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对自己负责
“你把我拉到家长群”
人人都说初中后要让孩子自主学习。我也觉得这很必要。但是没想到,我家老大朵拉的自主来得那么彻底、那么突然。
因为她是一名住宿生。学校离家太远,不堵车开车也要一个小时,堵车则难以估计耗时。朵拉只能住宿,于是很多事情都得靠她自己解决。
朵拉很开心。她说:“我已经和男生(就是弟弟)住了8年了,我想和女生住!我想睡下铺!”
她的愿望实现了。
朵拉自主意识增强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开始质疑家长。她经常看家长群发言,问:“为什么几个月前讲过的事情,一直有人在问?为什么有的人连个本子都不会自己找,非要别人给个链接?”
朵拉说:“妈妈,你千万不要在家长群提这些问题。否则老师看到我,就以为我和你一样什么都记不住,什么都不懂,这样我很没面子的。”所以,我到今天都不敢在家长群发言,生怕给她丢脸。
朵拉还小,她不理解家长都是有主业的,都很忙。但是这也说明,她希望自己管自己的事。
开学后,我有一次忘记提醒她要带红领巾。她强烈要求带智能手机到学校,说:“这样我就可以用微信,然后你就把我拉到家长群。”
我问:“你为什么要到家长群?”
她说:“因为你太不靠谱了。”
我没拉她入群。但是我觉得,就是从那天开始,她摩拳擦掌要为自己负责了。
三张表,管理时间
孩子想自我管理当然好。我们作为家长又可以帮什么忙呢?
首先就是时间管理。
小学阶段是不需要管理时间的。那时候朵拉没什么课外班,作业也很少。放学后,她经常长时间一边搭积木一边听有声书,很悠闲。
真正需要时间管理是新初一的暑假。当时她参加了夏令营,还去了好几个城市旅游,还得做暑假作业,真有点忙不过来了。
好在学校的暑假作业里就提供了时间管理的工具。
这个工具就是三张表。一张是每个学科的暑假任务清单,这是学校给的。学校还要求我们做两张表:一张是日历,标注每天要做的重要事项;一张是单日的作息表。
我干脆把朵拉的所有暑假活动都放在表格里,严格执行。朵拉很吃惊:“真要按照这个来做吗?我还以为你是应付学校的。”但是做了以后发现,非常有效。
开学以后,我就让她继续用三张表来管理。
一张是学校给的周计划。这张计划表,介绍了学校每周的活动,比如科技节、研学等活动以及重要考试。
参考周计划,我们做了两张表。一张是每个学科她需要做的额外功课。比如语文就要背诵古诗文,梳理一下基础字词之类。
还有一张是朵拉自己的周计划,就是每一天,她要做什么。
这三张表是互相配合的。如果看到学校周计划里某一天有考试。那么她就要在自己的周计划里注明,考前那一天她要复习相关科目,考试当晚她要复盘试卷。复盘试卷以后,她可能对自己的学科任务表进行修改。比如她后期就觉得自己计算比较薄弱,所以在数学这里增加了计算一项。
那怎样确保她能按照表格执行呢?
最开始我要求她拍一些作业的照片,每天发给我看。也不用所有功课,能拍什么就拍什么。
两三周以后,她就改成音频简单说一下,嫌拍照麻烦。因为她晚自习结束后会把作业留在桌斗里,不带回寝室。
现在,她连说都不说了。
那我也只能相信她。
学习排序和取舍
其实,要不折不扣地执行自己预定的规划也是不太可能的,能做到60%就很不错了,因为情况是不断变化的。
这三张表,主要还是锻炼了她的规划能力,即根据现有的信息和目标,来规划以后的学习。 计划前置,生活的秩序感就有了。
表格的第二个好处,就是让她学会排序了。
她自己的周计划实际上是每天的晚自习任务表。她每天6点40开始晚自习,9点结束。晚自习总共两个小时多一点。其中一个小时要给学校作业,剩下也就一个小时的自主学习时间。时间是不多的,她必须做出取舍。
取舍的结果是,朵拉自己决定放弃了很多活动。她没有报名社团,也没有参加学校的其他课程。她也没有课外班。以前她周末还有排球课。现在排球课时也用完了。
我和朵拉爸觉得有些活动还是可以参加的。但朵拉认为,这个阶段的重点就是适应学校的学习节奏,我们也就尊重她的选择。
小工具,更自立
第二件事,就是提供一些工具,让她能够更轻松地做事。
比如错题整理。这事比较琐碎。你要先找出来,然后抄写,或者拍照扫描打印,贴上去。 如果在家,一般家长会买个试卷宝什么的帮孩子做。现在还有那种错题打印机,可以直接拍照打印的。
但是即使用了这些工具,那些琐碎的活还是免不了。能不能全免了呢?
我买了那种A3大小的活页试卷收纳册。这样她就不用打印了。直接把试卷放到试卷收纳册里,直接把错题的正确解法写在活页纸上,夹到试卷的背面就可以了。
又比如搬行李。朵拉每周回家都要带很多衣物。第一次返校,我陪着她一起去,气喘吁吁地背着两个大袋子送到五层楼。
我说:“我不能老陪你进校,我侧方停车不行。”
第二次返校,她就用了带万向轮的买菜包。我把她送到校门口就走。
第三次返校,她用手机自己打车,以后就都自己走了。
总之,使用各种工具使得她可以脱离对父母的依赖,对生活有一种掌控感,她自主管理就有了底气。
学会向别人求助
第三是引导她向别人求助。
比如答疑。我让朵拉有问题就去问老师。她说:“我去找老师之前,把所有错题自己过了一遍。”
我说:“然后呢?”
她说:“然后就没有问题了。”
问人之前自己先思考是好的,但是该问还得问啊。所以我就跟她做角色扮演,提前演练如何去找老师。
朵拉总结说,答疑要三步。第一就是跟老师约时间,第二是把题目和答案提前发给老师,第三步是当面请教。
我问:“为什么要把题目和答案提前发给老师呢?”
朵拉说:“如果题目比较陌生,万一短时间回答不出,两个人都尴尬啊。“
孩子,你想得太多了。
我说,干脆你不要做任何课外教辅了,就只做学校用的教辅。这样你只需要两步。因为是大家都用的教辅,老师没空你还可以问同学。效率就提高了。
果然。
再后来,朵拉觉得答疑时间太宝贵了,光问问题比较浪费,就去问老师学习方法。
第一次月考,她看到数学卷子就很懵,觉得时间完全不够用。我分析,这可能是因为她小学的时候做卷子和计算练习太少。朵拉对此不以为然。我说,那你问老师。
一问数学老师,老师就让她每天做一页计算题卡。她马上就做,做了三周就有明显进步。
最近,她要我帮忙找弟弟的计算练习册,说要“夯实基础”。
我说:“可是你弟弟才三年级啊。”好说歹说,她才放弃这个想法。
总之,老师说比家长说有用太多了。现在每当她学习遇到困难,我就会说一个自己的假设,然后让她自己琢磨求证,想不通再去请教老师。这比我直接告诉她怎么做要有效得多。
发现同学的优点
因为住宿,朵拉得到的家庭助力不多,同辈环境则至关重要。孩子可能不爱学习,但是都重视朋友。甚至学习也是社交的一部分。
但如果只关注分数和排名也不行。同学之间如果只有竞争,学校就变成斗兽场了,这种氛围就会比较糟糕。
所以我会经常问朵拉,同学有什么学习之外的优点或者说特色。问得多了,她会如数家珍地给我介绍。
比如,她说Z同学非常独立,寄宿的时候应该做什么,怎么安排各种生活琐事都很有经验;说起X,她说X是一个学霸,但是非常低调;她还经常提起C,说无论是什么考试结果C都能坦然接受,因为C认为考试是发现薄弱点的一个机会;W则非常会鼓励人。因为她跟W讨论数学题的时候,对方经常露出恍然大悟的夸张神情,让朵拉很受用。朵拉说,哪怕考试没考好,但是同学认可她。上周末朵拉在家里做PPT,边做边说,T怎么这么棒,球打得好,学习又那么好,PPT还做得那么快。
在朵拉的描述里,她的同学各有特色。这些优点带给她的不是压力,而是动力、启发和帮助。这样,她就觉得很有安全感,同时并不自卑。
也因此,我特别感谢朵拉的班主任和同学的家长。因为他们的努力和悉心培养,才有这么好的环境,让朵拉可以展开自我探索。
帮忙不添乱
朵拉住宿的这几个月,我们也在重新定位与孩子的关系。
先说学习。
最大的变化就是我很难掌握她的学习细节了。因为朵拉住宿,我们每天电话聊天也就几分钟。只有这次期中考,我才有机会看到她的答卷,也才知道她之前一些考试的分数。
知道太多,也有不好的地方。
比如看到她英语卷子的时候,朵拉爸爸就说:你怎么才能避免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不该犯的错误呢?我更直接指出了她作文里的一个时态错误。
她听完就很沮丧,说:“我英语没考好。”其实她分数还可以。而且她英语作文的主题是“我爱妈妈”,但是我当时只看到坏的一面。
关注坏的一面,这是人性,也很难避免。但是我自己反思,这种对负面的关注,其实很影响亲子关系以及孩子的自信心。所以我后来就不看其他卷子,让她自己去分析。
再说生活。朵拉越来越像一个成人来参与家庭活动。
她一般周五晚7点到家,最后一个吃饭。我们家规定谁最后一个吃完饭,就要洗全家的碗。所以每周五我会陪她吃饭,然后她洗碗。她还经常会做饭。因为她面条下得好,遇到要吃面条的时候我们就找她。
我们在朵拉面前,也越来越松弛。
有一次她回家,恰好看见爸爸在打游戏。朵拉震惊,说:“我在外面一天学习10个小时,你却在家打游戏!”
朵拉爸嘴硬:“我只是手里刚好拿着游戏机。”
最后的结果是,他们两一起打。
还有一次,我在辅导弟弟做作业,直接把答案告诉了弟弟。
朵拉又震惊了,说:“妈妈,你怎么能这么不专业呢?”
我说:“我就这水平啊。”
于是她叹了口气,自己去辅导弟弟了。
那天辅导完,朵拉说:“这个家不能没有我。”
我说对,你在我们就轻松了。
青春期是叛逆的时候。孩子要反抗权威,要证明家长是错的。家长非要以自己的方式来关爱她,孩子不仅不领情,可能还起到反作用。也许,把她当作平等的家庭成员,对她来说更自然吧。
重新定位亲子关系的原则,就是帮忙不添乱。什么意思呢?就是孩子要你帮忙的时候才帮忙。人家不要你帮忙的时候,不要强行帮忙。
以上部分来自在朵拉家长会上的发言。总结她新初一的生活,她身上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自主管理,对她影响最大的是同辈环境而不是家庭。
谨以此文记录朵拉新初一的磨合期。
相关文章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