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人友好的城
我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又称”呼市“),因为姥姥还在那边生活,所以也会经常回去。
记忆中家乡的春秋是晴冷的,尤其是中秋到国庆那段时间,温度一天一天下降,最近几年,沙尘暴明显少了,打在脸上的是那种沁凉、舒爽的气息,而我最爱这晴冷的天气;全年有一半时间在供暖,冬天和初春还是很凛冽的。
很多人对呼市的认知更多是关于草原沙漠、炒米奶茶与手抓肉马奶酒,人民是豪放高大的,城市建设是大气恢弘的。我觉得她还有很大的一个特点,是我去过这么多国内城市都没有遇到的,就是对老人非常友善。
我遇到过很多暖心的事。
带老人出去玩,打了一个快车,车子提前到了,司机给我打电话,一听说有个老太太,就说不要着急,然后站在车子边上等我们,还帮我扶着老人上车了。
我姥姥在大连生活过将近20年,爱吃黄花鱼、龙虾、鲍鱼什么的,这些在内陆城市还是很稀缺的,上次带老人去了一家海鲜店,店主看到我们一老一小,吃得挺开心,就送了我们两颗鲍鱼,后来还打了9折。
开车去逛超市,停车场通往超市最近的一个电梯早上10点才开通,我们去早了,老人腿脚不好,绕到远一点的电梯比较费力,而在车上坐半小时空气也不好,这时一位超市工作人员把我们带到他们的休息区,让老人坐在里面休息。
老人想买一副眼镜,在一堆眼镜前走来走去,售货员拿来一个可以推动的椅子让老人坐下看。
老年公寓旁边有一个小超市,老人进进出出的,大家动作慢、价格算不明白、日期也看不清,但工作人员都很有耐心,会主动帮忙看酸奶啥时候过期,并且找到一板”日期更好“的酸奶;本来老人已经拿了一捆香肠,工作人员会说,另外一捆做活动更划算。
诸如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总之就是,”我这里有一位老人“这句请求在呼市非常好用,甚至,别人会主动表示善意。
这是为什么呢?没有现成的新闻或文献研究这个问题,那我就从我对这座城市的了解来分析看看。
首先,呼市是一个整体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城市,2020年全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5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1.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7%),老年人多了,有赡养老人经历的人就多了,共情性会更好。
其次,呼市整体是一个比较有温度的城市。从2015年开始就推进“厕所革命”了,现在在呼市到处都可以看到干净的”青城驿站“,不仅方便了市民使用,而且里面单独的隔间也可以让环卫工作者在里面休息。这个切入点很小很小,但却能足够反映一个城市的温度。
再次,呼市整体生活节奏还是更慢一些,工作时间偏短,大家有比较多时间投入到家庭,耐心度稍高,焦虑感偏低,可能这样也能解释为什么大家对老人更耐心吧。
我一直觉得,让高龄老人能有尊严地活着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所以我很喜欢呼市,一座对老人友好的城,可爱的城。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