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大部分人的防晒霜并没有涂够 | 一周科技
跟踪前沿进展,掌握最新动态
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闻
撰文 | 姚湧 小学森 庐州月
责编 | 既来知
1
过量的太阳紫外线(UV)辐射会引起皮肤损伤,甚至致癌。防晒霜和其他防晒产品可通过将皮肤和紫外线进行物理隔离或吸收紫外线,减轻用户的皮肤晒伤。但是,在平时,我们对防晒霜使用剂量的掌握经常“随心所欲”。近日,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药学院Andrea M. Carrao团队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调查了美国人群防晒霜的使用剂量,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数据显示,9102名受访志愿者的面部防晒霜使用量均值和中位数值分别为3.00mg/cm2和1.78mg/cm2,身体防晒霜使用量的均值和中位数值分别为1.52mg/cm2和1.35mg/cm2:大部分志愿者的防晒霜使用量低于美国FDA的推荐剂量2mg/cm2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370-023-00608-z
2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数据显示,男性成年期肥胖是食管、贲门、结肠和直肠、肝脏、胆囊、胰腺、肾脏和甲状腺等部位癌变以及多发性骨髓瘤的风险因素。那么,如果男性年轻时就已经肥胖,又易患哪些癌症呢?近日,瑞典哥德堡大学临床科学研究所Aron Onerup团队完成了一项对1968年至2005年间1489115名16~25岁男性(平均年龄18岁)的健康状况分析。该研究的平均随访时间长达31年,期间有78217人罹患不同类型癌症。统计显示,BMI与18种特定部位癌症(恶性黑色素瘤、白血病、骨髓瘤、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及肺、头颈部、中枢神经系统、甲状腺、食道、胃、胰腺、肝脏和胆囊、结肠、直肠、肾脏和膀胱癌)的发病风险呈线性相关。其中,BMI对消化系统癌症的风险提升影响最大,例如,肥胖(BMI≥30)使男性食管癌患病风险剧增2.61倍!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02/oby.23942
3
医疗失误是造成病患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近日,斯坦福大学商学院Michele J. Gelfand团队分析了38个医院科室1102名医护人员和4138名患者的医疗数据。结果显示,当一个科室内部同质亚群(小团队)形成强烈的“断层线”时,“小团队”间的敌视行为会增加,医护人员的文明程度会下降。这种不文明行为与较高的医疗失误率和患者死亡率相关。具体来讲,科室不文明行为增加10%与医疗相关感染率提升8.87%和病患死亡率提升10.59%有关。科研人员还发现,在善于管理冲突,合作文化浓厚的科室,患者经历的医疗错误较少,死亡率也较低。该研究提示,科室内部文化和工作氛围对诊疗效果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科室工作人员相互尊重、积极倾听和对不同意见保持开放态度更有利于减少医疗失误。相关论文于11月6日发表在PNAS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73/pnas.2302341120
4
10月2日,德国BioNTech公司的卡塔琳·卡里科(Katalin Karikó)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德鲁·魏斯曼(Drew Weissman)因在核苷碱基修饰方面所做的研究获得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的发现使得针对 COVID-19 的有效 mRNA 疫苗得以顺利研发。另一方面,基于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疾病治疗策略也在改变医学格局,但将mRNA精确递送到特定细胞仍是一大难题。近日,哈佛医学院Wei Tao团队研发出一种基于阳离子脂质和透明质酸的双靶向mRNA纳米制剂。该制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小鼠实验证实,经过优化的双靶向mRNA纳米颗粒可以通过吸入途径在肺部肿瘤细胞和巨噬细胞积累,并成功表达所需蛋白(该研究所用为p53蛋白),促进肿瘤细胞死亡。该研究为未来开发基于mRNA的吸入药物或疫苗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平台,为治疗肺部相关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73/pnas.2304966120
5
静脉滴注(俗称输液)是医院常用的医学干预措施之一,可快速递送治疗药物。但是,输液常用的钢制针头有一个明显的弊端。患者在输液期间不能自由活动,以免针头移位刺穿静脉,造成其他组织损伤。近日,韩国科学技术院电气工程学院Jae-Woong Jeong团队设计出一种能随体温软化的输液针头P-CARE。P-CARE的中心是一个软化的液体通道,外周是一层金属镓和一个薄膜温度传感器,被特殊材料包裹后固定在3D打印的针座上。通过静脉模型和离体猪组织实验,研究人员证实,P-CARE具有足够的坚韧度刺入软组织,并能在刺入后发生不可逆的软化来适应静脉血管的走向。在小鼠实验,P-CARE与规格相似的商品化针头的静脉滴注效力不相伯仲,引起的炎症更加轻微。并且,P-CARE自带的薄膜温度传感器还可用于监测体温。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551-023-01116-z
6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分散养殖(scattered farming)仍然是畜牧养殖的主要方式。在这种农业模式中,人和畜禽的空间距离较近,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生物气溶胶很容易进入人体,造成一定的健康威胁。近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韩云平团队分析了我国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和西安地区农村分散养殖的生物气溶胶特征。结果显示,分散养殖农场的细菌、真菌和肠道细菌的最高浓度分别为125609±467 CFU/m³、25175±10305 CFU/m³和4167±592 CFU/m³。多数生物气溶胶的直径大于3.3微米。共有71种细菌和16种真菌具有潜在致病性,包括人兽共患致病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分散养殖模式还影响了周边居民的室内空气质量,引发居民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该研究提示,政府部门和农民应提高对生物气溶胶的风险认识,并考虑采取措施来降低风险。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isci.2023.108378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