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采销二十年:低价之战撒手锏
与公众熟知的40多万京东快递小哥和一线客服不同,几千名京东采销以往并未直面用户。他们隐居幕后,却是刘强东一手带出来并寄予厚望的“铁军”,是京东战略最关键的执行者。这个双十一,他们意外以直播的形式曝光于外界。
从10月25日平生第一次直播,到11月11日晚,京东家电家居洗衣品类采销小孟在京东采销直播间带货六次,吸引了数十万人观看,卖出近千万元的家电。
他力推的某品牌内衣洗衣机凭借全网最低的1699元成为爆款,一次直播卖出了平时一个多月的量。
90后小孟个头不高,皮肤黝黑,面容憨厚,直播时被一些网友吐槽语速太快说什么都听不清楚,却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甚至连他的小红书账号粉丝都增长了18倍。
用户和粉丝们不知道的是,十几天来小孟每天除了上播,还有大量本职工作要做。人在连轴转,精神却高度亢奋,像打了鸡血。
这个双十一,包括小孟在内的京东采销火了。网友发现,这些业余主播真的在专业降价,由此带来了一场场薅羊毛的狂欢。
同样一台学习机,李佳琦直播卖4599,京东采销直播间直降1500元;一瓶几十元的OLAY浴液,京东采销直播间价格比某头部主播便宜30元,甚至一位喊着“真的已经干上头了,没人能管得了我”的京东采销,直接在直播间送了100台电视机。
11月11日晚,小孟在京东11.11的最后一场直播中,穿上了公司为京东采销订制的红色马甲。入职京东四年的他,不太清楚这件马甲的份量,但在有十年以上司龄的老采销眼里,这具有特殊的意义:京东采销的战斗精神回来了。
▲小孟(右二)和同事穿着京东采销红马甲直播
2012年,京东与苏宁爆发了著名的“815家电价格战”,刘强东一条微博引爆战斗,双方打得昏天暗地。
亲历过那场价格战的京东家电家居厨小电器采销勃哥回忆,当时刘强东一声令下,“所有采销只有一个字,就是干”。为了节省时间,勃哥和同事提前把可能要降到的十几个价格都输入系统,随时和对方比价调价。
京东甚至成立了专门的“打苏宁指挥部”。勃哥形容,当时他们的工作状态是“打着上班的卡下班”,因为每次下班时都已经是凌晨了。
在线下,京东则招募了一批“价格情报员”,身穿红马甲,到苏宁国美门店调查价格。同样的商品,只要京东不便宜,“红马甲”马上通知线上降价。
那场大战的结果众所周知,京东在家电行业一战成名,很快由苏宁国美之后的“小弟”成长为行业第一。
11年后,京东的红马甲再出江湖,同样引发轰动。京东双十一期间,有3.2亿人次涌进京东采销直播间。在直播带动下,京东约300个品牌销售破亿,新商家成交单量环比增长超5倍。
京东采销是一群什么人?一直在直播方面没什么建树的京东,为什么让他们来当主播?
京东的第一位采销,就是刘强东。
少年时代,收集村里孩子们抓来的龙虾,统一卖给小贩,每斤赚一分钱攒起来买支雪糕;或者潜入河底捞起货船掉落的煤块,换了钱到城里租书看,这是刘强东最早的采销经历。
在中关村摆柜台,刘强东更是名符其实的采销。别人卖视频压缩系统,进价1万多元卖5万元,一套就挣三四万,刘强东明码标价卖18888,还培训用户使用方法。客户口口相传,他的柜台前排起长队,创业第四个月他忙不过来,开始新招采销。
采销,顾名思义,就是采购和销售,是零售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岗位,在它的基础上,零售的运营、市场、技术、客服、售后等岗位才得以产生。
用一句话定义一个好采销,就是低价买卖用户需要的好商品,但京东初创时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当时的京东采销,主要是去找品牌或品牌的各级代理商拜码头、问价格,采购回来接着卖。但京东体量太小,别人瞧不上,采销进货需要四处求人,天天吃闭门羹。
好在当年这些京东采销虽然多数出身草根,但够皮实能抗压,尤其是有刘强东的领导力加成,总是有股“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劲儿。
京东图书采销小韬,就和同事完成了不少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10年12月8日,当当在美国上市的当天,刘强东发动一场“奇袭”——“每本书要比竞争对手便宜20%!”但小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无书可卖。
当时中国线上图书市场的大盘子,当当豪占三分之一。京东图书刚上线,稚嫩得像一个孩童。
很多出版社不肯与京东合作,怕遇上骗子;线下的新华书店、图书大厦是他们的主渠道,线上除了当当亚马逊,其它的人家也不在乎。
小韬和同事们决定剑走偏锋——为表诚意,一分钱的货没拿到,就先给头部出版社各打去500万定金。
这是一步险棋,但刘强东说放开干。财务很不放心,一遍遍问小韬,合同都没有就要付款,出了事你能负得了责吗?小韬拍拍胸脯:放心,出了问题我们来担。最后采销堵着财务的门,硬是等着所有流程走完,盯着把款付出去才离开。
出版社被这样的诚意打动了,堡垒也被一个个攻破。短短3个月,12人的图书采销团队签下700多家出版商。
和当当的价格战,当当打七八折,京东618直接五折甚至更低,整个行业之前都没见过这样的折扣。结果京东上架什么书,10分钟内就一售而空,再上架再售罄。
▲2013年京东618期间,
小韬(右三)和同事们在公司值班
回过神来的当当,组织了24家出版社集体给京东断货。小韬又受命去撬动这些出版社,结果对方连面都不愿意见。他通过朋友关系约见其中一家版社的销售总经理,也被对方婉拒,之后三个月,他每天都给对方打一个电话,对方受不了,说那就见一面吧。
见面后,被小韬打动的这位总经理,偷偷给京东供了当时他们滞销的周杰伦的画册——反正卖不出去,做个顺水人情卖给京东也能收回些成本。
没想到5万本画册很快就被京东卖光了,颇感意外的出版社又几次给京东供货,最后京东卖出30万本。
就这样,用一年的时间,京东又把断供的出版社都争了回来。
小韬认为,京东采销愿意拼命,是因为老板敢于放权、乐于激励,一个年轻人往往就能操盘几亿甚至几十亿的生意,是非常难得的人生体验,这让他们深感责任重大。
那时候,京东经常加班。下班后刘强东就会招呼大家喝酒吃饭,一边改善伙食,一边倾听员工想法。碰到开年会,刘强东更会端着酒杯挨个敬酒,盯着采销问:你明年的任务是多少?
新人不了解刘强东的“老套路”,老实告知“1000万”;刘强东马上问:努努力能做多少?趁着酒劲夸海口,没准就加到1500万。但刘强东任务不白加,许诺给重奖,决不食言。
于是,白酒一口闷下,年底任务超额完成,就猛发奖金。
还有一次,有员工借着酒劲问刘强东:怎么让员工买得起房?结果2012年,京东推出无息贷款,直接为员工垫首付。
遇到打仗,刘强东把采销统统叫进会议室,命令一下、口号一喊、授权一放,回去就是拼尽全力,血战到底。
在勃哥的记忆里,那些年京东采销上班天天喊口号、打鸡血,这个部门喊“兄弟齐心、其利断金”,那个部门喊“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家电数码”……大家比着谁喊的响、喊得齐,声量低甚至会遭鄙视。
直到现在,每逢618和双十一,“战斗战斗,只做第一”的口号还会在大楼内此起彼伏,这在几乎都以精英自居的其它互联网企业,简直难以想象。
有酒有肉有奔头。有人说,刘强东就是一头狮子,把一群羊变成了一群狼,铸就了京东采销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去年底,刘强东在公司高管会上提出了“低价战略”,但外界不知道的是,那场会议过后,刘强东又召集公司所有基层采销员工,宣贯他的低价主张,可见他对这个群体的重视。
采销是刘强东盯得最紧、下心血最多的部门之一。
创业初期,刘强东每天必到采销的工位转悠,随时了解经营状况,并且向采销传授生意经。比如,他有时给客户打电话,会让采销用分机来听,学习怎么跟人谈生意。
京东一号员工张奇早期也是一名采销,刘强东会拷问他显示器的价格,张奇回答不出来,刘强东就瞪着他:你怎么不知道呢?干什么吃的?后来张奇每天都把所有商品的价格看一遍,八九百个商品的进价、售价都一一记住。
员工看好某个产品,想要采购200台,刘强东却说,拿1万个吧!拿得多成本低,卖得更便宜,销量一下就起来了。
创始人的这种风格也深深影响了员工,在京东,采销是狼性、执行力和专业性的代名词。
但20年来,京东从三尺柜台成长为一家近60万人的公司,采销也从一人到百人再到现在的数千人,初期积累的团队文化气质难免有所稀释。
一位京东内部人士认为,公司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采销牵一发动全身,很多时候顾及上下游链条的利益,难免做出各种妥协。
另外,越来越多有着光鲜履历的年轻人加入,却缺少以前草莽时期摸爬滚打的经验,对行业和品牌伙伴的认知都有待提升,所以京东采销的战斗力会受到一定影响。
当前行业竞争激烈,直播电商等新形态涌现,一些品牌被动受头部主播底价协议要挟,要求京东等平台抬高价格。京东成为扛价的冤大头,用户成为被收割的韭菜。而一段时间内,京东在价格竞争力方面,缺乏以往的破局勇气。
也正因如此,刘强东向京东高管及京东采销团队喊话,再不重拾价格优势,京东将成为第二个苏宁。
这个双十一,海氏事件带来的争议,反倒成为激发京东采销战斗力的突破口。退无可退的他们抛下顾虑,上阵直播,自己补贴也要把价格做下来。勃哥说,一段时间采销总有一种被绑架的感觉,做事被处处掣肘,现在经过双十一这一仗,大家都解了绑,一吐胸中的憋闷。
▲京东采销将办公室用作直播间
“一台成本200多块的电器,在头部主播那里卖600多,人家还喊着‘全网最低价’,我们自己补贴想卖得比他低,品牌还不让,哪有这样的道理?必须把价格打下来。”勃哥说,公司做出采销直播的决定后,采销团队马上行动,没有场地就占用副总裁的办公室或会议室,让老板到外边办公。
95后的臻臻是京东健康采销,早上接到直播任务,晚上就要开播,她手头还一无所有。她和团队给供应商疯狂打电话,说明直播诉求,反复拉扯价格,午饭都没顾上吃。盘点好上播商品,谈下折扣,已经是下午4点。她接着开始跟助播梳理流程、熟悉脚本,脑子里刚塞满卖点,法务又跑来嘱咐一堆禁忌词,没等消化完就被推进了直播间,前后只用了不到10个小时。
随着京东采销直播的大火,很多之前不同意降价的品牌开始转变态度,甚至主动提出折扣,请京东采销直播带货。而且京东采销直播“无坑位费、无佣金、无套路”的“三无”特色,让动辄一次要向头部主播交几万几十万元坑位费、要交至少20%甚至高到80%佣金的品牌们,感到耳目一新。
僵局由此打开。
让京东采销出圈的底气,除了补贴降价,还有他们的专业性。
采销深入行业多年,对一件商品是什么质量什么价格一清二楚,他们甚至比品牌商还懂行情。勃哥说,作为十几年的家电采销,用多粗的线、多厚的壳,什么芯片、什么电机,哪里工厂代工、性能是否虚标,甚至添加一项新功能成本会增加多少,他们一看一摸一问,全都知道。
另一位出了名的京东采销阿杰,直播时直接吃了一把狗粮。在别人看来这样的行为多少有些少见和疯狂,其实在他几年的宠物粮采销经历中,他曾探访过上百家工厂,亲自试吃了超过200种猫狗粮。
▲在直播间吃狗粮的京东采销阿杰
正因如此,京东采销虽然没有直播经验,却能在直播间把商品介绍得明明白白,这正是那些头部主播最欠缺的。一个品牌的老板曾向勃哥吐槽,他们花了大钱让薇娅带货,结果短短几分钟时间,薇娅对产品功能的介绍错漏百出,让他们非常无奈。
在小孟看来,合格的京东采销应该是一名六边形战士,既要学会砍价定价,又要学会运营推广,还要会趋势分析,也要兼顾售后体验,现在还要学会直播。这样的能力和经验,不仅对京东和用户是一笔财富,对品牌商来说更是强劲的助力。
户外骑行的采销俊琪,就是C2M反向定制的“爆款制造者”。
2020年公路自行车大火,但国内合格的生产商却不多。一时间供不应求,圈内“炒车”成风,一辆公路自行车价格上万都不罕见。
瞅准风口的俊琪,找到自行车厂商喜得胜,希望合作定制一款高颜值、高品质、高性价比的公路车。
作为山地车大牌,之前并未涉猎公路自行车的喜德胜对合作将信将疑,但最终还是被俊琪打动。2022年双十一,喜德胜RC 618公路车上市,俊琪说服喜德胜将价格降低到2799元,结果RC 618立刻卖爆,喜德胜喜出望外,借此大力发展公路自行车,成为这一领域线上销售第一。
与俊琪和品牌攻入一个新赛道不同,台式机采销小陈则帮助老行当焕发新生。
台式机市场高度成熟,成本降无可降,供应链被优化到极致,大牌价格都在四五千元以上的区间。且市场被笔记本冲击,不断萎缩。
但小陈瞅准了高性能移动CPU价格下降的契机,也瞅准财会等简单办公场景下,很多台式机性能冗余的问题,把笔记本CPU放进了联想“小新”台式机里,降低成本,并一口气抛出一张大订单,大胆承诺“包销兜底”。
规模效应+降本增效,令联想小新价格降到令人啧舌的2599元,把大牌做出了白牌价,毫无悬念冲上2023年三季度台式机单品第一。
如今,京东已与3000多个品牌达成C2M定制合作,深度参与到产品设计与研发,帮制造企业节省75%的调研时间,新品上市周期缩短67%。
梳理京东采销发起的价格战,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每一次价格战,都会让京东与部分品牌伙伴的关系紧张,但长远看,这样的价格战又大大推动了行业的发展,也让品牌最终受益。
京东与当当价格战时,小韬的同事带着详尽的数据分析表去和出版社开会,告诉对方图书市场的消费趋势、不同读者群体的偏好,以及未来的机会点。出版社领导听后大开眼界,竖着大拇指说:“你们太牛了,这就是我一直想要的东西。”在那之后,不管京东还是其它平台,与出版社定期沟通、分析市场需求成为标配。
京东与苏宁价格战时,品牌商进入线下家电卖场要交高额的进店费,家店卖场要百分之十几甚至二十以上的利润,品牌商无钱可赚,创新动力不足。京东入局后以极致的供应链效率压缩自身成本,对家电品牌索取的利润不到10%,推动了整个行业迎来“黄金十年”,家电业成为中国制造业技术研发、创新最硬核、数智化进程最先进的行业。
▲京东电器超级体验店
现在,面对“原来是一个工厂养一万个人,现在是一万个工厂养一个主播”的怪象,京东采销再次出手。
刘强东的“三毛五理论”,即如果京东有机会获取一元利润,只拿走七毛,另外三毛留给合作伙伴;拿走的七毛,其中三毛五留给团队,剩余三毛五用于公司持续发展,其本质是要求京东与伙伴共赢。这种共赢需要双方在不断博弈中,在对行业发展趋势认知的不断进化中形成,而不是简单的利益绑定和抛弃消费者的相互迁就。
在刘强东眼中,京东采销必须是消费者的代言人。摆正了坐标,京东采销才会一直是那个嗷嗷叫的“野狼团”,京东也才能在一次次价格战中继续胜出。
谈起这次直播最大的收获,小孟觉得并不是卖了多少货,而是京东采销离用户近了一大步。
他讲了一个故事。10月28日凌晨2点,下播后的他回到家,发现一位宝妈粉丝留言,说她没抢到小孟主推的一款产品。让一位宝妈等这么长时间看直播却没有如愿,小孟有些难过。他给这位粉丝回复,说自己11月6日还会直播,请粉丝到时来抢,不着急,慢慢抢。
11月6日那天,小孟特地增加了这款商品的投放。下播15分钟后,这位宝妈发信息说抢到了,一位京东采销专门为她多上产品,她很感动。
小孟说,那一刻,他比收到公司发的奖金和大红奖状都开心。
[1]《创京东:刘强东亲述创业之路》,李志刚,中信出版集团
华商韬略出品
主编:毕亚军 责编:周怡
美编:宋晓昱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图虫创意、东方IC,未能核实版权归属的,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华商韬略旗下公众号,欢迎关注
◆◆◆
“点赞”是喜欢,“在看分享”是真爱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