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25岁姑娘为自己举办了一场葬礼

25岁姑娘为自己举办了一场葬礼

情感

一个25岁的姑娘要给自己办一场葬礼,如果你是她朋友,受到了邀请,你会参加吗?
 
 
经过了国庆结婚小高峰后,25岁的小汪被朋友调侃:什么时候吃你的席?
 
这句话戳到了小汪的痛处。
 
不仅因为年轻人不喜欢被人催婚,更因为小汪刚刚经历一场“断崖式分手”。
 
受到朋友这句话的启发,小汪转念一想,直接给了朋友们一个“惊喜”:邀请大家来吃席,不过是参加自己的葬礼。
 

小汪说,跟朋友们提起来这件事情的时候我内心也忐忑,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样去做。
 
但“没想到此事得到朋友们的支持,大家迅速筹划落实。”于是,3天后,葬礼在成都一家花艺培训场地举办,场地方也予以支持。
 
最后,来参加的人不仅有小汪的好朋友,还有很多新认识的人,甚至闻讯赶来的陌生人。
 
只见小汪躺着“灵床”上,周围放着电子蜡烛,椅子中间还摆上了自己的黑白“遗照”,灯光暗下,哀乐响起,一切变得肃穆了起来。
 
有人从开始哭到结束,对她说:“汪汪你是个好人。”
 
主角小汪说:仪式结束后,自己觉得能把属于自己的席吃完,人生没有什么遗憾,也可以继续向前生活。
 
年轻人给活着的自己办葬礼这件事情,并不只是小汪在做。
 
96年的小岗今年3月的时候也给自己举行了一场“告别式”。
 
他做了一艘“飞船”,代表自己即将去往另一个星球。接着,他邀请在街上碰到的人在他的“飞船”上送上最后的祝福。
 
有人画了乌龟,有人画了猫,有人知道他到了那边还想继续吃麻辣烫,给他画了串串。
 
有人说“祝你旅途愉快”,有人说“希望你什么都不要带,只要带上爱”。
 
然后他花了30块钱拍了一组照片,选择了笑得最开心的那张作为“遗照”。
 
葬礼在北京五环外的一个野外田埂边举行,他给活过9800天的自己说:
回顾你这前半生,实在有太多太多可说的了。
你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山村,父母关系很差,但他们很爱你。
这一生,你学习一般,长相一般,但还算善良勇敢。
小时候吹过的牛还没有实现,但在我看来你这20多年非常精彩。
你喜欢,你愿意,你开心这就是最舒服的。
平凡的一生也值得庆祝,不需要自责。当然,如果有下辈子,还是过得热闹些吧。
 
不知道你看到这群年轻人给自己举办葬礼是什么感受?
 
看着视频的我忽然有些泪目。
 
我记得《人生大事》这部电影当中有一句话说:人生,除生死,别无大事。

“死亡”本来就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我想这群年轻人给自己主导策划一场葬礼,其实是对生命的尊重。
 
但相反的是,在我们的教育、生活当中太缺乏“死亡教育”了。毕竟,在我们的文化语境之下,谈论“死亡”是不吉利的。
 
所以能够看到,在小汪这条消息的下面,有很多“骂”她的人。
 

但如果死亡真的是我们的人生大事,为什么我们不认真对待呢?
正是因为我们很少去谈论,所以有那么多的离开都显得意外,匆促,不体面,没有尊严。
 
有人没有立遗嘱,最后子女因为分家而吵得不可开交。
 
有人意外去世,却还没有想好怎么跟亲人告别。
 
有人进入了临终阶段,只剩下恐惧和孤独。
 
有人还没来得及去最想去的地方,就匆忙走了。
 
或者是有时候还没有做好亲人、朋友准备,陷入了无尽的自责、思念、悔恨、痛苦之中无法治愈……
 
正如大家常说的,其实我们真的太需要死亡教育了。
 
 
 
广州大学的胡宜安教授是“生死学”领域的先行者,早在2000年就开设了《生死学》这门课。他也是国内第一个在大学课堂开设《生死学》课程的人。
 
 
有学生说:“家人都不理解我为什么选这门课,因为要看遗体、写遗嘱,我妈知道后就不高兴了。”
 
其实这就是胡教授说的,我们对死亡无知的一大表现就是“逃避”。
 
所以,要怎么改变“逃避”的心理呢?就是去参与。
 
胡教授讲过一个关于他学生的案例。
 
一个女生很爱自己的外婆,所以外婆去世的时候她根本不相信。
 
而她的父母担心她的学业,不让她参加葬礼,说回来很麻烦,让她安心读书。但是从那之后,女生一直觉得非常内疚,总会想起外婆,想到她走的时候是不是很孤独。
 
有一次胡教授就带着学生们去参观殡仪馆,观看葬礼,之后女生说:“葬礼上,我心里默默对外婆说了很多话,我想,外婆走的时候,应该不会怪罪我没来吧。”
 
礼仪展示使她明白外婆的告别仪式大概就是这样子的,她心下释然了,觉得外婆走得应该不会太孤单。
 
胡教授说:“生死学的一个功用就是给活着的个体松绑。”
 
 
2017年在广州大学开过一个研讨会,医疗一线人员、殡葬行业从业者、社会理论研究机构人员都来参与。
 
大家从不同的方位连接,探讨个体到了生命最后阶段,该怎么去面对,要抢救还是不抢救,关于死亡的议题越多,死亡教育的重要性也越被提及。
 
“到了最后阶段才去对人进行生死教育吗?为时已晚。教育是往前移的,要在年轻的时候,身体健康的时候。”胡教授说。
 
而从“死亡”这件不确定什么时候会来临的事情本身,还可以衍生出很多思考。
 
曾经在南方科技大学任教的袁长庚老师也开设过“死亡课”,他其中一个设计原则就是,要在充满确定性的图景当中,引入大家对不确定性的思考。
 
为什么呢?
 
经历了过去几年,当下的我们越来越生活在一种焦虑恐慌之中,而这一切都源自于我们面对大环境的“不确定”性。
 
而我们无法面对“不确定”这件事情,恰恰就是因为我们一直接受的教育体系传递给我们观念都是“确定的”。

 
有一个男生成绩非常优异,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各方面条件都非常好,他想不通为什么追求的女生不喜欢自己?

袁老师通过对学生们的观察后,他说,考进南科大的学生,都可以被称之为应试教育体制里的“绝对成功者”。

进了学校之后,整个大环境也在鼓励他们做个体式的竞争,很容易就陷入一种认知:总是觉得明天一定会更好,自己只有通过不断地积累和获取才能够建立自己的价值。
 
因此他们会认为,只要我足够好、足够强,GPA足够亮眼,肯定就有人喜欢我、崇拜我,最好的东西都会自动向我汇聚。他们没有意识到,人的感情,以及很多事情,都不在这个确定性当中。
 
所以,死亡教育的范围延伸出来其实很大,不只是如何面对死亡,更是会教人学习到如何面对人生。
 
 
《2022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显示,从2017年开始,60岁以下立遗嘱的人数逐年上升,至2022年,60岁以下立遗嘱的人群中,30-39岁年龄段人数的比例为29.74%。
 
而在中华遗嘱库“微信遗嘱”小程序留言的人群中,大多数是年轻人群体,他们的年龄集中在20-29岁之间,占比35.9%,其次是20岁以下的人群,占比26.57%。
 
年轻人立遗嘱的比例越来越高,也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意识地思考“死亡”这件事情了,这是好事。
 
图片来源:中华遗嘱库
 
但这背后是什么原因呢?
 
其中有个现象挺有意思,2020年比2019年立遗嘱的年轻人增长了2倍多,该数据暴涨,应与2020年爆发新冠肺炎疫情有一定关系。
 
同时,根据丁香医生《2020 国民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有 53% 的人会担心自己突然猝死,其中更有 6% 的人经常担心甚至每天担心。
 
奇怪的是,年龄岁数较大的人对猝死的担心比例呈下降趋势,反而是 95 后、00 后担心自己猝死比例更高,分别占比 60%、58%。
 
数据来源:丁香医生 2020 国民健康调查
 
不是说大家去立遗嘱都担心自己猝死,但很多人一定是觉得生活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所以,我觉得越来越多的人立遗嘱,本质上就是在整个内卷、焦虑的社会氛围中提前感觉到了生命的无常。
 
即使那些没有去立遗嘱的人,很多时候也会感觉到生命的无意义。
 
就像今年B站出圈的一部剧《三悦有了新工作》一样,剧中三悦问:“为什么不能让喜欢工作的人工作,让想躺平的人躺平。虽然没有给社会创造价值,也没有造成过伤害呀!”
 
弹幕里飘过年轻观众的附和,“这不就是我本人吗?”
 
 
卷也卷不赢,躺也躺不平,在二者之间反复横跳,内耗自己,这就是当代年轻人的现状。
 
于是,他们会问: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自己活着到底是为什么?工作的价值在哪里?
 
从“死亡教育”的角度而言,我并不觉得现在大家的这些追问有问题,反而认为这样的问题对我们触及生活的本质更有意义。
 
只是不要让这样的思考变为虚无,而是把一切意义的追寻放在具体的生活、具体的人当中去获取。
 
我们的工作或许充斥着无聊的会议、写不完的材料、做不完的PPT,但我们已经养活了自己,养活了家庭,如果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或者获得客户真诚感谢,这都是意义。
 
我们生活的意义不是世俗的成功,比如赚多少钱,住多大的房子,而就是和家人吃一顿热气腾腾的晚饭。
 
我们活着的意义也不是成为别人眼中光鲜亮丽的人,比如多高的成就,多体面的工作,而就是能够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到自己喜欢的地方就很好了。
 
我记得有个词叫“向死而生”, 是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其存在论名著《存在与时间》中提出的哲学理念。
 
他说,人只要还没有亡故,就是向死的方向活着。
 
他是用“死”的概念来激发我们内在“生”的欲望,以此激发人们内在的生命活力。这就像我们中国人所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
 
而袁长庚老师在“死亡教育”的选修课上和同学们传递过同样的概念。
 
在一次期中考试中,他安排了一场让学生自己报名的“失败者分享会”。
 
他说,如果你认为自己是这个学校里的一个失败者,不管是学业、生活、性格、感情问题,你都可以报名,然后讲讲你的故事。
 
本来以为只是一个简单的分享,没想到当天晚上一个大的阶梯教室大概挤进去了四五百人都不止。
 
在他看来,“如何面对失败”、“人生的价值体系”,这些概念其实都是从“死亡教育”的命题里延伸出来的,它的范畴非常大。
 
在一个追求绝对成功的社会里,看见失败的重要性,他觉得这就够了。

我想,这就是今天对于越来越多人而言,接受死亡教育更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
一条:一门被00后追捧的“死亡课”。
原创:磊磊
编辑:盼盼
设计:小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我们删除。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我们在 WIGWAM 的厕所办了个「别的故事大赛」展览相当炸裂!Open AI办了首届“春晚”:一波创业公司原地倒闭......太酷了!退休老奶奶自制M&M豆棺材 ,葬礼既温馨又搞笑!网友羡慕了:等我办葬礼的时候,也想这样...掉了一只Jimmy Choo在城堡的姑娘,不想嫁给王子,一夜走红有钱的加拿大人一场直播带货超2500万元、涨粉85万,蜂花们迎来一场泼天富贵2023,我们办了第一届AI微小说大赛|Z Events老公去世后,我办了100场婚礼等他!传香港银行卡不让办了?大厂持有股权的员工不好变现了29岁姑娘无症状确诊肺癌,这种肺结节要重视!美国NBA球星居然也办了香港高才通?台胞证可以网上办了!台胞往来十项措施明年1月1日实施惊呆!少女参加葬礼 抽奖中了一台小汽车工厂往事高僧大德的信念和堅強對普通人大有啟發25岁女孩为自己办葬礼请朋友吃席:治愈了分手的心病,会继续向前生活 | 冷兔小报 No.934被吐槽后狂扇自己耳光!肯德基给薯条办起了葬礼7个月拿下皇艺offer,还办了艺术展!她的成功密码是什么?男子娶貌美姑娘,姑娘嫌他太年轻不肯洞房,男子:我要成大丈夫炸裂!Open AI办了首届“春晚”:要成下一个“苹果”?!一波创业公司哭了.......一场普通的葬礼,却来了一只猴子,伏在地上,与他告别....大厂裸辞后,我到义乌办了个「搞钱」研学团揪心!纽约66岁华裔老太带孙女过马路被撞身亡,2岁姑娘身陷车轮。安省 “紫卡”你办了吗?29岁姑娘干咳一周后竟确诊肺癌! 身体这4种警示千万别忽略炸裂!Open AI办了首届“春晚”:要成下一个“苹果”?一波创业公司哭了……吃了一颗新疆的杏干,我的唾液腺大哭了一场……和老妈俩人在房车发生这事,不知道怎么办了…炸裂!Open AI办了首届“春晚”:一波创业公司原地倒闭......文学城网红那些年的军阀们,居然办了那么多大学?来自UWC、世外、上中国际的牛娃们,办了一场“颠覆传统”的秀想象的翅膀新法真实案例 | 他和儿子各办了一个EB-5,6个月后都批准了。皮肤问题太多?先解决它就好办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