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一个月,儿童精神科爆满”上热搜,所以是鸡娃还是保命?公众号新闻2023-11-05 04:11作者 | 朵妈和她自己 来源 | 朵师傅闯黄庄 (ID: HaiDianDuoMa)最近有个新闻在家长圈传疯了,就是《开学一个多月后,儿童精神科爆满》。文中,北医六院的精神科医生说,暑假时他们比较清闲,但是只要一开学,医生就忙得要命。每天都有很多孩子来看病,症状都无法上学,一提上学就精神崩溃,一写字手就抖,根本不能学习,病房里住满了不肯去上学的孩子。这些年,儿童抑郁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大家把矛头都指向了学习压力。在家里父母只盯着分数,孩子没有时间玩。在学校,也管的很严,甚至连课间十分钟都不准出教室。两下一夹击,孩子就崩了。精神科医生劝说,家长是负责给孩子爱的,不是辅导作业的。必须承认特别极端的家长肯定有,次次考第一,考第二都不行,这种环境下孩子肯要得毛病。但是对大部分家长而言,我们很难很委屈。管学习吧,逼狠了怕孩子心理出问题;不管吧,天天玩,大环境竞争这么激烈,别人家都在学还超前学,普通家庭,真不敢放养。毕竟我们和国外不一样,孩子学习不好,出路就是很少。我一朋友家的娃在海淀一普校,现在初三,听她说经常考卷一发下来,老师就忧心冲冲地说:咱班里有些同学可能不是学习的料儿,现在家里就要赶快想办法了,海淀第四梯队的高中也要考到600分左右才能上……没有几个家长愿意孩子进厂打螺丝吧。这不是家长虚荣,谁不想孩子将来有个体面的工作,人生能过的容易些。所以大部分家长非常难,一方面因为现实的压力,自己再累再忙也要挤出时间管小孩学习,另一方面又怕压力太大对孩子不好,只好自己尽量忍耐,不发火,千万百计,寓教于乐,费妈费钱地去培养孩子。就是希望娃在健康快乐的前提下,把学习搞好。那么家长自己就要做出最大牺牲,把压力和焦虑都消化了,尽量不传递给孩子,有时候辅导功课气得连唐僧来了都要起杀心了,他也不愿意吼娃。这才是当代父母的真实写照。所以这篇文章下面排第一的留言是这样的,很多家长才是需要被理解被治愈的人。大部分家长是又要保护孩子,又要管学习,所以只好逼自己,家长的苦谁懂啊。一句简简单单地叫家长放手,你就负责爱就行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解决了心理问题解决不了生存问题,解决了18岁前的问题,解决不了18之后的,不学习之后呢,谁管?找不着工作,天天在家打游戏,当全职儿女吗?到那时候精神科医生是闭嘴了,但是社会学家又得出来BB什么废柴的一代了,关键是这个包袱又不能扔给别人,还不是爹妈当接盘侠。大环境如此,大家都在努力学往前冲,叫个人单方面停下来,谁信谁傻叉呀!但是确实越来越多的孩子抑郁,出现心理疾病,所以这件事到底该怎么办?给大家分析一下。我们小时候,学习好不好真的是天注定,全靠孩子天赋+努力,但是现在家长不甘心,都希望自己孩子学习好,上好学校,有个好前程。大家就不约而同地都去想办法鸡娃,想错办法的家长,就会硬逼着孩子读书,死读苦读,最后把孩子逼出了抑郁症。想对办法的家长,他的孩子真的就从一个普娃变成了学霸,从学霸变成了学神,而且还活得挺健康,亲子关系也很好,周围鸡娃成功的家长很多都是这样。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管不管学习,而是管学习的姿势对不对,你方向对了,方法对了,孩子只会更加优秀。那么家长怎么做才能既抓学习,又让孩子健康成长呢?第一就是发现兴趣,培养兴趣。尤其是3-8岁这个阶段,不管学什么,一定是从兴趣入手,选择符合儿童天性的,有趣味的教学方式。咱不能一开始就把学习弄的很枯燥,学英语就是背单词,学数学就是练口算,并不是说这些训练不重要,而是别这么早,它不符合幼儿成长的规律。3-8岁正是好动爱玩的时候,玩是孩子成长的需要,这个时候我们抓住他爱玩的天性,把语言的、文字的或者计算、科学融入到各种孩子喜欢的游戏活动中,他就可以在玩中学,越学越有兴趣。有兴趣的加持,学习不会使孩子抑郁,反而是快乐的,健康的,也就是快乐的教育。兴趣不光让孩子爱学习,它里面还藏着很多家长特别想要的金苹果,比如说专注力。专注力是学习的最底层能力之一,而在3-8岁这个阶段兴趣是培养专注力的源头。朵师傅虽然算不上高智商的娃,但是她的专注力真的非常好,五六岁时就可以做到,独自阅读或者画画一两个小时以上。专注力越好学习效率越高,朵师傅从小到大,都有时间玩,有时间放松,自然就不会产生心理问题。就连上了初中,娃要学七八门功课,每天考试、作业那么多,我们还能天天10点前睡觉,画画的爱好也没放弃,每周上3个小时素描课,从未间断过。反过来说,要是在娃很小的时候,我们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硬把他摁在教室里,一上就上两个小时的数学课,或者一放学回家,就有100道口算等在那儿,那基本上孩子学什么就会讨厌什么,亲子关系也好不了。结果就是学习的苗子从一开始就被掐掉了,后面就会越来越难。第二个问题就是重视开发思维。培养思维相当于给孩子的智力加分,我们都知道学习需要勤奋,但更重要的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智力活动。所以家长都特别关心孩子聪不聪明,聪明就会觉得这娃是学习的料,不聪明就有点遗憾了。实际上大脑的发育也是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越用越灵活,越勤于思考越聪明。特别是12岁以前,是大脑的黄金发展阶段,通过科学的训练开发,原来智力平平的娃,也能变得和学霸一样聪明。反之懒得动脑子,大脑也会生锈,本来聪明的脑子长期不用也会变笨。另外人类的大脑有90%的潜能都没有开发出来,我们日常只用了3%,从这个角度讲,智商平平的孩子,他的潜在的智能也是足够用的。正确的鸡娃姿势是,先从娃的兴趣和思维这两方面入手,而不是一开始就超前灌输很多知识,孩子学习一直领先表面前是他学的东西多,学的超前,其实这只是结果,根本原因是他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超前。一个孩子要想学习好,他必须具备三件武器:兴趣+聪明+勤奋。在兴趣和思维都没有被培养好的情况下,家长逼孩子学习会怎么样?娃只能靠勤奋啊,如果孩子小学就卯足了劲,到了初中高中他怎么办。后面越学越难,超过了孩子能承受的极限,就会造成抑郁、厌学。儿童精神科爆满大多是这么来的。但是我们让孩子三件武器都拥有,那学习对他就没那么痛苦了,孩子不用一上来就拼勤奋拼刻苦。光凭兴趣就可以让娃轻松学好校内,加上聪明他还能学明白很多校外提优的课程,勤奋这个大招咱们就可以留到小学高年级或者中学以后再用。到那时孩子心智成熟了,学习压力就不会对他产生多大伤害,娃的成绩还很棒。那咱们的矛盾就解决了啊。所以家长是负责给孩子爱的,不是辅导功课的,这句话朵妈只能同意一半。我们只要抓住关键问题,从小抓思维抓兴趣,让孩子的能力和家长的期望值匹配,就可以做到鸡娃保命兼而有之,不用担心。*作者 :作者朵妈,北京晚报教育专栏作者,豆瓣亲子专栏排名第一。有趣的妈妈会发光,妈妈不开心哪还有力气鸡娃呢?请关注:朵师傅闯黄庄(ID: HaiDianDuoMa) 。你也“在看”吗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