第二,陪伴同学,混沌的教练并不是教同学,而是陪伴同学一起通过这套创新方法解决企业碰到的短期和长期问题。
下半场的形势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没有确定性,往前探索更需要勇气、发展观和能力。
哥伦布在环球航行时曾经过一处海域,叫马尾藻海,那是大航海时期吞没船支最多的海域。与大家想的不同,它并不是通过暴风骤雨去吞没船支,恰恰相反,这片海域一点风都没有,但是很多船支驶进去就再也没出来,因为当时航海用的都是帆船。
当今没有风口的时代,我们就身在这样的海域里,如何才能不沉入大海?
要有方向且有动力地前行,混沌希望跟中国的创新力量一起,通过学术摆渡和陪伴,把帆船变成以发动机为动力的船,不停地判断方向,有动力前行,最终找到目的地,甚至发现新大陆。
了解更多好课程,开展企业培训,欢迎您扫码留资。
混沌企业顾问将尽快与您联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