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县城里的陪读妈妈,靠黏假睫毛赚钱
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
zhuangao2@lifeweek.com.cn
文|读者:张冬梅
2022年,受疫情冲击,我选择回东北老家开启考公考编之路,到现在,已有一年半了。这段时间,我发现了一个庞大的、缺少关注的群体——从农村去往县城的陪读妈妈。她们像一片片轻飘飘的雪,被困在了漫长的冬季。旁人见到的是摆脱农活的清闲生活,难以窥见的是她们独自忍受的乏味和围着孩子、灶台转的狭小世界。
我渐渐发觉,农村父母更渴望下一代能出人头地,这种执念强大到让其放弃熟悉的生活,带上锅碗瓢盆,奔赴县城陪读。
我的家乡,每个乡镇会建一所小学和中学以供周边学生上学。由于教育水平有限,加上学生要搭校车通勤,很多家长干脆把孩子送去县里读书。去县里读书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寄宿在个人开的宿舍,一种是陪读。个人宿舍管理的孩子多,不可能单单照顾一个人,加上每个孩子口味有差异,相比之下,很多家长选择陪读。
《山海情》剧照
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陪读妈妈,是有事搭车去县里,客车行驶到隔壁村时,上来了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和一个年轻妈妈。他的妈妈和司机聊天,说在县四小学给一年级的孩子陪读。她的脚边放着园子里刚摘的菜,用一个大塑料袋装着,看来是为了省下青菜钱。我不禁心中感叹,这么小就开始租房子陪读,一直到高中毕业,可足足有12年。司机说笑道,这么多年租房子的钱都能在县城买一套房了。年轻妈妈表示没有办法,就一个孩子,现在买房钱又不够,只能这样陪读。
放弃农村的生活来到县城,可称为“伟大母亲的牺牲”。
来到县城,首先意味着缺少一个劳动力。在农村,无非是春种秋收这些事。农忙时,女性可以播种、施肥、锄地,种完自家地,还可以打工。她们受雇于农业大户,以种香瓜为例,扣大棚、播瓜种、移栽、授花粉、摘瓜都需人力。这些农活要求手快心细,受雇者女性居多,一般按小时计工资,播瓜种、摘瓜,一天可以赚100元,扣大棚、装瓜箱,则可以赚200元,到了白菜丰收的季节,砍白菜赚得更多。
农村女性的根扎在广阔的黑土里,她们可以又快又稳地做好农活,以此获取收入。来到县城,不管农活做得如何好,都用不到。然而,家庭还要承担妈妈和孩子的租房费用、生活起居费用、甚至补习费用。收入来源少了,支出却多了。
小区内的服装厂(作者供图)
陪读妈妈多数都想找工作,而她们又受困于孩子和自身技能。她们要找的工作,一方面需要能兼顾孩子的一日三餐,甚至接送孩子,另一方面工资最好能和农村打零工赚的差不多。但这样的工作基本没有。一般孩子6点多上学,中午11点放学,下午6点放学,加上提前准备饭菜的时间,很难有工作满足以上条件。
所以在这里,最抢手的工作是小区保洁,只需孩子上学后花一点时间打扫楼道、电梯间,一个月1200元,足够买菜。但保洁的岗位需求太少,初来乍到的妈妈们一般找不到这种工作。
我的姑家表姐,上学期开始陪读,孩子今年五年级。她最开始打算做保洁,结果没有位置。之后,她把目光放到了周边的服装作坊。在这里,新手需要现学,而且人已招满。于是,表姐不得不找工资更低的工作。一开始,她选择手工缝球,时间自由,还能拿回家做。缝球极其考验做工,对于针脚的细密、均匀程度要求高,每个球要缝200针,每个合格的球能赚2元。新手每天只能缝4-5个。把球缝坏了,每个要赔10元。我去她家的时候,发现她左右食指上贴着创口贴,手上还有多道深深浅浅的勒痕,这都是为了保证球的质量,用力拉扯勒的。
《山海情》剧照
一番找寻后,表姐选择去小区的作坊里黏假睫毛,假睫毛以“本”为单位计价,一本有100条假睫毛需要贴,根据睫毛的浓密程度,定价分别为0.1元/条、0.12元/条、0.16元/条,工作时间灵活。新手一般黏最低价的,一天黏100条,可赚10元。熟练的人一天可以拿到50元,这已经是很多妈妈愿意接受的收入。黏假睫毛很累眼睛,还需要一直弯腰,非常磨人。
后来,表姐幸运地找到了分拣雪糕杆儿的工作。工作流程是每天将工厂里的来料雪糕杆儿分拣好,将不合格的比如断裂、有毛刺的挑出去。工作简单,时间自由,每斤赚三毛钱。表姐是厂里做得最快最好的,一天可分拣170斤,能赚50元,至少需要8小时。但不是每天都有活儿。做了一段时间后,来料变成了咖啡搅拌棒,分拣要求更高,需要按100根/捆分装好。搅拌棒又很轻,同样按斤算,一天只能拿到20元。
小区内的睫毛加工厂(作者供图)
这种投入和收入不成正比的工作比比皆是,陪读妈妈也觉得不值。但本着赚一点是一点的原则还是在干着。因为她们觉得只待着不赚钱对不起丈夫,又焦虑陪读拉低了家庭的收入水平,自我认同感低。除此之外,她们就干脆待在出租房里,每天把屋子打扫得一尘不染,按时做饭,接送孩子。有陪读妈妈直言,刚来时大哭了一场,一想到撇下家租房子生活,孩子还有三年才高考,就觉得难熬。她曾经去电子厂问过工作,招聘的人事直言,想一餐不差地照顾孩子,又想一个月挣3000块,是不可能的。
她们6点起床做早餐,6点40分送孩子去学校,回来后打扫屋子,洗衣服、拖地、叠被、换垃圾袋........9点多买菜,10点开始做饭。11点接孩子放学,吃完饭又开始洗碗。孩子午睡后,下午1点半送孩子上学,4点多开始做晚饭,之后接着收拾厨房。每日循环,周周如此。她们手机上设置了很多闹铃,时间长了,闹铃响前的几分钟,就知道该做什么了。不停的循环让孩子拥抱了年华,却让妈妈在琐碎单调的生活中消磨掉了青春。
《乔家的儿女》剧照
为了节省开支,她们会尽量选取暖好,面积小的车库改装房。多数改装车库都被陪读的家庭租去了,可以说,它们就是为陪读群体准备的。屋子大约20平方米,配备厨房和卫生间,靠近门的地方有一张双人床,在厨房和卫生间的上面另有一个上铺供人居住,费用一般7000/年,不含水电费。锅碗瓢盆、冰箱、洗衣机要格外置办,屋里没有宽带。陪读妈妈们一般会购买流量卡,通过刷短视频、看剧填满孩子不在时的日子。
排列整齐的车库改装房(来源:手机拍摄)
陪读妈妈除了照顾孩子日常起居,还需监督学习。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妈妈们会在低年级时辅导孩子语文数学,当年级升高,妈妈会听写诗词、成语、英语单词,甚至给孩子抄写一些好词好句、高分作文。
我曾见到我的表姐抄的范文,便利贴上歪歪斜斜的字,让我看到了一个母亲付出的冰山一角。她们监督孩子学习,难度可想而知。孩子一点点长大,陪读妈妈把课后补习当作提升成绩的一颗稻草,而补习费又是一笔开销。妈妈们对孩子课上表现缺乏了解,将是否认真学习、是否顺心、是否与同学和睦相处等重要衡量指标,一股脑地转变成了成绩和年组排名。
孩子的成绩牵动着陪读妈妈的心。如果成绩好,陪读妈妈身边将出现请教者,打听教育孩子的方法,平常学到几点,是否补习过.......如果孩子成绩不好,陪读妈妈将十分矛盾,有时质疑抛下家里和活计来陪读的意义。
如何与处在青春期的孩子相处,也是陪读妈妈的又一难题。陪读几乎让她与社会脱节,每天的生活只有孩子,但孩子却有自己的学校、自己的朋友。她会因孩子只吃了几口饭而怀疑自己做饭不好吃,又想到辛辛苦苦做的饭,孩子却不爱吃,就会莫名生气。单独和孩子相处让她感到无力。不管是孩子吃饭吃得少,却到外面买零食吃,还是孩子张罗买很多试卷却没写多少,都会让她失望。她知道不能动不动和孩子生气,却抑制不住怒气,事后又后悔不该这样。她想如果找到一份工作,既有收入,又能融入社会,也许双方的关系会好些。
《打开生活的正确方式》剧照
自从陪读成为一种风气,学生把妈妈陪读当做理所当然之事。只需一句“xx的妈妈都在陪读,为什么妈妈你不能来”,就已给足了妈妈陪读的理由。这些陪读妈妈是否真的快乐,是否真的喜欢城里的生活,成了几乎无人关心的话题。
她们的技能难以发挥作用,她们失去了与土地的联系,也无法把陪读当成一种休息或消遣,与其说是陪伴不如叫做牺牲。一年、两年、三年......陪读妈妈的生活在名为“孩子”的时钟中度过。她们来往于农村与城市之间,寒暑假是最开心的日子,锁上出租房门的那一刻最开心。
《底线》剧照
这些女性是默默无闻的,而改变的开端,是她们首先被看见、继而被关注。
排版:空豆 / 审核:同同
大家都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