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不花钱?开学一个月,我们已经花了8000元!
最近没别的,就是每天看着日历数日子,离9月28号下午3点20还有三天,两天,一天……
这不是什么纪念日,9月28号下午3点20,我儿子小V一年级第一个月的学习生活就结束了,将要迎来八天长假。
我从来没有如此期待过假期,不是为了饭局约会,也没有出行计划,我就是想休息,我累了。
我太累了。
但这种累,很难名状,我也不好意思说出口,因为我也没有承担什么特别辛苦的劳动——买菜做饭家务事队友全包了,我“主外”,负责一下孩子上学就行。
六岁小孩,一年级刚开学,幼小衔接阶段,能有多辛苦?想来也不过是个大号幼儿园。
可现实生活和“我以为的”,完全不一样。
曾经有几位过来人,这么跟我说:
“义务教育不花钱啊!你想买什么习题啊课外书啊就自己买,其他没什么需要花钱的地方。”
不过,我并没有这么天真,我早早就撸起袖子准备大把花钱了。
报道当天,老师就发了在校就餐接龙和报课后服务接龙,然后发了个社团课系统的链接,让家长们准时进系统抢课。
“抢课”这个词,真的是很贴切,我连课程介绍都没顾上看,拼手速才给孩子抢到了他喜欢的羽毛球和篮球的最后一个名额。
第二天,就有陌生手机号码发短信来让加微信,交费。这流程虽然有点像诈骗,但跟其他家长私下确认,还是靠谱的,于是缴费进群,然后按老师要求买装备。
羽毛球装备我不懂啊,我自己打羽毛球就是半吊子,又花两天时间去了解球拍的4u5u6u,拉磅数,球鞋的碳板,偏码,宽窄楦,然后选定了一支球拍,两身衣服,两双鞋。
再是篮球。篮球我从小看到大,多少了解点儿,也有过上百双儿童篮球鞋购买经验,这还不手拿把掐的么。
实战,主打一个实用,抗造,所以基本都不那么好看,好不容易看中一款,一看价格,3000+。
一咬牙,买了,还安慰自己说,不贵不贵,跟击剑、马术、拉丁,还有形形色色的乐器社团比起来,球类运动的消费已经是相当平民化了。
我在孩子已有的篮球鞋基础上,又添了几双新的,嘱咐孩子,去吧去吧,去篮球场秀去吧。
接下来又陆续交了课后服务费,餐费,保险费,报刊费,校服费,班费等等。
大部分都是“自愿购买”,但老师也会补充一句“建议购买”。
就说老师的建议你听不听吧……
没错,义务教育只是不用交学费和书费,但是义务教育第一周的花费,差不多相当于大学一年的学费了。
就算不搞奢侈消费(比如我也可以不买3000一双的篮球鞋),但起码图里这些,我是很难省下来:
我证明我这边儿差不多,也是四五千。
我加入的第一个跟小学有关的群,是孩子上幼儿园时,一位家长拉我进的,群名是“意向报xx小学家长交流群”。
从那时起,群里就在讨论,今年招几个班啊?有哪些要求啊?三证合一的要准备什么?不合一的要什么证明?开学要提前准备哪些东西?书包要19l还是21l的,带不带盖?护脊是不是智商税?学校食堂是新鲜采购还是预制菜?买什么样的桌布餐垫,做什么样的桌卡?书皮要包的还是贴的?
报名后,加了个【一年级家长大群】;
分班后,又加了个【班级家长小群】;
报道当天,加了老师建的【班级群】;
报了社团后加了【社团大群】;
社团开课后,老师还建了【社团班级群】。
里外里七八个群,每一个都不能屏蔽,家校联系全靠这些群。
比如接孩子。
学校正常放学是15点20,课后服务是17点20,但是报了课后服务的,也可以15点20离校,【班级群】每天下午就会接龙孩子几点离校。
如果孩子报了社团,那家长就需要根据不同社团的下课时间和地点去接孩子。一般社团课下课会比课后服务早20-30分钟,家长每天要关注【社团班级群】消息,选择让孩子上完社团课直接放学,或者回班级跟班级一起放学。
这些全部靠接龙确定。
打卡就没什么规律了,比较固定的打卡任务是安全教育平台,不定时发布内容,要及时学习打卡。稍微慢一会儿,老师就会把未打卡的孩子名字发群里催。
九月到十月,还要求家长每天晚上七点半,带孩子看半小时反诈教育视频,并且拍照上传打卡。
老师发布的部分通知和日常学习任务,也需要打卡接龙,有些要求拍照,有些要求签名。
看着都累吧?
这么说吧,我开车等红灯,都得看一眼手机有没有新任务,连睡觉都能梦到手机信息声,早晨起床得确认一下,我昨天是真打卡了还是梦里打的。
每天绷着,休息不好,精力跟不上,短短三周,送孩子上学一次忘带篮球,一次忘带饭盒,一次忘带教具,我甚至上网搜了下这是不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前兆。
百度说,别担心,可能只是早更。
上学,最主要当然还是学习。
开学前的这个暑假,我一直带小V在外面玩。小V其人,著名的社牛份子,跟谁都自来熟,什么话题都能聊,天文地理,科学历史,没有他插不上话的。
有一次同车的大人实在聊不过他,就逗他,问他前面车牌号上的数字加起来等于多少,儿子秒答,还饶有兴趣算了一路,又秀了把计算能力。
整个暑假,我听的最多的话就是:姐,你出本书吧,讲讲你怎么把孩子教育得这么好。姐,你这娃太聪明了,一到三年级就不用上了吧……
或许是客气话听多了,有点儿飘,也或许是我很清楚我所在的这个区,教育氛围相当佛系,绝大部分家长都不鸡娃,于是我竟然滋生了那么一丢丢“等开学就看我娃多厉害吧!”的狂傲心态。
但现实很快就对我左右开弓啪啪打脸。
报道当天,老师就在群里点名表扬了几个表现好的小朋友,没有我儿子;
开学第一天,数学老师又表扬了几位答题积极的小朋友,没有我儿子;
随后,几乎每天老师都会表扬几位小朋友,从来都没有我儿子。
我熬夜给孩子做的颇具个性的自我介绍卡,老师也并不欣赏,点名表扬了那些严格按照示范规规矩矩的作品。
第三周接孩子时,我跟班主任打了个招呼,问班主任孩子表现怎么样。班主任礼貌地摸着我儿子的头,想了一下,说,这个小孩挺聪明的。
好吧,三周了,还是个小透明,老师连他名字都不知道。
挫败感,是有点,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不以为意的“幼稚的”一年级课程,虔诚地完成老师交待的各种学习任务,每天从放学到睡觉,时间被排得满满的:
语文老师要求每天阅读半小时,英文老师要求背诵课文,美术老师让做手工,科学老师要养花种草做记录,体育老师让照着视频进行基础训练。
数学老师说,学校不允许布置家庭作业,家长可以根据需求,自己安排一些“妈妈牌”作业。
我又从群聊中默默记下了他们提到的教辅,学霸,提优,学而思啥的,都买了回来。
浅做了几页,觉得不难,刚找回点儿点自信,朋友圈又刷到别的家长给孩子做这样的题:
并且纠结一年级要不要让孩子考ket。
我特么……
一边是老师教1到5的数字,读着Hello,I am Suhai;
一边是解二元方程,忙着ket考级。
我也在这忽高忽低的信息落差中,一会儿自信,一会儿焦虑,不甘落后又卷不动,不想鸡娃又躺不平。
像是一场自己和自己的缠斗,风平浪静,筋疲力尽。
学校的社交分两趴,孩子跟孩子,家长和老师。
小V这种社牛,小嘴叭叭的,情商在线,人缘不错,我不担心他的社交。
跟老师打交道,本来呢,也是不需要担心的。
虽然我有点社恐,但我儿子的学校,前身是我队友单位的子弟学校,教职工也有不少是单位里出来的,校长还是我婆婆的学生。我们的学区房,也就是单位家属楼,很多家长和老师之间,不是同事就是邻居,相对算是我的社交舒适圈。
但是今年不一样了。
2023年,全国小学新一年级都有一个共同点:人多。(往前倒六七年,刚好是二胎政策落地,全国生育最高峰)
我们这儿有所学校的一年级收了28个班,而小V的学校,一年级新生人数也多达700+,18个班。学校为此腾出了几间办公室做教室,并从外面调用了部分老师,同时领导层也有调整。
我儿子的班主任,就是新调来的。别说脾气秉性不了解,就连叫什么名字我都不知道。
但是我不知道,不代表别人不知道。
9月4号开学第一天早晨送孩子,就看到好几个小朋友捧着鲜花拎着礼物进校,其中有一个就是小V的同学,家长还在后面叮嘱:三位老师一人一份啊……
???
不是说学校不允许孩子带无关的物品进校园的吗?
等等,我们班原来有三位老师吗?哪三位啊?
这才开学第一天啊!我还一整个状况外,还在担心孩子找不到班级在哪呢,有的人却已经这么“努力”了!
而且每次在大群里询问相关信息时,总有一些家长,什么都知道。
我一边感谢他们分享信息,一边也是真的疑惑:他们怎么知道的?他们究竟从哪里知道的???
好吧,大人间的交际我都拎不起来,别说让孩子送礼,我能跟老师正常沟通配合都算好了。
但带着社交礼仪的预期来跟老师交流,我也确实是天真了。
最起码我们的老师,没有那么“客气”。
比如由于今年新生很多,很多学校出现了教材不够的情况,我们班是全年级唯一没发书的班级,开学一周了,孩子每天空书包去,空书包回,老师一句话没提。
终于有一位家长在群里问了句:老师,我们班什么时候发书啊?
班主任回:我比你们急。
于是家长们全都很知趣地不追问了,开始排着队说:老师辛苦了。我们都能理解。不着急……
好不容易发了书,每科的老师都会发一些学习任务以及第二天需要带的教具,但老师们发通知经常会夹在接龙中间,很容易错过。
有一天,一位家长,是班里一个小朋友的奶奶,向老师提了建议,希望能另建个群专门发布通知。
班主任直接回复:多关注群,你就不会错过任何消息!!
这感叹号用的,我们又是噤若寒蝉。
我跟一个老同学聊起这事儿,她叹了口气说:这没什么啊,你还没见过我孩子以前那老师呢……要不我也不会卖掉费劲吧啦买的学区房,放弃北京最好的小学,带孩子出国了。
她跟我讲起她女儿在国内上学时的一件小事。
有一天上午,女儿的班主任突然给她打电话,劈头盖脸训了她一顿,说孩子来上课没带作业本,还撒谎说已经交过了,问题很严重,现在正在罚站,让她立刻去一趟学校。
她正在开会,赶紧请了假往学校赶,到校门口被保安拦住不让进。她给班主任打电话,班主任也不接,发了几条微信,等了半个小时,班主任给她回了一条:作业本掉在办公室了,已经找到了,你不用来了。
她说她当时回了八个字:找到就好,谢谢老师。发出去的时候,眼泪啪啪往下掉,不是为自己白跑一趟难过,而是心疼女儿受的委屈。
而这一类的小事,后来根本屡见不鲜。
虽然不是每个老师都这样,但她自认为在大环境之下,她无力为女儿抗争,最后选择换环境,卖掉房子,润了。
相比之下,我儿子的班主任不过是直脾气些,已经很不错了。
虽然我也是真的身心俱疲吧。
上周,班主任发了一段课桌舞的视频,让家长在家里教会孩子。
老师没多说,但家委主任私下通知我们,说这是公开课的内容,让大家重视起来。
教,我是用心教了,可小V学起来挺费劲的。我就跟孩子实话实说,我说这是你们班主任老师公开课的内容,到时候会有很多人去听课,如果你们做不好,老师会没面子的。
小V童言无忌:可是我上学,不是为了给老师挣面子啊。
还真别说,这句话把我惊醒了。
我突然觉得自己还不如一个小孩子通透。
我的疲惫和焦虑,到底是为了什么?
过去的六年,我坚持我的快乐教育,孩子一共只上了六个月幼儿园,没有报任何班,主要任务就是快乐。
我刻意远离鸡娃,不入任何赛道,直到并入一年级的主干道。
这么多人啊,推着挤着往前涌,我也被人流夹着往前走。他们急,我也急,他们慌,我也慌,脑子不转了,节奏打乱了,我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为什么这么着急。
其实第几个打卡,第几个接龙有什么关系呢?没被点名表扬就是不优秀吗?六岁小孩,考不了ket,解不出方程式,不是很正常吗?
说好做酷酷的妈妈,怎么不久前满满的自信和骄傲,这么轻易就被别人家孩子击溃了呢?
我意识到我必须调整了。
拒绝焦虑的第一步,就是不看群。
当然不是彻底不看。为了节省精力,提高效率,我向家委提出建议,请他们每天晚上以群公告的形式,总结一下当天的所有重要信息。这样,我们家长每晚只看一次群就可以了。
于是,开学三周后,我第一次带孩子出去逛街,打游戏,几个小时没看手机。晚上回家果然被老师点了两次名,催打卡。
催了,补上就是了。
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认真完成,形式主义的打卡,就不用耽误太多精力了,把时间花在更值得的地方,你懂的。
想开了,也就轻松多了。当然,这个月的疲惫感使得我还是非常期待接下来的假期,希望这八天假期没有群消息,没有打卡接龙,能让我更清醒地思考,对孩子的小学生活,至少是一年级生活,有一个规划,怎样寓教于乐,怎样保持童蒙。
客观地说,现在的教育大环境,确实不太兼容快乐。
但我不希望小V的快乐教育在他六岁时就被迫终结。
我还想再坚持一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