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在被淘汰的博士后引领下狂奔(II)
2021年7月这里发过
当时有位朋友读后有感,做了一点调查寄来评论;今天打了一个喷嚏,想起了2021年的事,发在下面😂🤣😇
谁主导中国生命科学的前沿研究?
科技部,基金委,教育部, 农业部 或是 美国的 NIH, NSF 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设计,引领各自国家科学发展的方向。 这些机构大幅的投入, 然后从产出评估成效。 如果是实用性的计划,譬如育种,产出评估较为直接,也相对客观。 前沿基础科学产出的评估就难多了, 基本上是看论文。 评估论文好坏并非看论文的研究成果,看的是论文发表的期刊。换句话说,基础科研的评估是外包给期刊的编辑群。
如果您跟中国第一线 研究单位(985 高校,科学院研究所 等等)的研究员,尤其是50 岁以下的谈谈,大抵能得到这个印象 - 主导中国生命科学研究方向一个至关重要的群体是 CNS (Cell, Nature, Science)期刊 及子刊的编辑群。他们愿意发的文章,就是中国生命科学研究团队的攻关方向。 这些期刊的发文, 与国内科研希望发展的方向并不吻合。 甚至是背道而驰的。
我们因此调查了 CNS编辑群 过去的学术方向与成就 。希望了解 这些编辑群是否有我们所要求的资历与能力。 由于CNS编辑群的主导地位,学术界许多人确实给CNS编辑群十分崇高的科学评价。从每个期刊的网站, 我们列出每个编辑所有第一或通讯作者的研究论文。新闻稿与编委评论不列入计算。结果非常一致。 CNS 编辑平均有 ~ 3 篇论文。 大多数的论文是在 SCI< 5 的期刊发表的。 (严格讲起来,要引领科研方向,必须是通讯作者。 CNS 编辑群里 绝少有通讯作者的文章。)CNS 编辑分管的领域与他们过去的研究专长,关系也不大。 譬如 Nature Plants 的主要编辑是神经科学背景的,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 的编辑有是纯免疫学的。
论文是否重要必须送审取决于编辑的学术水平。作者与评审学术意见分歧时,也需要编辑客观的仲裁。 最受重视期刊编辑团队的学术功底 应该是我们生命科学目前论文发表的危机。
建议 – 论文发表期刊在聘用,升等,报奖,经费申请时应该分两类
A类 (期刊类) – 编委群以一线科学家为主。
B类 (杂志类) – 编委群以非一线科学家为主。除了 CNS 及子刊外,这类杂志包含了很多高水平的刊物, 譬如国家地理杂志。
CNS 旗下 编辑的学术论文篇数 (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
Name | IF<5 | 5<IF<10 | 10<IF<15 | IF>15 | Total |
Science | 1.93 | 0.43 | 0.50 | 0.37 | 3.23 |
Cell | 0.53 | 1.29 | 0.53 | 0.88 | 3.24 |
Nature | 0.67 | 1.39 | 0.61 | 0.61 | 3.28 |
Nature Genetics | 0.5 | 0.67 | 0.33 | 0.5 | 2 |
Nature Plants | 2 | 1.2 | 0 | 0 | 3.2 |
Nature Ecol. And Evol. | 3 | 0.17 | 0 | 0 | 3.17 |
(编辑注:按2021年的数据统计,6位Nature genetics的编辑中,3位有一篇第一或者通讯作者的文章,1位没有;18位Nature editor中,7位有0或者1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