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场学习这件事,收藏过万,浏览破千,记住却很难
在职场中谈学习,它的源动力里多半都有一种叫焦虑的情绪。根据领英全球十亿会员生成的经济图谱数据显示,领英经济图谱数据显示,“84%的美国人所从事的工作中,有至少1/4的重复性工作可以被AI自动化处理”,不想被AI取代,至少要“知己知彼”。这是一个抽象的目标,在职场学习中,它缺少了一点方向性,看上去每一个AI相关话题似乎都可以看一看。在这个时候,结合自己的专业性,把思考“我能做哪些AI不能做的”,变成思考“在我的专业领域里,应该在哪些方面用AI提升效率,又应该在哪些方面发挥‘我’的技能”。定下真实可行的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我本人的主业是研究先进新趋势,所以我每天都需要学习很多新东西,而各种AI工具能让我学习的时间大量减少。以人才领域为例,AI技术在人才领域已经有了非常广泛的使用,为了增强了解,我重点听了领英学习平台上《人力资源中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这门课,它不光讲授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还讲解了AI和人力资源这个领域具体的结合。比如,AI大模型在多语种能力和文化智慧,尤其是适应当地文化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在伦理和全球责任感方面,AI可以更好的针对当地国家的隐私政策,包括公平安全政策,帮助我们去做出一些判断等等。
AI是生产力的好朋友,但有时也会生成一些似是而非的论断,和AI互动时,用我们的经验、工作能力和眼界来帮助我们去伪存真。我是一个专业的咨询顾问,工作中一定会涉及到自己的想法,凡是客户把问题给到我,我先自己进行思考,当我觉得考虑的深度差不多了,就会顺手问问几个GenAI,看看它们有没有提到我思考的盲点或整个思维脉络当中缺失的部分。为了让AI变成更好的助手,有三个方向我觉得可以强化,一是始终着眼于强化数据和逻辑驱动的思维方式;二是知晓AI会如何理解人类给出的指令,学会写提示词;三是主动大胆地在工作中尝试让AI帮我们做一些数据处理和分析,并细心校验。
在职场中谈学习,做个J人无疑更能用好“时间”这个奢侈品,在拥有小目标后,更要定下小计划。把大象放进冰箱需要三步,学习AI相关的技能也有属于它自己的三段论,即从“我要学什么”,到“我要怎么学”,再到“学了怎么用”。值得一提的是,AI工具已经可以在这一步帮助很多职场人通过智能对话和数据分析的方式,梳理出课程计划。
我们总部以前开发了一个模型,认为全球每一个员工应该有这12项技能。通过类似领英学习的这种平台,可以把网上有的课程和这12项技做一个匹配,找到本土化课程,方便我学习。
不要妄想“一口吃成个胖子”,重在掌握AI工具的精髓,建立其与(我)工作生活的强关联,实现场景的精准应用。第一步,多方尝试,多试用流行的AI工具,熟悉其功效和异同;第二步,建立联系,将工作技能和AIGC功能进行匹配。例如,我作为咨询顾问,领英学习解决方案中的一些AI课程就可以为我提供前沿的行业视角,这些课程深入浅出,我相信同样也可以帮大家了解到AI具体能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什么助力。第三步,为我所用,对照自身工作内容,明晰AI工具如何提升产出和效能。一方面要理解工具局限性,从而探究如何发挥其优势;另一方面要借助重复调用,锤炼和强化技能。第四步,以人为本,以“工具化”的视角看待AI,提升自身能动性。例如,可以制定以周/月为节点的提升计划、有条件多请教AI业界专家以及多进行复盘反思,实现个人增值。
在职场中谈学习,怎么能落下老板这个关键角色。和以学业为驱动的学习不同,职场的学习不仅考验自驱力,更考验雇主的眼光和战略选择,雇主提供的资源和认可,是堪比“孟母三迁”的重要助力。
学习都是好的,但每个人积极性不一样,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学习发展的机会,学习是否能够帮助自己部门或跨部门的同事,学习所取得的成绩你是否被认可,这非常关键。我们应该先找到种子,让有自我驱动力的员工先内化再分享,然后与下属共商个人发展目标如何与计划学习匹配,也可以根据同事的工作状态和技能,选出有特点的,一起制定不同学习阶段目标。并不是开始上课了就不管了,我们应该要参与到员工的学习过程当中。
本文引用职场人观点来源于“领英学习推荐官”。“领英学习推荐官”是面向中国内地企业员工开放招募的一个免费体验和提升项目。符合要求的推荐官可以免费体验领英学习解决方案中的海量课程,基于所在领域的技能需求和岗位发展目标探索学习路径,完成自我驱动的技能成长;同时通过自身影响力,将学习路径和经验分享给更多同行业企业员工,促进更多企业可以实现由员工自我驱动的创新和发展。扫描图中二维码了解如何成为“领英学习推荐官”以及参加相关活动,和领英全球10亿会员一起共同成长。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