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VC跑路”,洛克资本撕开多少遮羞布
本期导读:
洛克资本实际控制人涉嫌“卷款跑路”事件,不仅加剧了私募股权行业GP和LP之间的信任危机,而且撕开了行业的许多遮羞布,为行业敲响了警钟。
作者|FOFWEEKLY
本期推荐阅读5分钟
提起“跑路”、“暴雷”,总会让人联想到P2P,虽然总被监管误伤,但创投、VC似乎仍是一片净土。随着上周末,“洛克资本实控人张颖豪疑似捐款跑路事件”持续发酵,让创投行业再蒙上一层阴霾。
一般来说,专业的风险投资人都具备一定的职业操守和监管意识。尽管业绩和回报经常受到LP批评,但至少基本的商业和职业底线并没有受到太多的质疑。然而,洛克资本实际控制人涉嫌“卷款跑路”事件,不仅加剧了私募股权行业GP和LP之间的信任危机,而且撕开了行业的许多遮羞布,为行业敲响了警钟。
嵌套之下:资金来龙去脉看不清
打开洛克资本的管理人、备案基金及其关联企业图谱,我们发现其中关系错综复杂。既有备案基金,又有未备案合伙企业,而其中涉及到的LP均为个人。在数量庞大和繁杂的结构之下,资金的来龙去脉变得模糊不清。
根据洛克资本公开资料显示:洛克资本创始于2012年,拥有70人专业投资团队,主要成员均来自大型金融机构、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及腾讯、宝洁、珀莱雅等行业龙头。截至2022年,洛克资本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70亿。
170亿,在私募股权行业可以堪称是头部机构的管理规模,2012年至今已成立超10年,然而从募、投、退三端来看,这家百亿规模的创投机构背后却“大有文章”。
据了解,洛克资本旗下主要包含深圳前海洛克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洛克基金)和深圳前海洛金基金管理公司(下称洛金基金)两家管理人,其中前者为私募证券管理人,已于2022年5月13日注销,注销类型为主动注销;后者机构类型为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于2015年10月30日在中基协完成登记,目前旗下已备案的基金有16支。
首先,围绕洛金基金的募、投两端梳理来看,基金规模与投资项目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其次,从其对外公布的管理规模与备案基金总规模之间也存在数字上的悬殊;此外,基金背后LP构成、托管行等更是令人疑惑。
1.LP全部是个人
根据工商信息显示,洛金基金旗下每支基金的注册规模均在1000万-4000万之间,而根据工商登记累计叠加后总规模达到2.62亿。
此外,根据工商资料,洛金基金在2022年还有3家合伙企业注册成立,但暂未备案。目前仍可有效统计的到的是,洛金基金旗下备案的16支基金背后均为个人LP,高达数百人。去除多次出资的情况后,我们无法确定实际的投资人数。
据多家媒体报道称,洛金基金募集的基金多为针对单一项目设立的专项基金。此次洛克资本疑似跑路事件涉及的投资人约500人,很大部分是东莞本地老人的养老金。
一般来说,一个机构化的、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股权投资机构资金来源应该主要是机构LP。然而,洛克资本的LP资源均为个人LP。通过多层复杂的合伙企业结构设计,让洛克资本的资金来源变得模糊,很难清晰地看到资金的来源和实际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
2.投资项目数10家
比LP构成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洛克资本的投资情况。
通过股权穿透信息来看,目前洛金基金旗下16支基金共投向10个项目,且每支基金被投项目最多为1个,总投资规模不足2000万。
洛克资本公开披露的被投企业相关动态,最早可追溯到今年1月份,为其已投企业完成A+轮战略融资的消息。而最新出手的项目要追溯到2022年6月16日,洛克资本出资千万参投利通行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这也是从工商信息上查到洛克资本出手最大的一笔投资,其余单笔出资规模多为几十万。
3.基金备案不托管
资料显示,洛金基金备案的16支基金当中,4支已清算,然而另外12支正常运营的基金均未显示托管行。该事件起初曝光时,不少从业者疑惑:“有托管行的前提下如何会产生卷钱跑路行为”。
通过中基协的备案信息给出了答案,换言之,LP的钱根本没有被托管,这也是该案件存在的主要漏洞之一。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即便有托管行,若涉案人员有此心思,也依然有办法为之”。
洛克资本自称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之一”,然而无论是从被投项目端来看,还是LP构成来看,这家超百亿规模的投资机构,名头似乎都来得不那么真实。
行业遮遮掩掩,害虫浑水摸鱼
股权投资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之后,机构的品牌效应就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而提升品牌效应最直接的手段就是从会议、媒体曝光、行业排名等方面着手。
显然,洛克资本在对外“包装”层面“潜力”无穷,其官微上专门设置“荣誉板块”,展示近两年的“品牌战绩”。这家鲜少投资项目的“知名”机构还是各大行业会议的座上宾,其实控人张颖豪也长期受各大媒体邀约采访,通过媒体来传播自己的观点。
根据其公众号介绍页面显示,洛克资本长期在36氪、创业邦、中国金投奖等权威榜单位列前50名,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等各类最佳产业榜单位列前20名。
1.峰会发言
根据洛克资本披露,今年上半年洛克资本某高管曾多次参与深圳创投日活动,与行业协会、创投机构负责人进行交流。去年,洛克资本创始人张颖豪也曾多次出席行业公开会议,并发表讲话。
2.行业榜单
洛克资本将近年来获得的所有奖项都印刷在了名片上面,我们可以看到洛克资本近年基本获评了财经、创投、母基金领域媒体的各类奖项。值得注意的是,仅今年就已获得近10个奖项。其“跑路”传闻传出后,有不少LP对其获奖情况提出了很大的质疑。
除了受邀参加峰会和参评榜单外,洛克资本在媒体层面的投入也不容小觑。 其公开资料中显示,近两年就获得近10家媒体报道,其中不乏知名财经、创投媒体。据我们观察,还有不少官媒的新闻报道中也常见洛克资本相关负责人的言论,观点涉及消费、AI等领域。
暴雷前的洛克资本,从品牌层面来看,堪称是行业里的“头部知名”机构,常年位列行业评选的前30名,与业内多数知名创投机构位列同一榜单,同时机构主要负责人频繁以嘉宾身份出席各大会议,在媒体报道中的观点也时常“霸屏”网络……
然而从品牌层面营造出来的“知名机构”及“知名投资人”,如今却疑似成为“涉案人员”,身处于舆论风波当中的洛克资本过往的品牌形象也备受质疑,类似于“包装”行为引发众多机构LP的抨击。
实际上,针对榜单排名等问题,近期有业内人士直指部分“乱象行为”,不得不说从需求端出发,部分“正经”机构的遮掩行为,或将给骗子机构浑水摸鱼造假的机会,同时也助长了行业的不良风气。
监管风控,落实长路漫漫
然而更加引人关注的是资金的去向。12亿资金如何被不动声色地挪用?
事件曝光后,多家媒体前往洛克资本在深圳和东莞的办公场所实地探访,却发现这些场所已经“人去楼空”。实际上,自15日起,洛克集团就已经无人办公。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目前投资人已经组织维权团体,与警方合作调查。洛克资本在东莞的部分高管已经被警方控制。
有投资人确认,目前涉及的产品类型确实包含股权类和固收类产品,分别达到约4亿元和8亿元。资管产品大约涉及500户投资人。据悉,有投资人表示:“尽管流程存在风险,但我们仍然出资,是因为我们信任洛克资本。一方面,公司看上去很有实力,过去一直都是正常兑付;另一方面,公司的收益也比较高。”
机构的品牌认可和历史信任基础使得投资者对其毫无戒备之心,即便在不合规的情况下,仍然愿意进行投资。
一些机构的有限合伙人对此发表了看法:“品牌对机构的募、投工作尤为重要,但过度包装行为是不可取的,需要谨慎对待。”
今年以来,市场经历了一段寒冬,LP的出资变得更加谨慎。根据FOFWEEKLY的数据显示,财务型有限合伙人的出资次数和渗透率虽然相对稳定,但对市场的资金供给量进一步收紧。
近期FOFWEEKLY,曾与某三方机构销售经理进行了简单的沟通。在三方机构看来,目前国内对股权基金感兴趣的高净值个人并没有增加。换言之,布局股权投资基金的高净值个人仍然是过去那一批,这也是从大环境上看,财务属性资金减少的因素之一。
对于三方财富和高净值个人而言,受限于市场环境的动荡以及过去一级市场财务回报不乐观等因素,他们本就减少了出手。此次,洛克资本“跑路”事件背后,或将进一步影响财务属性有限合伙人的布局信心。
结语
洛克资本此次事件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十分恶劣,典型的创投媒体在此次事件中均未发声,但行业舆情已经在朋友圈蔓延开来,让行业里未被揭露出来的水下隐患公之于众,也撕开了不少行业遮羞布,为行业敲响警钟。
对此,从事法务的朋友向我们表示:“该事件对行业的影响或将引起监管层重视,或将更有利于私募证券、股权运作指引类相关监管要求的出台。”
过去这些年,创投、股权投资为经济和科技发展带来了很强的活力,成为经济、金融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此次洛克资本事件也凸显了行业存在的问题。在信息相对封闭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当中,如何保持透明,给监管、市场展现出积极的一面,重建行业形象,成为所有机构共同面对的问题。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每日|荐读
热文:LP已经把GP当FA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