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一切忠于良知的人
人性中最宝贵的部分,就是良知。有了良知,人才高贵高级于动物。
然而,良知虽然与生俱来,却又时时在经受考验,设会风气、人的私心私欲、他人的教唆和影响……这些因素都会让人在良知和利益的天平上摇摆不定。
其实,良知并没有那么高深。古往今来,人的本性、良知一直在遭遇挑战:或时隐时现,或被一些人弄丢了一些,或被一些人弄丢了又捡回来,或在一些人那里彻底弄丢了,有的人寻找过,却没能找回,有的人不愿寻找,于是一些人最终没了。
一个人为了美好生活而追求自身的利益本无可厚非,但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泯灭良知。老梁、小崔、秋石等媒体人不顾个人安危,毅然选择用声音来唤醒人的良知;韩红、袁立、陈慧琳等明星选择用公益行动来感化身边人的良知......
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这力量启示着人们,在捍卫正义的道路上,可以超越一切界限,而惟一不能失去的就是正义响在心中的声音。
人立足于设会,都有特定的设会责任,履行这种责任就是靠良知。有良知地行走于世,就是为他人的疼痛醒着。
居里夫人经历了千辛万苦,发明了元素镭。但她没有以此为自己赚取更多钱财。她说:“科学属于全人类”,这是居里夫人对社会良知的回答。
著名生物学家土尔松放弃了自己对小儿麻痹症疫苗的发明专利,把生产流程公诸于世。他说:“你能为太阳申请专利吗?”
钟国女律师郭建梅获诺贝尔替代奖,却未得到各大官方媒体的宣传,我觉得不是她的成功不足以上热搜,是今天的热搜配不上她的名字。
一个具有良知的人,他的所作所为,于外对得起天地设会,于内经得起良心的拷问。没有良知的设会,就像一片干涸的沙漠,找不到由美好性灵滋润盛开的花朵。
失去良知的人,等于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他的人生将会是生为天理所不容,死后也会被人民所唾弃;一个设会没有良知,其结局是日渐消亡。
良知光靠设会舆论支撑是不够的,还得有一套良好的机制制约人们的言行。否则,人们的良知就会慢慢偏离轨道。只有让良知成为信仰、人心向善才会蔚然成风,这片境土才会呈现出正义长存、文明恒远的景象。
当你看到弱势的群体被侵害,你会不会心痛和同情?当在大街看到一个老人提着沉重的包袱,你有无帮助他一下的念头?
当看到一个人吃力地推着搭载孩子的车子爬坡,你会不会产生推一把的冲动?
当在互联网看到一件流氓欺负弱者的事件,你会不会愤怒地谴责流氓?是否想过像个侠客一样去拯救弱者?
还有许多这样的现象,都可能刺激你的良心,让你不由自主地想做点积极的行为。如果你有这样的反应,并力所能及地实施,那么,你就是一个保持良知的人。
当美丽被说成丑陋的,你会不会因为恐惧而保持沉默?当一个曾经的好人,突然被多数人公认是坏人,你会不会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去分析甄别?会不会落井下石,甚至推波助澜?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一直在平衡着利弊得失,也在评判着真与假、对与错、善与恶,我们谁能做到这杆秤始终保持公正?在这杆秤向某一方倾斜失衡时,我们有无勇气认错,有无胆量矫正?
良知,是人立心于天地间的根本,是道*德的最低标准,是法*律的底线,是行为与理智的捍卫者。良知是无私的大爱、是生命的自省、是永远的感恩、是真心的忏悔。
良知是汪洋大海中的一枚指南针,为人们点亮深夜里的火把,温暖着人们的心房。任何时候,不管个别人如何丧失德行,我们坚守良知,就是坚守希望和明天。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