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精神科,里面小学生爆满......
昨天,好朋友粽子(她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发了一条微博,看得我心惊胆战。说的是她老师的工作室在招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师,已经很多年没找过新的咨询师了,这次是因为今年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实在太多,她们接待不过来......
这种情况不是个别地方,在上个月,微博有一条轰动家长圈的热搜“开学一个多月后,儿童精神科爆满”!
根据三联生活周刊的报道:开学后,很多孩子出现这样的症状,「一开始往往是躯体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表现得非常严重。比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到了多次送医院急救的地步。还有不少孩子会表现为各种疼痛,头疼、眼睛疼、牙疼、肚子疼,以及恶心、呕吐、心慌、发热等,但是做各种检查又查不出问题。」
当排除躯体疾病后,各科医生建议家长带孩子去看精神科,去找心理医生~
作为曾经患过抑郁,去过精神科治疗的人,我深知儿童精神科“接待不过来”、“爆满”这些词,是一件多么可怕和需要家长紧急重视的事情。
一位网友的留言触动了很多家长:
才三年级的孩子就被学业折磨得身心俱疲,对学习没有期待,只想结束。如果家里没有中小学生,或还没经历过陪读的家长可能疑问,这代孩子怎么了?是不能吃苦,还是心理太脆弱......都不是,如果你知道现在的孩子在承受着什么,就不难理解了。
收集了一些不同地方的家长的言论,关于分享孩子课业安排的:有家长说,孩子早上八点进入学校,下午五点四十五分放学,回家吃饭后,做作业做到八点半。
针对这种学习强度,有网友一针见血道:
没有经历陪读的家长可能会说,双减后不是减少学生压力吗?怎么课业压力还这么重。
根据我自己辅导牛牛的学习,还有妈妈群平时的讨论,总结大部分地区的模式:虽然老师会安排孩子在延时课,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但一些读背任务、预习复习、练字和订正的任务,还是得孩子晚上回家后,在家长的帮助下继续完成。
“读听背预习”这些无纸质的任务,其实我们小时候也有,只不过做不做,全靠自己自觉。要糊弄过去也可以,只要你和家长能接受糊弄的结果就行,以前的学校,是允许一个班有上中下成绩的孩子的。
但现在可不一样,每一项都变成了“视频、照片”上传打卡,甚至有些地区很“贴心”地开发了作业打卡app,只要哪项没做完,没做到位,app是很诚实的。就算家长佛系,也扛不住孩子在班上被老师点名批评啊,孩子也要面子。而且现在的学校要追求整体孩子水平优异,不允许偏差太大,所以孩子压力能不大吗?
更可怕的是,幼儿园就在卷,要是没提前学,一年级跟不上全班的进度,孩子能好过吗?
还有家长说,学校正常的上课时间学不完正科,只能占用艺术课和体育课。每天语文数学轮流轰炸,孩子能不厌学吗?
都说要早睡早起,每天晚上打完卡、做完作业都十点、十一点了,孩子怎么样早睡?
我们小时候,课间十分钟是自由安排的,上厕所、喝水、跟同伴同学踢毽子、跳绳、站在走廊上聊天大笑,去隔壁班找邻居小伙伴玩耍,三五结伴去小卖部买零食吃,甚至趴桌子睡一会。
那会读书也辛苦,但课间10分钟的幸福,是可以治愈上课40钟的疲劳。我们这代人,多年后回忆课间10分钟,都是洋溢着快乐的。
但现在,“消失的课间十分钟”“课间10分钟活动受限”“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快没了”纷纷上了热搜。据人民日报整合网友的留言,孩子们课间10分钟是这样的:
“10分钟里拖堂2分钟,提前上课2分钟,上厕所不跑都来不及”;
对课间10分钟消失的原因,官方也说了,除了“担心学生玩耍受伤,为保证学生安全,避免家长追责,学校一刀切”之外,更深层的原因是,居然有人表示“取消课间活动问题不大,节省出来的时间还能多看几页书、多做几道题”。
看到这样的言论,不知道你们会不会跟我一样,感觉到无力和悲哀,我们的孩子是鲜活的人,不是犯人,也不是机器。如果孩子连上厕所、交友、表达、运动等基本生理、心理和精神需求都得不到满足?谈何保持身心健康?
学校除了是教书,也是育人的地方,培养孩子同理心、归属感、价值感,和同伴相处、如何处理社交问题,养成健全的人格和三观同等重要。
但在这种高压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别说成绩怎么样了,能健康长大,身心不出问题就是奇迹了。
这届家长里,有一批鸡娃鸡得狠的,“内卷”不离口,总在强调竞争激烈。好像不是985、211、海外名校毕业,手持绿卡,就是人生loser,就要被比下去。
在网上看到一张这样的图,孩子们一边打吊瓶,一边写作业。
这不是孩子病了,这是家长病了。当父母把成绩、分数、排名看得比自己的身体健康还重要,孩子怎能不心生绝望?父母一句为你付出多少辛苦,为你花了多少钱,逼你学习都是为了你好,就算心里一万个不愿意,孩子也不敢反抗。
有网友说,社会已经提供了一个不能失败的教育环境,一个考不上重点高中,一本院校就是人生loser,如果再叠加不健康的父母的因素,那就更可怕了。
还记得之前轰动微博的热搜吗?一个初中生被请家长,家长在走廊里扇了他巴掌后,他在走廊里挣扎了许久,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被打一巴掌就要轻生,并不是这代的孩子内心脆弱,而是背后的亲子关系恶劣。我不相信这个孩子是第一次被母亲打,没人无条件爱着他,也没人值得去爱,没有生存的动力才是让他跳下去的根本原因。
就算孩子能顺利长大,内心深处还是有巨大的痛苦,和父母的亲子关系也不会好。
孩子有负面情绪是正常的,但如果负面情绪持续三个月或以上(比如孩子不想上学、记忆力退减、注意力不集中、甚至长期失眠、食欲减退等),无法自我调节持续心情低落,要警惕孩子抑郁。
今年上半年,因为高强度的工作,让我身心疲惫,四月结束后,精神无法支撑正常的工作。我去看了精神科医生,开了抗抑郁的药物,也开了安定。五月份停工,在家休息了两个月,靠着医生的药物和心理咨询,慢慢走出来。
这两三个月的经历也让我明白,抑郁早期必须去重视和面对,如果逃避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很多家长在知道孩子有心理问题时,不愿意面对,可能还会责怪孩子,“其它孩子不也这样吗?怎么就你有问题?”觉得孩子抗挫折能力太差。
一个人有多大的抗挫折力,靠的不是他经历了多少挫折,而是父母给他的爱、信任包容和安全感,这就是为什么同在一个高压环境下,有些孩子可以抗造,有些孩子则承受不住。如果孩子一直是在不信任、打压的环境下成长,任何事情,都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们这代的父母,很多人也会把小时候承受过的压力,转嫁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只是自己不自知而已。但别的父母都在带孩子补课、做题、竞赛,各种卷,我们能怎么样?
有个网友这样说:父母能向大环境作出的对抗,会是孩子呼吸的空间。
在深圳这座教育资源不充沛,但人口充沛的一线城市,肯定会有一定的紧张感。但保持上进和过分焦虑紧张是完全两回事。
我不认为小学二年级就考过KET、PET,三年级就上奥数,五年级就学完初中课程,人生就能开挂。人生是否开挂,和前期学的知识没有太多关系,重要的是学习前期培养出来的良好习惯。
我和老周也讨论过很多次,怎么样的人才算人生赢家?事业有成?有房有车?除去这些物质外,精神富裕,自给自足,过得幸福也是一种选择。
上周,牛牛期中考试出了成绩,我和他之间有了一段正式的对话~
外部越是卷,家长越要松弛,只有家长真的松弛了,孩子的状态才能越来越好。状态好了,才能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一定要记得告诉孩子,不管什么时候,爸爸妈妈都爱你,你是最珍贵的宝贝,成绩、分数、排名、比赛得奖统统都没有你重要,不管遇到天大的事,都要好好珍惜生命,生命只有一次。
我们这代孩子,在学习与就业的高压环境下长大,只要能心理健康,就能把大部分同龄人比下去了。
青岛一位父亲在家长会发言:我儿子是个学渣,但我依然相信,他有个美好的未来。有两个原因:
第一,孩子心理特别强大,学习这么差,每天依然能喝能玩能睡,自己作为一名高级心理咨询师,心态还没孩子强大。
第二,在老师的辛勤付出下,孩子有时候也能考及格,看到孩子一天天在进步,我认为他今后可能成为优秀的人。
人生是一个长跑,比别人跑快两三年,未必会导致结果偏差巨大。长跑拼的是体力和毅力,有健康的身体,强大的内心,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而父母的信任和支持,给孩子提供了自由和爱,在这样环境成长的孩子,有一种自我完善能力,就算成为不了别人眼中的人生赢家,但长大后,也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方式,并感到快乐。
分享人民日报的一段话:
共勉~
想进群里沟通儿童心理问题的姐妹,后台回复“小助手”,或加微信:xiaoyinyin100,拉你进群~
茵茵小福利:
欢迎姐妹们在评论区留言,抽取1名读者,包邮赠送手工鲜鸡蛋酥~(截止到:11月28日中午12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