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唤醒良知,她离开我们19年了……
今天是美国华裔作家、《南京大屠杀》作者张纯如辞世19周年纪念日。
2004年11月9日,张纯如在美国加州圣何塞附近的一辆车中自杀,年仅36岁。生前,她以巨大的勇气揭露南京大屠杀的真相,用文字唤醒那些或将隐没的良知。
资料图:2004年11月18日,自杀身亡的美国华裔女作家张纯如遗体告别仪式在加州洛斯加托斯市的殡仪馆举行,殡仪馆外安放着张纯如低头沉思的巨幅照片,张纯如生前每次发表演讲前都会这样静思。中新社发 陈钢 摄
照片之恐怖激发她写书的念头
张纯如祖籍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出生于美国。她的名字“纯如”,寓意着“纯净如水”,她的一生,像名字一样,充满了清澈的勇敢和坚韧。
张纯如善用新颖独特的手法描述华人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揭示鲜为人知的中国历史和美国华人史。
1996年,张纯如的处女作《钱学森传》问世,时隔一年后,《南京大屠杀》(The Rape of Nanking)出版。
张纯如的外祖父母在南京大屠杀之前险些失散、避至芜湖终又汇合。长辈的心酸往事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讲述写作动机时说:
在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里,在市政公共图书馆里,在我的世界历史教材里,什么都找不到。更糟糕的是,我的老师们居然对此一无所知。这件事在我的记忆中作为一个问号存在了许多年,直到1994年我在图片展上看到相关的照片。那些照片之恐怖激发了我写这本书的念头。
图为人们向刻有张纯如生平简介的纪念碑献花。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张纯如多次前往中国,亲自采访幸存者,与历史学者合作,整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将那段令人发指的历史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引起轰动,也在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的勇气和坚持,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这段历史,让那些曾经被遗忘的受害者得以在世人面前呈现他们的苦难和坚韧。
1997年12月,《南京大屠杀》一书在美国上市,一个月后,这本书荣登《纽约时报》10大畅销书榜首,好评如潮,张纯如成了公众焦点。
她做好了离开的准备
《南京大屠杀》出版后,张纯如应邀到各地巡回演讲,也结识了各种不同背景的华人。而华人在美国的种种遭遇,再度激发她的义愤。
2003年,《美国华人史:19世纪至21世纪初,150年华人史诗》出版。这部作品如同一面镜子,反映出华人群体在异国他乡的生活状态和历史变迁。
资料图:张纯如生前著作。中新社发 徐曦弋 摄
在写作的过程中,张纯如患上了抑郁症,曾一度不得不住院治疗,此后一直承受着抑郁症的折磨。2004年11月9日,张纯如在美国加州开枪自尽,年仅36岁。
“手枪是她自己买的,遗书是用电脑写好,打印出来的。”张纯如的父亲张绍进说,事发后,家人才知道张纯如买了枪。在美国买枪需要两个星期的登记时间,所以其实早在自杀前的两个星期,张纯如就做好了准备。
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改变世界
2005年,在征得张纯如家人同意后,中国人权基金会为张纯如制作塑像,并安放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内。
2007年12月16日,《南京大屠杀》一书日文版在日本出版发行,译者巫召鸿为日本华侨后代。
2019年11月9日,也是张纯如去世15周年这一天,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张纯如公园”揭幕。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向各界致谢,并表示张纯如有着“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改变世界”的信念,这种信念鼓励年轻人不要放弃梦想。
2019年11月9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张纯如公园”揭幕。图为一座雕塑上刻着张纯如的格言“PowerOf One”。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在纪念张纯如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才能像她一样,不畏强权,坚守真理。
来源:中国侨网(ID:qiaowangzhongguo)综合报道
作者/编辑:徐文欣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