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正在逼近10后
如果你还以为,心理咨询对象都是饱受打工、婚姻等折磨的成年人,是时候更新下自己的认识了。
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有3.4亿人,其中约3000万人深受心理障碍困扰。
惊人数字背后,造成心理疾病年轻化的因素是多样的。撇去现实社会中丛生的压迫感,儿童早期心理教育的意识淡薄,亦是一个直接的诱因。人们总将“教学进步”和各类硬件设施挂钩,久而久之,对孩子们精神世界的关爱,却成了方枯竭的“盐碱地”。
如何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同步收获心灵的养料,注定是道综合、系统性的考题。而若想寻求科学的对策,必要先将目光挪开,投向广袤大地上、那些需求最为迫切的山旮旯。
01
缺失的童年
在教育界,有个长盛不衰的观点:儿童成长早期,家庭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石和补充,理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养分,呵护他们的心理健康。
遗憾的是,尽管在国内,大部分家庭已意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父母缺位的现象却时有发生,加强了素质教育展开的难度。这在部分人群中,被放大得尤为鲜明。
据北京师范大学儿童福利中心课题组调查推算,全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约58万,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父母残疾、重大疾病、灾害等现实无情的作弄,将他们困囿在山沟里,剥夺了本该享受飞翔的童年。
对这些孩子而言,父母的身影犹如梦中泡影般,虚渺而不可及。更多时候,他们只能迎着风野蛮生长,独自咀嚼成长岁月里的甘苦。
这些孩子只能迎着风野蛮生长,独自承受成长的甘苦(《无人知晓》剧照)
年仅10岁的山丹丹(化名),便是个典型的“失依女童”。打小爷爷奶奶去世后,她和患有智力残障的养父山娃相伴,用稚嫩瘦小的双肩,挑起收麦子、种大豆等农活,以此贴补生计。
和土地待在一块儿的日子久了,孩子的性格变得孤僻、寡言,双眸里凝了层与同龄人不符的茫然,见到生人,也总怵得不敢说半句话。这让她在初中时曾几度辍学,被老师劝留。
跟物质的拮据比起来,身心自卑遗留下的创伤,无疑是更加隐幽且不可逆的。另一个女孩西西(化名),也深受类似的问题困扰。
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只能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爱 回家》剧照 )
由于妈妈去世,加上爸爸外出务工,不在身边,西西和一岁的弟弟从小只能由爷爷奶奶抚养。奶奶有些精神上的障碍,偶尔会行为失控。爷爷已年近古稀,但为了西西的上学费用,还要每天在家附近打零工。
特殊的家庭环境,造就了西西的成熟和懂事。每天放学后,她便会赶紧回家,照顾挂念多时的奶奶和弟弟,做好饭等爷爷回来。等整个村子都染上了深沉的暮色,才能匀出时间看书,写作业。
生活的钟摆,就这样规律地摇来晃去。西西没什么强烈的渴盼,只求一家人能平安,健康,踏实过好每天。然而年龄渐长的同时,无助感也向她袭来。她逐渐意识到安全感的缺失,对融入集体的不自信,无法借由表面的“忙碌”来得到排解。
安全感的缺失,对融入集体的不自信,让无助的孩子们更加孤独
无论山丹丹和西西,抑或其他许多个像她们那样,失去了父母监管和保护的孩童,很难以良性、合理的方式,积极融入正常人的社区。自然淳朴的乡野郊外,并未让其生长出蓬勃的创造力,反而如横亘在眼前的峰峦,钳制了思想的驰骋遨游。
这种前提下,他们不得不借由其他工具,管窥大山那头的精彩,找到打开另一个世界的钥匙。
阅读,无疑是最见效的选择。
02
与书为伴,心向暖阳
埃莱娜•费兰特的小说《我的天才女友》中,有个让人印象颇深的情节:同在贫民窟长大的莉拉和莱农偶然读到了《小妇人》这本书,内心深受触动,于是决定像女主乔一样,通过写书来赚钱养家,向不公的命运发起抗衡。
作为形塑一个人的关键途径,童年的认知与阅读,往往承载了孩子们在羽翼撑开前,对远方最初的想象。尤其是精神土壤瘠薄的乡村儿童,更需要以此跳脱出眼前的促狭,在自我觉察和观照中,与世界建立起更深刻的联系。
《我的天才女友》剧照
甘肃某偏僻的县城内,一个眼神清亮的小女孩正手捧《秘密花园》。她说,书中的主人公玛丽跟自己经历相仿:父母不在身旁,只能靠自己寻找“快乐”。于是她摘抄下喜欢的句子,又从中孕育出灵感,顺利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文《人生》。
就像《小妇人》之于莉拉和莱农的启蒙意义,在和玛丽的对话中,女孩也得到了精神的抚慰。而对另一撮人来说,书本蕴含的知识,不仅能填补孤独无助的心灵沟壑,向体内灌注力量,也能让其重燃对梦想的信念。
14岁的鑫鑫(化名),是个陕西男娃。母亲在他4岁那年离家出走,从此再无音讯,父亲和叔叔又在其成长过程中相继离世。如今,家里只剩下鑫鑫和奶奶婆孙俩。
命途本就坎坷,要想培养对读书的热情,无疑是难上加难,可鑫鑫却从未萌生过退学、出门打工的念头。在班里,他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课堂之外,老师和同学时常看到他手拿书本在操场上、宿舍里学习的身影。
《我的天才女友》剧照
鑫鑫奋力苦读的初衷很简单,就是为了让奶奶过上好日子。每逢双休天,他便会快速赶回家,白天帮奶奶做饭、洗衣服、收拾屋内屋外,晚上再抽空看两眼书。“将来用知识改变命运,改变贫穷。”这也是他在书海中汲取到最宝贵、坚毅的能量。
不难看出,书籍对培养乡村儿童自信、尊严感的作用,在脱贫和教育事业走入新时代的今天,彰显得愈发明晰。然而,在更多欠发达地区,当地孩子仍面临着“无书可读”的境况。
据有关机构发布的《城乡少年阅读现状白皮书》显示,乡村少年对课外阅读的热衷程度与城市少年相差无几,但阅读状况却有天壤之别——约一半乡村少年一年的阅读量不足4本,而城市少年的平均数据是16本书。
究其原因所在,藏书资源匮乏、学校和家长的引导缺位等不过是表象,核心症结还得是乡村环境中,对于儿童心理发展普遍的忽视。
孩子也需要心灵上的安慰
现代化教育如火如荼运作的背景下,光在原地钻井是不够的,还得劈山凿渠,引入滋养心灵的活水。换言之,便是让工作重心从教书走向育才,赋予孩子们宏阔的视野和体验。
所幸,在这点上,近年来除了号召力极强的慈善组织、机构和企业,每个心系乡村素质教育的普通人,也不乏间接参与、关心下一代的渠道。
得益于社会大众的帮扶,身处闭塞之地的乡村儿童,摆脱了那些得不到陪伴的日子里,只能望着天发呆的愁闷和彷徨。
03
种下梦想之花
曾经,提到“公益”,普通人对其的理解,总是逃不开高端慈善晚宴,抑或复杂的配捐和身份审核机制。
数字技术和移动互联网驶上快车道的今天,公益和大众之间的壁垒到了拆卸的关口。以99公益日为代表的“连接器”,所做的正是这样的事:聚焦于人和当下,让更多轻量、友好的日常公益,加速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场景中。
从2015年设立开始,99公益日走到了第8个年头。从规模体量上看,99公益日已和美国Giving Tuesday、英国全民公益节“红鼻子日”共同跻身全球最大公益节之一,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公益样本。
此外,活动期间,腾讯公益对平台上的公益项目进行了严格把关,2500个慈善组织的10000个公益项目都经过透明合规的准入审核,以此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
以技术为桥梁所做的一系列创新尝试,和“全民共创”理念,乃99公益日最具突破性的地方。今年首度上线的“一花一梦想”,即是最新的成果代表。
用腾讯基金会秘书长葛燄的话来说,“一花一梦想”希望引导用户更多关注社会议题,让普通人一起去监督和关注梦想的落地和实施,“用户不只是一个捐赠人,更是一个策划者,企业提供资金帮助你实现梦想,中标的公益组织帮你落实梦想。”
自6月底以来,腾讯公益平台就开始面向广大爱心网友征集梦想。最终,共有16个公益梦想在活动期间上线,其中便包括“守护10000名乡村儿童心理健康”。用户可以捐出小红花为心仪的梦想打Call,并获得自己的“小红花爱心账单”。
具体的参与方式,则相当广泛。在腾讯公益平台上,用户可以通过捐款、捐步、答题等公益行为获得小红花。同时,更多腾讯业务以及企业合作伙伴也将与小红花“爱心联动”,共同挖掘多元化公益场景和公益行为,让小红花记录下用户的爱心行为。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当筹集小红花达到规定数量后,项目将落地启动,助力10000名乡村儿童的身心健康,得到更多关怀和支持。项目在执行过程中,还将自觉接受公众监督,确保每一份微小的贡献,都能被精准注入到公益的大池子内。
作为一场全民公益热潮,此番操作撑开的蓝图是明确的:用“行动公益”取代传统的“捐钱捐物”,降低公益门槛,优化公益体验,让公益真正成为一种行动,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这是99公益日耕耘多年的动力和初心,也是公益新思路的萌芽。试想下当你清早出门晨跑,手机屏幕那头,一朵朵小红花正次第绽放,如同生在偏远角落,仍以倔强不屈之力,拼命向下扎根的无数张幼小脸孔。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亩花田,静待春风抚弄;而每个孩子都曾在童年时,渴望收到小红花,拾获心灵的慰藉和鼓舞。
为了满足他们朴实的愿景,也为了给人们打开一扇了解公益的“窗口”,今年的99公益日将连续第三年推出“自媒体合伙人计划”,携手各类头部自媒体,组成公益战队,传播公益故事和文章,带动爱心网友“用小红花一块做好事”。
作为“自媒体合伙人计划”的一员,我们决定发起“南风窗小红花梦想战队”并认领50000朵小红花,也期待看到这篇文章的你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原文链接,和我们一道投身#种花行动#,捐出账户上的小红花,守护10000名乡村儿童的纯然与美好。
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原本奢侈又渺远的期盼,能拥有更多照进现实的可能。
- End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作者 | 宫 本
编辑 | 邹迪阳
统筹 | 张鹏霞
排版 | 静 山
投稿、投简历:[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
nfcnewmedia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